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这样的人生》是作家三毛的一篇随笔。这篇文章记录了三毛同丈夫荷西由撒哈拉沙漠搬到北非加那利群岛后的趣事。那时的三毛心境正处于最丰盈、明朗的一段时候,丈夫还在人世,一切似乎很美好。

三毛居住在一海边社区,住户多为外国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三毛对这里老年人的看法逐渐由不屑转到敬佩之中,并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生命的激情不应被岁月所限定,真正的年轻不在于眼角的皱纹多少,而在于一颗明朗而充满希望的心。



你的一辈子可以融进不计名利的充实,也可以融入慷慨奉献的责任

三毛和丈夫荷西才来小岛时,想要过隐士生活。她并不愿意与岛上居民打交道,更何况是北非、德国的老人。丈夫荷西是西班牙人,因为在当地找不到工作,只好定期返回撒哈拉挣钱。三毛因此常常独自在家生活,这也使她不可避免地与当地老人接触。

三毛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始于在国内见过很多存在悲观情绪的老家伙,后来在美国也是如此。的确,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心智日渐衰弱,对于生活的追求便不再热烈,反而多了些唏嘘与悲叹。

不过一位扫地老人改变了三毛的想法。

每天早起,三毛都能看见一位老人打扫社区街道。

她这样写道:

“那天他在我窗外扫地,风吹落的白花,这老人一朵一朵拾起来。海风又大吹了一阵,花又落下了,他又拾;风又吹,他又拾。”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老人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的义务劳动,而三毛却替他着急。站在功利角度,她总觉得老人净做些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正如三毛刚来社区的社交想法:和一群没有用的老年人交朋友对于自己并无多少益处。

真的无用处吗?我想起湖北危难之际无数志愿者逆行救援,汶川地震时八方儿女慷慨援助,唐山受难时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我还想起平日里玩手机刷到了微公益、水滴筹、蚂蚁森林、圆梦工程…我甚至想起小区一户人家车祸入院时,整个社区为他募款捐助。我忽然苦闷起来,难道有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人们就都要避而远之吗?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读到后面才懂了。

三毛的确是个有趣的女人。她称义务扫地的老人为老疯子,并问道:“您干吗天天扫地?扫的我快疯了,每天都在看着您呢。我觉得您很笨。”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老疯子却说道:“我告诉你,小孩子,这个社区总得有人扫街道,西班牙政府不派人来扫,我就天天扫。”

噗,我才懂了。这个世上,总得有些责任落到人身上,人总要扛起来。我们总把老年人当做老废物来看待,认为时代迅猛变化,过去的人已经不再适应新事物。

我们鄙夷他们,甚至像哥伦布蔑视印第安人一样。可结果呢?我们被喊作小孩子,我们还嫩了点…人生就像动物园,你以为在看猴,其实猴也在看你。

老疯子对此称呼毫不在意,继续去做事了。那个时候的北非并不太平,撒哈拉仍有战乱,这座繁华的小岛是乱世里的桃花源。

成熟是什么样子?一个人不再纠结于沽名钓誉、荣华富贵,当一切散去,仍能慨然前行,撑起一片天。即便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出于社会责任感,他还是坚持做了。



风雨过后,豁达乐观是活着的资本

三毛在家里做园艺,一板一眼地按书上教的来做,最后花园的菜都“夭折”了。她苦闷起来,似乎陷入了科学的悖论里。

这时候隔壁的老头子赶忙搭了把手,帮她精心管理了两个月,后来获得大丰收。三毛本以为如此高人,必定是老花匠,没成想是个退休的孤寡会计。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老头子的妻子已经离开人世,留下他自己过活,他闲来无事便会粉刷墙壁。三毛不解,老头子却开玩笑说:“我哪一年死,就跟太太搬过来住,那时候我看得见你,你看不见我们了。”

已近耄耋之年,说话依然富有活力,仿佛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参悟宇宙奥秘,完全无忧无虑了。我和三毛有一样的感叹,三毛替我问老头子:“您不想您的太太、孩子?”

“孩子,人都是要走这条路的,我当然怀念她,可是上帝不叫我走,我就要尽力欢喜地活下去,不能过分自弃,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情。他们各有各的事情,我一个人住着,反而不觉得自己是废物,为什么要让他们来照顾?”老头子边说着便提着油漆桶继续工作了。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我读到这里时,已经黄昏,望见窗外一抹霞,不自觉地笑起来。我猜想大抵这就是古今仁人志士所追求的豁达乐观。老头子虽已年迈,但是言语间透露出来的大智慧仍在迸发无尽活力,气质谈吐流露出的大自信让人佩服。

伊壁鸠鲁说:“贤者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坏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灾难。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

老头子的生命如同一本书,封面和封底早已确定,唯独这几十年来学到的智慧使他愈加厚重。岁月并不能摧毁一个人,自己当然更不能杞人忧天、无病呻吟,既然存于世间,何必纠结身后百年。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著名演讲家尼克·胡哲曾说:“要有希望,为梦想而前行。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的投入。”

他是个没有四肢的残疾人,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伟人。中国、美国、哥伦比亚、印度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曾听过他的演讲。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尼克出生时没有四肢,只有一个长有两根脚趾的小脚。尼克家的宠物狗曾一度以为那个小脚趾是鸡腿而试图吃掉。尼克曾被缺陷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寻求自我了结,在面对生死节点时他终于想通,发现了生命中的无限希望。

尼克·胡哲选择忽略他人异样的眼光,利用自己活跃的大脑和犀利的言语做事,他视自己独特的经历为上帝的礼物,经过年复一年的演讲表演,终于成为名誉满身的励志演讲家。

尽管生命存在诸多限制,但是心灵的能量是无限的。无论年岁、机体、病魔、缺陷,你的灵魂,永远是完整的。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三毛在结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独自住在这个老年人的社区里,本以为会感染他们的寂寞和悲凉,没想到,人生的尽头,也可以再有春天,再有希望,再有信心。



乐观的人生会成就最美好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表示,成功需要能力和动机,更需要乐观。

乐观之于人生,就如大风之于鲲鹏。例如冠军争夺赛的双方选手,乐观的一方往往心态更为轻松,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做到更加自信从容,给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生活中遇见诸多困扰,那么如何乐观生活呢?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学习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开创的ABCDE模式,可以让我们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即(Adversity ,Belief, Consequence, Disputation, Energization)

遇到糟糕的事件(Adversity)时,我们会产生想法(Belief)

想法会引起结果(Consequence),D是反驳(Disputation),E是激发(Energization)。

影响我们行为的不是那个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件的想法。

我们一旦遇见糟糕的事情,脑海中会浮现由此引发的悲观、消极看法,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这些看法所带来的后果。反驳内心的消极想法,引导内心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


关于反驳,我们可以如此做:

  1. 首先在心里要默认有消极想法是错误的;
  2. 寻找引发这件事情的其他原因,减少对自我的消极影响;
  3. 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
  4. 告诉自己悲观哀叹无法解决问题,悲观无用论;
  5. 制定新的目标,转移注意力。

《这样的人生》:三毛的顿悟,是西班牙小岛上的老年人生观


人生如何过取决于自己,一个灿烂欢愉的晚年始于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当我们学会爱别人、爱自己以及爱这个世界,学会承担起社会的一份责任,人生这堂课才算完结。三毛正是基于此理解,才对那些热爱生命的老人投以真挚的敬佩目光,她羡慕这样的生活,也追求这样的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生命岂能被光阴束缚,真正的成熟不在于追寻财富功勋,而在于修炼一份赤诚善良、明朗乐观的心态。踏歌?退缩?如何在这颗星球过活,不尽在你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