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總複習之作文指導 :結構——構造文章的骨骼


中考語文總複習之作文指導 :結構——構造文章的骨骼


中考語文總複習之作文指導 結構——構造文章的骨骼

文章結構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1.思路清晰.構思完整

構思文章結構時,文體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記敘文,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情節安排可以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件順序、情感順序或邏輯順序展開。議論文,應有論點、論據、論證過程等要素.結構可以或並列展開,或對照展開,或層進展開,或總分展開。說明文.結構安排可以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現象到本質等展開。

2.有頭有尾。佈局勻稱

開頭、結尾是文章的關鍵處。有頭有尾是文章結構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試時間不夠了,難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煞尾,給人完整的印象。同時,還要做到首尾呼應,這樣才能給人以結構嚴謹之感。

文章佈局講究勻稱,詳略得當,不可頭重腳輕。如果作文開個頭就佔了篇幅的一半,真正展開後又急忙煞尾.這樣的文章就成了大頭矮子。總之,文章結構安排要做到像古人所說的“鳳頭、豬肚、豹尾”,這樣的佈局才合理,才勻稱,才有美感。

3.巧妙銜接.自然過渡

銜接是利用一定的詞語或相應的句式巧妙連接,常常用在意思聯繫較緊密的段落之間,使篇章前後連貫。脈絡分明。主要方式:①意合。相鄰的段落之間靠一定的語義關係自然組合。②明接。相鄰的段落之間,用一些語言材料連接起來。記敘性的文章,用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連接。議論性的文章,用“然而”“因此”“不僅如此”“另一方面”“總而言之”等等。或直接使用“首先”“其次”等詞語。

過渡常常用在意思轉折較大的段落之間,如兩個不同的事件,兩種不同的內容,兩個不同的場面等。


中考語文總複習之作文指導 :結構——構造文章的骨骼


(二)幾種特殊的結構樣式:

1.鏡頭剪接,時空遷移

鏡頭式作文,能減少過渡語及鋪排性文字,以利於集中場面和筆墨,敘述事件,刻畫人物,從而使文章主題集中,節奏明快。常見的方法有四:

①、時空式

所謂時空式,顧名思義,就是以時間或空間為順序,進行構思選材,連綴成文。如一位學生在構思《感受初三》時,全文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擬定出這樣幾個小標題:偏向虎山行,咬定青山不放鬆,曙光在前。文章一掃其他同類文章的哀氣、怨氣、頹氣,單看小標題,你就能感受到小作者樂觀自信、昂揚向上的風貌,積極進取的精神。

②、列舉式 .

寫文章最忌面面俱到.而遇到一些涉及面很廣的文章,你又不得不多面俱到。而要寫好這類文章,給人內容全面,層次清楚,而又重點突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所要寫的內容分成幾個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的側面。每個側面貫之以小標題,這樣既可減少承轉啟合一類的文字。又可集中筆墨,突出重點。“我在家中學到了語文”一學生大膽地採用了“新三國演義——爸,媽,我”為副標題,文章主體採用章回體小標題:其一日“曹操大舉下江南,劉備兵寡求孫權”,其二日“孫劉聯兵破曹操,曹操無奈回老巢”。整個人物用代稱隱喻法,且前有引子——簡介人物、身份、性格,後有尾聲——交代了事情的結局。正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渾然一體。構思新奇,情節曲折,語言洗練有文采。令閱卷教師擊節叫好。

③、層進式

如果說列舉式是橫式的話,層進式無疑是縱式了。前者的幾個小標題間沒有主次之分,先後之別。而後者就有明顯的先後關係了。準確地說層進式就是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繫擬定小標題,而這類形式大多適用於說明文、議論文。如議論文《“營養不良”的課間餐》一文中,首先提出“課間餐營養不良,令人擔憂”,然後分別以“憂在何處?”“憂從何來?”“何以解憂?”三個方面,追根溯源,窮根問底,一針見血地指出課間餐背後的問題,並提出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析深刻透徹,語言鞭辟入裡,入骨三分。

④、樂章式

應該說樂章式只是時空式的一種變異,它只是剪輯幾組鏡頭,每個鏡頭貫之以曲名,併力圖讓小標題給讀者明快和諧之感,如一學生寫《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將校園生活譜寫成三個樂章:教室,知識進行曲;廚房,鍋盤瓢碗交響曲;寢室,舒緩的小夜曲。三個方面各自從不同側面展示出生活的多彩多姿。

2.懸念起筆伏筆照應

俄國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談小說創作時說:“要是你在頭一章裡提到牆上掛著槍.那麼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開槍。如果不開,那槍就不必掛在那兒。”前面有伏筆.後面就一定要照應。伏筆照應手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①、首伏筆尾照應

在文章的開頭設下伏筆,結尾設下照應。這就是說,把開頭描寫的事物或提出的問題.在結尾處用各種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給人首尾圓合的印象。

②、對話中伏筆照應

就是以典型人物語言多次重複照應。如魯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頭禪:“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裡沒有食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這句話在文中多次出現,突出了孩子之死對祥林嫂的沉重打擊。

③、細節中伏筆照應

生動而典型的細節前有伏筆後有照應,可以突出細節的典型意義。如《百合花》中,小通訊員衣裳的破洞共出現四次,突出小戰士羞澀、淳樸的性格。

④、懸念照應

在作品中設懸,又不馬上釋念,而是反覆暗示,使讀者關心人物命運或事件結局的興趣愈來愈濃厚。

3、對照比較,蓄勢陡轉

(1)對照比較: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有比較才有鑑別。事物的特點往往在比較中才能得到顯現。作文時,將人物和事件的好與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喜與悲、剛與柔等對照起來寫,可以鮮明、突出地揭示對象的外在特徵或內在本質,從而更生動、深刻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①.將兩個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同一人物(或事物)幾個不同方面對照比較。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將象徵北方抗日軍民的白楊樹與象徵國民黨反動派的楠木進行比較,抒發了對白楊樹的讚美和對楠木的憎惡之情。

②.將同一人物(或事物)在不同時間情形下縱向對比。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在女婿范進中舉以前稱他為“現世寶”、“沒用的人”,罵他“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范進中舉後,胡屠戶馬上變換了稱呼,稱之為“賢婿”“老爺”“賢婿老爺”“天上的星宿”。前倨後恭,凸現了胡屠戶嫌貧愛富、卑劣勢利的性格特徵。

(2)、蓄勢陡轉

“蓄勢陡轉”就是巧用巧合。它能把本來各不相關的人物聯繫起來.把互不相連的事件貫穿起來,從而使故事呈現為完整統一的藝術整體。

①.不約而同的巧合造成的“蓄勢陡轉”。如歐·亨利的《警察與讚美詩》成功的運用了蓄勢陡轉法。蘇比,一個窮困失業、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進監獄以度冬日而故意犯罪.先白吃不成砸商店,後白吃成功後又大耍流氓,大鬧廣場後又當小偷,幾次故意惹是生非都沒有達到目的。當蘇比受到讚美詩的感化而想痛改前非時,卻莫名其妙地被判了三年徒刑。出乎意料的結尾,使文章頓生波瀾,引人深思。

②.不期而遇的巧合造成的“蓄勢陡轉”。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在情節安排上用了巧合法:菲利普一家熱切盼望著據說已經發了財的于勒叔叔早日歸來。當一家人乘船去哲爾賽島旅遊時,卻碰上了又窮又老的于勒.於是發財夢徹底破滅,並演出了一場倉皇逃遁的醜劇。“不期而遇”巧合法,不僅使小說情節曲折生動,而且有助於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中考語文總複習之作文指導 :結構——構造文章的骨骼


【目標測評】: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個人總是接觸過或多或少的書。有些書,可能會勾起你對往事的回憶,還可能讓你產生一種想法或觀點,等等。

請以“書的回憶”為題,寫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選擇最佳文體,做到結構合理、完整,開頭、結尾有特色,中心突出。

寫作指導:

這是一個命題作文.題目要求寫有關書的一段回憶。首先,你要選擇書。可以是讀一本書的經歷.也可以是讀幾本書的經歷,而且,根據題目要求.這本書或這些書“讓你產生一種想法或觀點”,所以,書不能隨便選擇,要選那些能給自己帶來人生啟迪的好書。當然,你要選武俠小說。或者遊戲書,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將寫作重點落實到對自己的人生啟發上來,寫出讀這些書的積極意義。其次,抓住題目中的“回憶”二字.重點描繪讀書時的情形和個人的感悟。記住,書的內容不是文章的重點,而怎樣讀的、讀後對自己有哪些影響才是要著力刻畫的。再次,從文章的結構佈局來看,本文題可以採用鏡頭式來寫作。以讀書獲得的收穫為線索。穿插寫幾個有關讀書的故事,故事與故事之間用議論句銜接。這個議論句既是作者的觀點,又是文章的過渡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