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再和我去一次武漢嗎?

文圖/懷羽

我與武漢

相識已久

初見,事與願違

相處,逐漸愛上

而今,為你自豪

你願意再和我去一次武漢嗎?

01

初見,事與願違


武漢又稱“江城”,兩江分隔,三鎮鼎立。單從“江城”這個別稱來看,武漢定是個充滿詩意的城市,文人筆下從不缺乏“江水”的身影,或思念,或愁緒、或美景。而武漢也沒有辜負“江城”這個美名,從古至今,留下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譬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然而,2015年9月,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卻沒有感受到她的詩意與美好。我懷著不情願的情緒來到這裡,在迎接新生的大巴上,我看到了長江,只是這裡的長江與家鄉的長江不同,她並沒有那麼清澈,那水面漂浮著的是綠藻,我更加失落了。


2015年10月,回家後獨自返校,地鐵三號線還沒有通到學校,要回學校就要在王家灣轉公交,路並不好走,坑坑窪窪,注意著,注意著,一輛車疾馳而過,我一避讓,還是一腳踩在了水窪裡,我一片狼藉地回到學校,梳洗之後,竟懷念起曲折的山路來。


過馬路似乎也成了難題,車輛穿梭,停不下節奏,雙層公交沒有在紅燈時停下來,像巨大的怪物阻礙了步伐,路邊是驚慌失措的我。這不是我想象中的城市呀,糟糕的經歷讓我對這座城市產生了偏見。

你願意再和我去一次武漢嗎?


02

相處,發現你的改變與美好


四年的相處,我似乎慢慢放下了對武漢的偏見。如今的武漢,我能感受到她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如其城市口號“武漢,每天不一樣”,武漢的發展是看得見的,如今的武漢是更宜居的武漢,是一座能給人歸屬感的城市。


武漢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我曾以志願者的身份遊覽了黃鶴樓,感受“目極天楚”的豪情;我曾心向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發生在這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我曾與詩人到過同樣的地方。武漢孕育著深厚的城市文化,在《認識武漢》課程中,我係統地學習了楚文化,神鳥文化,碼頭文化,也感受到了“惟楚有才”的自豪。

你願意再和我去一次武漢嗎?


交通也便利了許多。公交車似乎沒有以前那麼顛簸了,軌道交通也在日益完善,地鐵三號線、地鐵六號線先後建成通車。回家,終於不用再狼藉了。武漢有漢口火車站、武漢火車站、武昌火車站三大火車站通往各地,不負“九省通衢”之譽。

你願意再和我去一次武漢嗎?


留漢政策也讓遠道而來的學生有了更多的歸屬感。武漢是大學之城,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有88所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及大專生近百萬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在武漢就業創業,同時也在住房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保障大學生落戶。


作為一名學生記者,跟隨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的“我選湖北·百家校媒荊楚行”之走進武昌的活動參觀了武昌區的大學生廉租房,舒適的環境,優惠的價格給人以安全感。


也曾登上正在建設的武漢綠地中心,在距地面283米高度的56層眺望長江,俯瞰這座城市。在高處的視覺體驗,激起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在眺望的同時也在憧憬武漢的未來,思考武漢的問來會是什麼樣的。

你願意再和我去一次武漢嗎?


03

如今,你再次闡釋了英雄之城


撫今追昔,武漢這座城市的魂魄,本來就是千磨萬曆造就而成,每一次危機,都刻錄為城市精神中的一條註釋。


新冠肺炎氣勢洶洶而來,武漢以極大的擔當決定封城,封一城,保一國。


隨著離漢通道關閉而開啟的,是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武漢,是這場戰爭的中心。有人,自主隔離,不添麻煩;有人,下沉到社區,傾心奉獻;有人,奮戰在一線,在舉步維艱的條件下和死神搏鬥;有人,帶來增援,帶來希望。


武漢,這座英雄之城,以壯士斷腕的氣概和錚錚鐵骨的豪氣築起銅牆鐵壁,護中華安康。


在這座英雄之城,每個人都在努力,每個人都在奮鬥,每個人都在用真心、無畏、正直和同情,堅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汗水和淚水模糊了雙眼,卻不能模糊堅毅的內心。


武漢,無愧為英雄之城。


來年,我願與你相約在春天,再與你歌一曲浩然,舞一劍正氣,書一紙厚重。登黃鶴樓,一覽大江風光,臨東湖,極目楚天舒。


作者簡介:懷羽,一個寄情山水,願行萬里路的漂泊者。一個外表弱小,心懷霸王的奔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