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那萦绕梦境的人,

也是偶然思绪的人,

那指日期待的人,

也是时常血泪的人,

我看见了。

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目标or时间

这一天的到来,是目标,还是时间。

也是我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我们是追逐时间,还是追逐目标。

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冒出的一个胡思乱想的题目。我也从未与人分享过,通常来说,自己都没想清楚的问题,就斗胆抛砖引玉,那就是没把听众当回事了,除非想都没想,直接引用前些日子道听途说的“格言警句”。

电视剧里面,或许会有什么:啊,我对天发誓,如何如何。啊,多少岁之前,混不好,就不回啦。诸如这些只要自己喊得开心,就不管别人死活的废话。

人生的每一站,都是这段历程的必经之路。

如果可以选择,我何尝不希望,有些经历若能避免,现状必然大不同。只是无数次回想,还在当时,哪怕避免了一单,也许还有下一单在路上埋伏等着。是性格的原因,是阅历的问题,也可能周遭,并不安全。

上了点年纪的人说,慢慢你就会懂我说的了。“慢慢”,言下之意,还是等时间,时间一到,自然迎刃而解。

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短视频里的鸡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风来了,猪都会飞”。

这是投资人说的话,风口浪尖,大势所趋,选择比努力更有效。

而说到这里,又到了目标>时间的论点,无论是自己接近的目标,抑或借势借力,使得目标趋近,都说明了,只有看见目标了,才不至于白等白干。

进入社会以来,常常听到一些教诲,做事之前,要先定好目标。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现在,其实才发现,彼此的理解,如天地。

我所理解的目标,是停靠站,他们所理解的目标,差不多就是终点站。

更为细致的解释,是停靠站和终点站,到达了终点站,我所奔赴的终点站才有意义。而另一种理解,就只有终点站,无论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走到了哪里,这一切,都是为了到达终点。

这么一分析,必有一方是在强词夺理。

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重要的or紧要的

我在工作中,也常常去思考每一件琐事的重要性和紧要性。无论如何,生活中必然会沾染一些工作上的习惯,说没有,我希望不要当着我的面说,会憋不住。

这一天要来了,可供思考的点,无非是,这一天很重要,同时又是火烧眉毛了,我们务必做好迎接工作。比如你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到了,该如何如何,或者说理想的状态是如何如何。

不止一个人,与我引经据典。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不敢揣测什么用心良苦之类,书里的每一句话都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期望和计划,有时候,可以是同一件事,也可是不同的一件事。

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当时光流逝,我从一开始的恐慌,转至故作镇定,毕竟我也挡不住。年龄未必就代表着岁月。

甚至是自己,有时候也犯了好为人师的毛病。比如一些年纪稍小的朋友,亲人,我以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但我试着用很多角度,去看某个问题,还是算了吧,看不下去。

但其实,可能是选择性失明,也有可能,我希望对方,最好就是“掏出来给我看看”。

但这怎么可能说掏就掏呢?

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梦里的or现实的

时间走来了,现实的一瞥,我是否在多年前,梦到过。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问题,还是跟生活的代入,生涯的代入。

大概在10年前的高考结束,那时候暑期兼职,在小县里,还不如现在如此方便,闭门羹吃不少,也就只有职业中介乐于助人。我找到了一家汽修的,本着洗个把月车,给个三五百,也不枉我十年寒窗三天高考。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现在车越来越便宜,过几年你再看看,哪家哪户没台小轿车?”

我出生市井,除去读书那几年,到哪个城市,都没忘记自己是没见过世面的市井小民,就喜欢与人交流,顺便吹牛。这一句话,宛如描绘着一幅宏伟画卷,锦绣蓝图,间接开启了我对新世界的向往。

然而多年过去了,路上的小轿车倒是不少,但硬要说是每家每户的,这铁定是当我眼瞎。但是人工智能,往小一点吹,宽带,几乎做到了我所经过的每家每户,再过几年新陈代谢,“几乎”也就可以去掉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多时候是多年前的设想,或是梦想。运气好一点的人,25岁实现了20岁的设想,即计划;30多岁时,完成了早在20岁前后的突发奇梦。

我也很少去跟人谈论什么理想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倒是可以随便聊,随便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这是自己强行附加的东西。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曾经教室里,疯狂的构思着章节故事,然后作文本写得密密麻麻,那时候我觉得这叫很努力。曾经在灯光下,我甚至睡醒了继续练题,我认为上苍没理由辜负。

还记得有人教追女朋友,什么形象气质谈吐,什么直渣暖酷,都尝试了一遍,可是初衷只是别人这样,那我也要这样。

90后的这群人,终于要前往30岁了


但想想,这些只是我强行附加给每一件事的意义,而真实的情况是,努力是基本要求,到达每一站,只是门槛。

很多事情,无法像正确编译好的代码那样自动触发。我们去回顾梦里,和审视现实,二者越来越近,也就没走在一条错误的轨道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