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對話Paul Viera: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

姜超對話Paul Viera: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

姜超對話Paul Viera.m4a來自姜超宏觀債券研究00:0002:32

姜超對話Paul Viera: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

(海通宏觀 應鎵嫻整理)

時間:4月1日

嘉賓:Paul Viera, Founder and CEO of Earnest Partners

主持:姜超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姜超:冠嚴重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疫情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控制,尤其是在美國?

Paul:我將談談美國目前的情況,其次是已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對未來投資的影響。當前的形勢下,美國可能存在五種關鍵因素。首先,現實是美國可能是世界上感染最嚴重的地區。第二,我們已經出現許多部門的需求下降甚至消失的情況。第三,失業率上升、收入不斷下降。第四,金融市場對現金的需求增大。最後,我們的股票市場比年初下跌了30%,這也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出現的情況。

而面對這種疫情形勢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完全不採取干預措施,讓每個人受到感染。傳染人數會急劇增加,然後會以最快的速度結束,因為人們會得到免疫力,但因為缺乏醫護人員救援,會發生最多的死亡。第二種選擇是推平感染曲線,使人們感染的速度變慢。由於感染變慢,患者能夠接受更好的護理,死亡人數會減少。但是第二種選擇伴隨著巨大的成本,除了疾病和死亡,會帶來消費和生產的損失。這就是我們現在在美國所看到的。同時,和其他國家一樣,為了減少消費、收入和生產的損失,美國不斷加碼貨幣和財政政策以減輕壓力。

姜超:既然現在各國都選擇熨平感染曲線,你認為這種方法在不久的將來會產生一定效果嗎?

Paul:我認為熨平感染曲線、試圖延長感染時間,儘管最終大部分人會被感染,但可以實現更低的死亡率。其原因是,若按照總體行動計劃,第一步就是通過隔離來降低傳染速度,儘管最終幾乎每個人都會被感染,但若曲線變平緩,那麼至少在美國等地,市場將努力生產抗疫用品,包括試紙、防護設備、藥物等來滿足需求。而另一個可能的結果是製造出了有效的治療或者抑制藥物,或找到有作用的其他藥物。我認為接下來,可能是數月之後,有效的血漿抗體也將被分離出來。最後,疫苗也可以被研製出來。不過專家均表示,製造出疫苗還需要12-18個月左右。所以如果最後大部分人都會被感染,那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傳染的時間。而這是美國正在實施的醫療計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地方也在實施。

姜超:由於採取推平曲線的方法,我們的經濟將受到影響。未來的經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非常疲軟嗎?我們能夠避免全球經濟的衰退嗎?

Paul:如果我們用連續兩個季度出現GDP負增長來定義衰退,我認為全球衰退不可避免。首先,大多數國家在一季度很難實現GDP的正增長。而如果美國的新增感染在二季度不能達到頂峰的話,二季度美國實現GDP正增長的壓力也很大。但我認為這個答案對投資者來說是可預見的。所以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打個比方,我們受到了傷害,傷口的全部範圍還不是很清楚,但我們已經開始確定傷口的全部範圍以及受傷的程度,之後會有一個恢復的過程,並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儘管未來幾個季度全球GDP或處於負增長,但從市場和投資的角度,將能夠看到趨勢開始減速,然後下降,並開始在某一點變平。市場總是在預測和展望未來。所以,在看到GDP的結果之前,我們就會在市場上做出反應。

姜超:你認為現在美國股市是在反彈嗎?如果是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今年還有希望?

Paul:的確已經有了反彈,但問題是從何處反彈到何處。因而如果做預測的話,到今年年底,美股能否回到年初的水平?我認為對市場來說壓力很大。雖然今天有所反彈,但能看到從上週起,市場開始明白形勢的嚴峻程度,並開始矯正預期,開始反映在價格上。而隨著上週對形勢的進一步理解,也有一些補救措施出臺。除了遏制疫情擴散的措施外,還有美聯儲、國會的救市和刺激政策。這兩個因素都導致市場開始重新調整。情況雖然不像年初那麼好,但已經比我們一週前想象的要好。

另外,市場不會線性地朝任一方向發展,而一定會有起伏。鑑於美國政府可能已經認識到疫情的嚴重程度,現在的市場表現可能會令人失望。我預計,年底市場將開始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但不一定會反彈到今年年初水平。

姜超:最近無論是在股票市場還是在債券市場,都出現了較大跌幅。那麼是否會出現像2008年類似的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需要擔心哪些領域?

Paul:首先需要定義什麼是危機。一方面,我認為發生經濟危機比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要大。從GDP的角度看,現在正處於走向經濟危機的半途中:生產下降了,收入在下降,部分企業和個體正處於財務危機中。而國會、美聯儲的一攬子方案,都是為了緩解這些問題,並試圖使經濟迴歸常態。因而,當前的經濟狀態可以用“高度承壓”來形容。

但和2008年相比,形勢並不相同。2008年是金融行業的危機蔓延到了實體經濟,銀行、做市商、投資公司等都陷入了危機。而現階段並非如此。美聯儲從08年危機中汲取了教訓,並已經採取了積極的行動,銀行的處境比08年要好得多,金融體系承受的壓力也比08年更輕。因而金融市場將繼續有效地運作。但在經濟方面,有工作的人承受經濟壓力,而對於沒有工作的人來說,更是一場危機,且這種壓力很可能會繼續持續一段時間。

姜超:那您對歐洲市場怎麼看?匯豐銀行宣佈,它將取消全年的派息計劃,導致股價大跌。你認為歐元區會出現新一輪的危機嗎?

Paul:

我非常擔憂歐洲是否有能力全面振興經濟,並推動進一步的發展,他們的道路比中國或美國更為艱難。首先,協調歐元市場比協調中國或美國更難,因為市場裡有太多不同的部分,各方利益訴求也存在差異,因而形勢更加嚴峻。其次,總體來看,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和美國表現相當不錯,但歐洲則不然。因而面對新冠危機,相比之下,歐洲站在相對弱勢的位置。儘管在抗擊疫情方面歐洲的麻煩並不少,但相對於醫療問題,我更關注歐洲如何遏止經濟危機。

但需要強調的是,總會有部分的股票和公司,包括在歐洲市場,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盈利機會。舉例來說,儘管意大利存在高債務、疫情等多種風險,但仍有意大利的公司可以實現較好的回報。投資者不應該因為某些地區處於危險之中而對公司產生歧視。

姜超:全球化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最開放的經濟體受到的影響最嚴重,例如,美國受到的影響最大;作為美國最開放的城市,紐約受到的影響最大。再加上去年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您認為全球化會逆轉嗎?各國將來會更傾向於減少全球貿易和交流嗎?

Paul:借用物理學的角度來看,“萬有引力”是全球化會進一步深化。因為人們喜歡互相交流,但更重要的是,全球化促進共同進步,過去各國通過全球化貿易而更加富有,因此我認為全球化將會持續。但疫情也可能使全球化有所調整。比如在人員的跨國流動上,未來我們的護照上可能會增加醫療保健記錄,包括接受的測試、疫苗、健康情況等。我相信全球化仍然會是主流趨勢,但是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我們如何旅行和如何掌控人員跨區域流動將會有所改進。

儘管就現狀而言,各國正試圖依靠自身的能力,國家之間很難相互合作,但我認為不合作更危險。如果未來危機繼續加劇的話,可能會自然地走向合作。例如美國和中國有很多事情需要合作,包括對抗疫情。儘管爭論不可避免,相互依存將推動我們走上一條偉大的合作之路。

姜超:我們都希望中美關係在未來得到改善。那麼從你的角度來看,美中關係比以前好還是變得更糟?

Paul:過去的一年多時間,美國的政治家和媒體都花大量的篇幅討論中美摩擦,而這的確加劇了兩國的緊張關係。但是現階段,他們的精力都花在處理新冠病毒帶來的問題和經濟壓力上,而圍繞和中國對抗的觀點變少了。我期待在這段時間裡,中美之間會有很多的合作,這將使得雙方關係更緊密。我們還可以通過在公眾中加強這方面的宣傳等方式來促進雙方關係。

姜超:回到金融市場,市場的價格大幅下跌,市場上有哪些機會?

Paul:我看到了很多機會,有原本就優秀的公司價格大幅下降的,也有受疫情影響,行業出現了新機會的或者出現了新行業的。用美國市場舉例,如果現在你可以用相當於六週前價格的2/3買下美國所有的股票,大概率三年後你會對這筆投資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我認為三年後你會非常滿意這筆投資。

接下來,那是否有方法可以選擇性地進行你今天的投資,而不僅僅是買下整個市場?從我的角度,我們會優先投資那些可以在疫情中活下來的公司。有的公司無法順利度過疫情,因而我們需要確保公司具有必要的流動性,需要考量他們是否能夠在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或者獲得銀行貸款,他們能否削減成本,他們是否有資格獲得聯邦政府援助。這些都會為公司的生存提供一個安全墊。

如果我們確信公司能夠生存下去,那麼接下來需要確保他們未來現金流的回報能夠被我們股權投資者所獲得。這可能需要考慮新的債務條款,以及他們是否需要承擔風險,或者如何承擔風險,以及發行額外股本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再比如,如果美國政府宣佈提供貸款或者直接對公司進行投資,那麼就相當於讓我們獲得了政府的償付擔保。最後,如果相對於它的未來前景,今天的資產價格相當低。那麼這些公司就是我所說的投資機會。

同樣的,這期間也有很多新機會出現。試想一下,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和診斷方向的公司在現在的局面下,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前景,還有為政府提供緊缺物資的公司,製造呼吸機的公司呢?繼續延伸,我們現在都在遠程辦公。那麼,我們所使用的APP是什麼?屬於哪家公司?

世界上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有時變化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時間點發生。我們當下正經歷的,是一種更加戲劇性的變化。每當出現巨大變化時,就會出現巨大的投資機會,而且結果往往非常可觀。但我們需要從長遠來看,即並不是計劃下週會發生什麼,下個月會發生什麼,而是三年之後想要擁有當下的什麼資產?因此我認為現在有很多機會,並且非常樂觀。

姜超:您認為未來美國會變成負利率麼?

Paul:在某些方面,比如看短期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話,已經是負利率了。就期限結構來說,負利率也可以延伸到10年期債券,但目前來看不太可能。現在市場上對現金的需求很大,而美國國庫券是一種現金的替代,這種巨大的需求使人們實際上願意接受溫和的負利率。那麼這樣的負利率會否延伸到5年期、10年期的國債呢?我認為代價很大,且可能性更小。雖然對於尋求安全資產的人,這樣的結果或許可以接受。但實際上當你完全可以買1年期的負利率國債時,你不會去買10年期的負利率國債,因為1年後可能負利率將不再持續,你也可能會得到更好的資產。當然,短端的負利率雖然很難傳導到長端,但還是有可能的。

姜超:你對美元有什麼看法?美聯儲開始了一輪無限量化寬鬆,會對美元造成長期壓力嗎,尤其從長遠視角來看?

Paul:貨幣之間均是相互關聯的。如果美國獨自採取行動,而其他國家都沒有進行等量的量化寬鬆,那麼最終美元會相對貶值。但實際上,多數主要國家都在採取類似的量化寬鬆政策。所以,量化寬鬆並不意味著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地位會變得更強或更弱,尤其不會立竿見影。長遠來看,假設其他央行比美國更快退出量化寬鬆,那確實可能有些影響,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一箇中央銀行和另一個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的相關性相當高,他們傾向於一起行動。因而到目前為止,不會對美元產生重大影響。

姜超:所以美元依然堅挺。那麼,你對中國市場有什麼看法?

Paul:在中國市場上,疫情雖然衝擊巨大,但它是暫時的,不會改變中國的發展方向,也不會改變中國股市的發展方向。對於中國股市,以及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我非常樂觀。原因包括大家都較為熟悉的大趨勢,比如GDP的增速,中產階級的壯大,國內的消費以及中國的消費公司,還有向知識型產品和知識型出口的轉型,知識產權向世界不同區域的開放,以及領先的大學等。此外,還有比如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製藥業的發展。

與中國面前所有機會相比,中國的股市規模相對較小。如果希望投資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國市場將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如果你正在做一項投資,並且想在短期獲得回報,在中國市場可能比較難。但如果你能說服資本給你以時間,長期來看,中國市場能夠給予有能力的人滿意的回報。

姜超:您對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有什麼擔憂嗎?

Paul:中國爆發疫情後,政府採取了嚴格的措施,確實很快降低了人群感染速度,在抗擊疫情方面已經站在了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但還有另外兩點風險。第一,我們對此的觀察可能將持續一年,主要是放寬隔離後的發展。中國將再次替全世界其他國家進行一項非常重要的測試,即一旦放寬隔離,人群會再次感染嗎?會不會發生第二波疫情?我認為這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在未來12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裡,我持比較謹慎的態度,疫情造成的傷害依然對中國經濟有著負面影響。

第二,在當今時點上,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繫非常緊密。因此,其他地區的疫情將對中國未來的命運產生較大影響。中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如果其他國家沒有能力購買和取得這些商品,將會產生負面經濟影響。當我們回顧關於合作的內容時,這就是中國與美國合作的一個原因。因為中國也需要美國市場。反過來說,美國需要中國市場的許多產品,所以國家高度相互依賴。

Paul:作為結束語,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對世界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件。但當有問題發生的時候,我們人類的集體意志是非常強大的,而這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次顛簸。因為作為人類,我們已經存在了二十萬年。我們看到了很多,遇到了很多,繼續前進,繼續進步。所以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時間就是答案。我們只需要給它時間,得到我們的答案,並且加以銘記。只要我們作為投資者和人類始終在一個良好的框架中看待事情,我認為我們將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並且對未來報以希望。

Q:新型冠狀病毒將如何影響總統選舉?哪一位候選人會為美國經濟做出更好的貢獻?

Paul:我認為新冠疫情已經影響到了美國大選,只是不清楚它有利於哪一方。第一種影響是,疫情減少了兩黨政治觀點交鋒的機會,共和黨和民主黨關於美國未來的政治觀點還沒有正式辯論,也可能減少辯論機會。第二種影響是,病毒對投票本身有影響,具體來說,選舉期間疫情爆發的地理位置會影響對應州的投票結果,從而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第三個影響是,疫情將展現目前政府的領導能力,如果人們認為現任政府做得非常好,那麼對現任政府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反之就是消極的信號。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而它將對選舉的哪一方有利至今並不能確定。

Q:關於盈利預測,您認為會不會有分析師調低對2020年的預測,或者已經開始這麼做了?市場價格已經消化了這些因素嗎?或者您認為在那之後會有另一次市場暴跌嗎?

Paul:很多分析師開始下調預期,我認為他們對於預期的下調較為謹慎。關於市場價格是否已經消化現狀,總的來說,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我認為除了以下限制因素外,疫情已經很好地被市場預測並影響價格——政府或中央銀行可能的不和諧行動,或者圍繞疫情的一些新消息,包括病毒的變異升級、持續時間比我們目前預測的更長等。這個答案是非常複雜的,但我認為現在的市場定價是合理的。

Q:你認為今年中國會引領新興市場可持續地超越發達國家市場嗎?

Paul:在某種程度上新興市場國家只是一種人為的歸類,因此,新興市場中也總會出現一些“異類”,要麼表現出色,要麼表現糟糕。但僅就中國而言,今年的投資表現高度依賴於世界其他國家在應對疫情方面的表現。如果世界其他國家向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我會對中國的表現相當樂觀,因為中國經濟中出口所佔的比重較高。而如果其他國家在遏制疫情方面表現糟糕,那麼中國可能也不會比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表現更好或更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