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新手,最需要破除的是“学生思维”,把所有问题简单化

作为一名健身科普作者,我常常遇到这样的读者提问:

健身要吃蛋白粉吗?

健身能吃泡面吗?

以及,

我要练多久才能瘦下来?

想练成彭于晏这样,需要几年?

健身新手,最需要破除的是“学生思维”,把所有问题简单化

彭于晏:我也不知道

这些都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或者叫“应试教育思维”,就是认为一件事情,不管多么复杂,一定都有确定无疑的唯一正确答案,而且这个答案简单到只需要从ABCD之中四选一。

但实际上呢?

真实世界是复杂的,综合的,甚至是随机的,涉及到人体更是如此,很多时候,

我们身体其实是一个黑箱,它并不是像计算机那样,你给它确定的输入,它就给你确定的输出,永远不会变。

健身新手,最需要破除的是“学生思维”,把所有问题简单化

举个常见的例子:

  • 减肥要不要跑步?——跑不跑都行,看你喜欢;
  • 几点钟去跑?——想几点跑就几点跑,早上7点跟晚上7点没区别。
  • 要跑多快,跑多久?——想跑多快?像刘翔一样你跑的了吗?
  • 很多人都习惯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源自我们大脑节约能量的偷懒本能,他希望听到你告诉他:

    晚上下班后,跑30分钟以上,脂肪就开始分解,这样跑一个月就能瘦!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关于身体、训练、营养这些领域,比较严谨和负责任的表述,一般都会说,主要是...有可能...大多数...很难...

    因为人体太复杂,个体差异又很大,还受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我们的身体数据还常常变化,所以根本没办法对这些东西加以量化,比如:

    每训练1小时=长10g肌肉;

    每一勺蛋白粉=长10g肌肉;

    每跑步1小时=消耗10g脂肪;

    每吃一顿火锅=增加20g脂肪;

    ......都不存在的.....

    健身新手,最需要破除的是“学生思维”,把所有问题简单化


    而把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化的,都经不起推敲,比如:

    三分练七分吃——假如练+吃,效果可以达到100分,那么我只吃不练,是不是可以达到70分?

    运动后30分钟才消耗脂肪——29分呢?29分59秒呢?难道你体内有个计时器,一到30分钟就闹铃立刻开始分解脂肪?

    等等等等。


    健身里面你所有能做的事情,训练,饮食,恢复,睡眠,这些手段综合起来,能给带给你一个确定的增长和进步,它们每一项都很重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只能是这样。

    因为没有人能量化,你把这几项统统做到最好,一年就是能涨5公斤肌肉,要是某一点没做好,比方说今年常加班,睡不好,就只能涨3公斤肌肉,那么多喝点蛋白粉,就还能再扳回来1公斤肌肉......

    这东西就没法算。

    假如我们的身体能有这么智能,那就好了,按公式往里套,练3年+每天2勺蛋白粉+睡8小时=彭于晏,练5年+每天3勺蛋白粉+睡9小时=施瓦辛格,半年+每天跑1小时+只吃一个馒头=瘦成鲁豫......

    健身新手,最需要破除的是“学生思维”,把所有问题简单化

    最后,要提醒读者的是,

    运动对身体的改善,或者坏习惯对身体的糟蹋,都是要经过一个比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如果你的生活习惯总体倾向于“正向”的,那么喝罐可乐晚睡一次没啥大不了的,而如果你天天可乐总是晚睡,然后寄希望于靠运动能够把身体往“坏”的方向滑落的趋势,给扭转过来,那无疑也是想的太多。


    但人都有侥幸心理,总会有人遇到各种与健身无关的问题,比如:

    老杨,我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下班后我去跑步,会有效果吗?

    最好不要,相比运动,你的身体更需要休息;

    那就没办法运动了吗?

    没了,除非你换个工作。

    老杨,我喜欢吃重油重辣的食物,吃的也多,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想问问还有别的减肥方法吗?

    没了,自己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比什么都好使。

    我对读者,一遍一遍重复过这样一个事实:

    我是一名营养师,也是一名基础力量训练师,但我解决不了你生活里遇到的所有问题。

    健身也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