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成都#【花蕊夫人之谜】其三:后蜀花蕊夫人的其他几个问题

提要: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主题词姓氏、宋太祖、花蕊夫人宫词


世有传苏轼所书《花蕊夫人宫词》帖,前有宫诗、后有题跋,但文意有不合处,姑且也录如下:

花蕊夫人宫词跋

「熙宁五年,奉诏定秦楚蜀三家所献书可入馆者,令令使李希颜料理之,中有花蕊夫人《宫词》,独斥去不取。予观其词甚奇,与王建无异。嗟乎,夫人当去古之时而能振大雅之余韵,没其传不可也。因录其尤者刻诸石,识者览之。东坡居士识」《晚香堂苏帖

此帖真伪莫辩,跋语前端全是王安国口吻,且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而是年王安国授崇文院校书确是史实。所以,此条并不作为证据,因为前文所举证据已经足够,殆无疑问矣。


#苏轼与成都#【花蕊夫人之谜】其三:后蜀花蕊夫人的其他几个问题


那么,还有关于后蜀花蕊夫人的几个问题学界仍没解决。

第一,和相声新势力在他们的相声节目里所问的问题一样:“大兵老师、小头爸爸,你们到底姓啥?” 呵呵!

按照时间顺序,最早的陶谷、之后的王安国文莹刘攽苏轼,皆没提及花蕊夫人的姓氏。

后蜀花蕊夫人之姓氏有两说,一说姓费,始自陈师道,即前文所引。一说姓徐,来自南宋吴曾

(1162年前后在世)《能改斋漫录》:

花蕊夫人词

「伪蜀主孟昶。徐匡璋纳女于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翻轻也。又升号慧妃,以号如其性也。王师下蜀,太祖闻其名,命别护送,途中作词自解曰:“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陈无己以夫人姓费,误也。」

——陈无己陈师道也。南宋的吴曾认为后蜀花蕊夫人前蜀花蕊夫人一样,都姓徐,并反驳了北宋的陈师道所谓费姓之说。


#苏轼与成都#【花蕊夫人之谜】其三:后蜀花蕊夫人的其他几个问题


第二宋太祖到底有没有将花蕊夫人据为己有,最后被宋太宗射杀?

第三,“君王城上竖降旗,妄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真的是后蜀花蕊夫人所作?

第四,今日所传“花蕊夫人宫词”,是后人的收罗之作,作者包括后蜀花蕊夫人、前蜀花蕊夫人,以及其他人之作?


#苏轼与成都#【花蕊夫人之谜】其三:后蜀花蕊夫人的其他几个问题


第五,曾有报道,1986年5月,四川省博物馆到广汉寻访文物,得知五十年代取土烧窑时,挖掘到过一个古墓,墓碑写的是“故蜀王孟昶暨花蕊夫人墓”,至今仍有文物留存,到底是真是假?

好吧,对这些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能搜到很多这类文章,可加以斧正。

我写作的主题是苏轼,这些个话题就不展开了。


#苏轼与成都#【花蕊夫人之谜】其三:后蜀花蕊夫人的其他几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