老实人为什么总是与提拔无缘?明眼人:看看你缺了啥?

老实人为什么总是与提拔无缘?明眼人:看看你缺了啥?

自古以来,老实就是踏实、本分、诚信的代名词,是人们褒扬赞赏的品质。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实这个词在人们心中逐渐变了味,开始与懦弱、无能、呆板划等号了。现在谁要是被人说成为人老实,跟骂他一样,非跟你急眼不可。难怪,社会上要是有人遭遇不公、处事不顺,旁人往往叹息一句:他太老实了。你听听,这几个字是好话吗?

虽然大家都不愿被别人称为老实人,更不喜欢这两个字眼,然而生活中这种类型的人到处都是,一眼望去,哪哪都有。不信你去随便问一下,你们这里谁是老实人。大家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谁谁谁,并说出他的一段奇闻轶事来加以佐证。

在大家眼中,那些行为规矩、做事本分、言辞木讷、听话顺从的人都是老实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这些老实人就像老黄牛一样,干着单位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还经常被别人说三道四,鸡蛋里挑骨头,付出别人几倍的心血和汗水,却只能拿着和别人一样甚至更低的福利待遇,让局外人深感不平。在提拔的时候,老实人也经常被忽视和无视,年轻人蹭蹭往上窜,而老实人却始终原地踏步,多年来也不挪动一下,让不少老实人和看不过去的同事心生抱怨:这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嘛!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老实人之所以不被重视,被领导视而不见,在提拔过程中屡屡受挫,与其抱怨领导人闭目塞听、有眼无珠,归咎于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歪风邪气,不如检视一下自己的性格脾气、为人处事是否存在不足和欠缺呢?

一、老实人往往性格内敛含蓄,不善于沟通

在单位里,虽说性格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价值和作用的指标,内向也好,外向也好,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但性格内敛却是当领导的一大弱项。要知道领导的主要作用不是干具体事,而是争取政策,把握方向,带好团队,拍板定案,给员工干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氛围,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作为支撑和保障,这偏偏对老实人来说是最短板和最欠缺的。

老实人一般都性格内敛、含蓄,不爱和别人交际沟通,要他干具体事情,可能是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可是让他协调关系,可能比登天还难,这无疑会给工作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很多工作既是干出来的,更是协调出来的。会说话的话,可能会争取到更优惠的政策条件,也能在上级考核时争取到更靠前的位次,这些都是光靠干换不来的。会沟通,还能带好工作团队,让团队更密切和睦,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中更加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创造出显著的成绩。这些都是一些老实人力有不逮的事情。

二、老实人往往偏执、较真,不会变通

现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随机应变,灵活掌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上级机关安排的一些工作,有可能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就布置下来,脱离实际,如果完全照章执行,根本无法完成。这个时候怎么办?上级的权威要维护,工作要落实,效益要体现,就需要下面采取一些灵活的举措来应对,既能让工作过得去,又不至于为单位惹下麻烦。这就对领导的智商和情商带来重大考验。而老实人根本无法胜任这种伤脑伤神的工作。

老实人往往容易较真,喜欢按照政策文件死掐,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工作方式方法僵化、机械,不懂变通,也不会随机应变,对尺寸的把控上也极为严格,不懂得该严的时候严,该松的时候放松些,给下面一些可操控的弹性空间。

老实人说话办事耿直,平时可能唯唯诺诺,顺顺从从,可一旦偏执起来,就不会考虑事情危害后果,冲劲十足,言辞中容易让领导和同事陷入尴尬,窘态尽出,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恶化上下级之间关系,给单位今后发展带来障碍和隐患。

三、老实人性格软弱,胆识魄力欠缺明显

老实人大都性格比较软弱,过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利弊取舍,不会拒绝别人,不敢说不,习惯于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干事情也不够果断干练。这作为一个员工来说无伤大雅,至多个人吃点亏,受点罪什么的,无妨大局。可是这要是放在一个领导的岗位上,会给单位发展带来极为不利影响。

原先局有个老实人当了下属单位的负责人,但是能力不足震慑不到别人,压不住阵脚,别人也不拿他当回事。遇到员工间闹矛盾,也只会当和事老,生怕得罪别人,处理事情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单位里两个员工之间闹了个小矛盾,如果当机立断,果断处置的话,也没什么,可就是这样举棋不定、优柔寡断的,任其蔓延,造成矛盾双方越演越烈,不可化解,双方拉帮结派,相互攻击,最后导致单位分裂,内耗严重。后来局领导觉察到问题严重性后追究责任,将老实人调岗到清闲科室,坐冷板凳去了。

领导干部做事情一定要干净利索,雷厉风行,能压得住阵脚,威慑员工才行,否则,员工为什么服你,凭什么要听从你呢?遇事一味退让,和稀泥,只能让下属瞧不起,看不上。这样的领导,怎么能带好队伍,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呢?

四、老实人习惯跟从,创造性不足

老实人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的,马不停蹄的,却有个明显的不足,所做的工作都是指派的,被动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犹如拉磨的毛驴一样,只会干活,不看方向,习惯于接受指令,在后面跟从,按照别人的步调亦步亦趋行事。所干的事情都是熟悉的内容,简单的重复,只有数量的多少之分,而无性质的差别之说,这样的工作干得再多,只能提高熟练程度,却无法拓展能力,提升水平,致使老实人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一旦脱离了那个平台,就一无是处,表现平平了。

而且很多老实人习惯于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工作缺乏激情和热度,更多的是磨洋工式的应付,虽然每天也加班加点,但质量和效果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工作缺乏特色和亮点。这样的工作状况也很难让领导满意,更别说委以重任,主动提拔了。

五、老实人比较保守,不会与时俱进

一些老实人思想观念陈腐,不会与时俱进,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弱。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习惯于从以往老经验中找办法,不懂得开创性开展工作,也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一旦遇到挫折和困境,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进不足,完善自我,总是归咎于环境不好、领导不关心、他人不配合等外在因素,导致工作能力和水平迟迟得不到有效提高,干了多少年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进步。

当然老实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为人正直诚恳,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挑三拣四,工作专注,韧性较强,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但老实人的缺点、问题也往往和与优势、特长一样明显突出,泾渭分明。这样的特点,也让老实人更适合当某一方面的技术骨干和专家,搞好业务技术工作,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尤其是需要开创性的领导岗位,能力和魄力还是欠缺点。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粗鄙见解,也可能有点片面或者有失公允。对于受伤的总是老实人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看法呢?一起交流探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