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活著》餘華

當,一個王子淪為乞丐;當,一個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當,這一切,都發生在了,一個聽到一點悲慘消息,都會流淚的人身上。

他卻對流淚嘆息的聽眾說:“先生,請別說這話。這人間的苦難,無論落到誰頭上,只要活著,就能受的住。至於死,那是一件太簡單的事了。”

作家餘華在長篇小說《活著》中,也塑造了一位悲劇式英雄——福貴,一位落難的少爺。可這位少爺的傳奇度與悲慘卻是這位王子的數倍不止。


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活著》封面


餘華的人生經歷也較為傳奇。看了一次拔牙的過程便成了牙醫,看了幾篇《人民文學》,學習逗號、句號如何使用後,就成了作家。在訪談中,他笑談:“人家都誇我文筆簡練,那是因為我不認識幾個字啊。”

正是這種簡潔有力、樸素的力量才能直抵人心,塑造的人物才使人信服。而《活著》也榮獲了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


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作家餘華


主人公福貴,在還是少爺時沾染了一身惡習,染上了賭癮。這一賭,輸光了家裡的所有田產、房產,他爹也被他氣死了。而贏家龍二,卻神氣了不到四年,就趕上了解放,被槍決了。福貴不禁後怕起來,覺得幸虧他爹和他敗家,要不然槍斃的可不一定是誰了。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貴心想,自己剛撿了一條命回來,肯定會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誰料,事與願違,這僅僅是悲劇的開端。

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為窮吧,下面對於書中的“窮人”與“窮”做一下探討。


01 善良的窮人用血液滋養著寄生蟲

兒子有慶是個懂事的孩子,為了不磨壞鞋子,常光著腳丫上學,到學校再把鞋穿上。他這樣懂事善良,最後卻意外的死於為人獻血。

獻血時,無良醫生不顧孩子身體的承受力,停不住的抽血,活活把血抽乾了,有慶的嘴唇發白,頭髮暈,他們也不管不顧,直到心臟停止了跳動,也只是罵了句“胡鬧”。


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獻血者

有慶的死難道是偶然嗎?他們眼中有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供血機器,有慶代表的是普通平凡的勞苦大眾的形象,總是有一些人像寄生蟲依附在他們身上,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直到只剩一副軀殼。

不能忽視的是,要救的人是校長,也是縣長的妻子。

基於一些附加在人身上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人的生命變成了不平等的。為了救一個“高貴”的生命,不惜讓一群小學生來獻血,獻血的小學生心跳停了也沒人救,而是去救縣長妻子,一個高貴生命的重生,無疑是以一個“低賤”的生命為代價的。這也說明了,有慶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

當福貴去醫院“要”兒子時,對方沒有一點歉意,反問他,為什麼只生一個兒子?不禁想問這個醫生:有哪個孩子是死不足惜的?面對痛失愛子的福貴,醫生絲毫不顧及他的心情,難道平民百姓就不配有情感,只應該麻木的逆來順受?難道所有人都應該向他一樣,只以縣長的心情為轉移?

福貴大喊,要殺了縣長,戲劇化轉折點出現了,這個縣長竟然是福貴的戰友春生。想復仇的福貴也只能無奈的放下了拳頭,想起了戰壕裡的情境,又想到眼下,福貴又哭了。


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02 被生活榨乾了的窮人,最有力量

到了文革期間,春生被定為走資派,每天被吊打。一天晚上,他來和福貴告別,說自己不想活了。福貴勸他,死的人還都想活過來,大活人可千萬不能去死啊!

福貴,比任何人,都有去死的理由,為什麼還勸別人活著呢?因為,在不斷經歷生離死別後,福貴漸漸明白:

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能活著就已經是萬幸了。

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看到了他們死去時可憐的模樣,他內心一次次被撕扯,一次次的受著折磨,他越來越明白,活著才有希望。可春生,終是沒忍得過,自殺了。

春生這一形象代表了多少人呢?據統計全世界每天自殺的人數多達3000人,中國每年自殺的人有28萬左右。生命一共就幾十年,不能感受更多的光彩絢爛,這真的很可惜。


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大多數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就是他們感受不到這世間的溫暖,沒有一種力量能成為她們自殺路上的羈絆。那你我能不能成為那散播溫暖的人呢,多關心自己的身邊人,路上的陌生人可能也會因為你不經意的善舉而有了活著的信心。

我們總是崇尚獨立,堅強,可唯獨自殺這件事不要再自己忍受著了。請試著打開心扉,請把難過說出來,請學會接受幫助。這個世界也是有愛,有溫暖的。你以為的世界,一定只是你以為的世界。


落難的王子說,只要《活著》就得受著

獻出愛心的好心人

總結: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世,到最後只剩下他自己。他的生活沒有了依靠,沒有了奔頭,可他依然像老樹皮一樣,堅韌的活著。因為對於福貴來說,活著的目的就是活著,他不會覺得,沒有了家人,失去了錢財,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也許有人說,像他這樣的活著是沒有價值的。可是,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活著,本身就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代表了無限的希望。

活著的力量,不只來源於吶喊,也來源於忍受。忍受平庸、忍受苦難、忍受活著,這份沉重的責任。


作者簡介:王杙千,90後,喜歡讀書,愛好追劇,喜歡用文字感悟大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