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18) 孩子独立是把双刃剑,就看家长怎么用

关注三年级现象(18) 孩子独立是把双刃剑,就看家长怎么用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邯郸市一名小学5年级的男童跑到派出所,交给警察叔叔一封信。

这是一封求救信,男童在信中写道,自己每天都被妈妈打,根本就是家庭暴力,希望警察叔叔能把妈妈抓住教育一下。

关注三年级现象(18) 孩子独立是把双刃剑,就看家长怎么用

这起事件引起了很大讨论,不少人都对小学5年级男童能有如此的表达能力感到惊叹,但更多的是对"体罚"的检讨。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不同于幼儿,他们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通过学校系统教育和老师的教导,已懂得了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对是非曲直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有了一系列评判标准,甚至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了,因此受到家长暴力对待时,自然认为家长犯了错,违反了社会规则,应该受到惩罚。

这位小男孩的行为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

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是从三、四年级开始的,儿童心理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认知、思考、行动力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对大人的心理依赖少了,活动范围变大了,有了更多的伙伴等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多了,像闹情绪的频率增加了,顶嘴现象突出了,不愿意受管教约束,玩儿的心思更重了等。

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行为发展特点调整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使孩子的行为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减少行为异常出现的机率。

三四年级孩子的独立性增强

在低年级孩子的心目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具有绝对的权威,孩子会无条件地信赖他们。从三年级开始,他们不再像一、二年级的孩子那样依附父母和老师,不愿别人打扰自己的学习,干预自己的活动。

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一部分孩子由于任性,加上时间观念不强,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但又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善意帮助,因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团休意识形成。

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2、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 

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

3、不太介意别人的批评。

由于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究竟,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按铃、看相册、摆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受批评也不生气,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间作用,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也愿意听表扬。

4、初步懂得趋利避害。

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与同学吵架,当老师询问吵架的理由,双方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话则不说,有意识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所以,不管是家里人之间发生争执,还是和别人吵架,家长一定要听双方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做完一件事时,要从失败的地方开始总结,告诉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

5、推崇有力量的英雄。

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个阶段推崇学者、科学家的孩子很少,对于自己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崇拜。对崇拜的人物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对高年级有力量、个头高的学生表现出服帖;对"孩子王"言听计从,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仿佛是校园小团伙。

爱顶嘴是孩子独立性增强的表现

"我女儿今年10岁,脾气特别犟,让她学习,她就是不学,还和我顶嘴。其实我没像其他父母那样逼孩子读书,但她玩心太重了。就此机会向贵中心请教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小小年纪,怎么就会顶嘴了?"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如此困惑,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随之而来的烦恼和亲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特别在孩子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时,很多父母常常感到奇怪,感到困惑无助,他们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爱顶嘴,如此逆反。

孩子变得爱顶嘴其实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孩子开始不乖了",而是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开始独立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不再凡事都以父母的意见为准,因此当父母说什么的时候,孩子马上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作为父母,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其实应该心里感到高兴才对:这正说明孩子长大了,他们变得有主见,更独立,而且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父母也不要阻止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孩子一说话,父母就说"你给我闭嘴""你不要说了""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孩子会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里,"反正你也不让我说,那我就什么都不说好了"。

顶嘴,其实往往并不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有时也许孩子在学校和朋友发生了一些小摩擦,内心闷闷不乐,回家可能会把这种情绪都发泄在父母身上,因为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安全的发泄目标。或者孩子的学业压力很大,有时会冲父母喊叫,不让父母呆在自己的房间。

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可能不是他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所以不要着急对孩子下一个负面的判断,而要努力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源。下次在发火之前,尝试问一下孩子原因,找到问题根源,就能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不能让孩子以为家长只会挑自己的刺,从而对于做对的事情一再泄气。对于孩子的一些好的行为一定要进行鼓励,比如:"你今天没有发脾气,做的很对!""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还是在尊重别人。"这样的确认与赞扬能让孩子有做得更好的动力。

孩子的独立需要安全来保障

经常会看到一年级孩子,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会牵着大人的手紧紧跟随。孩子在一年级时对大人有很强的心理依赖,主要源于对陌生的环境还没有熟悉,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常常紧紧伴随着监护人。

这说明孩子独立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一年的成长、适应和锻炼,进入二年级后,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逐渐放开紧牵着大人的手;进入三年级后,这种依赖于大人的情形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儿童已经熟悉了小学校园,熟悉了上学和放学的路径,清楚每天自己要做什么,这为他们逐渐摆脱对大人的过度心理依赖创造了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包括老人在内,大都无视孩子这种成长变化,仍然会对孩子不敢放松,常常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的发生。这种过度保护,反而会让儿童探索活动得到限制,使孩子自信心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女孩儿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

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进入八岁后的玩伴儿时期里,都普遍对玩儿有了很大的渴望,如果大人过度保护放不开手,必然会让孩子产生不情愿或者反感情绪,这对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又产生了新的影响。

但是,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儿童对大人的心理依赖逐渐降低。孩子的安全问题随之被放大。很多家庭常忽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一是缺乏家庭教育的强烈意识,二是不清楚安全教育重点,三是没有连续性培养的时间,四是第一教育责任人不能明确定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孩子安全教育没有具体责任人。

安全教育关系到生命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孩子今后是否能真正走独立的关键,只要你重视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把上述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