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一、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祖国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古代敦煌是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交通枢纽。 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可通往中原地区;西出阳关,沿丝绸之路南道与新疆的若羌县(鄯善)相连;西北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地区;敦煌向南行经过阿克塞,翻越阿尔金山,可达格尔木。

敦煌地处河西走廓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文化的宝库。河西走廊天然的地理位置(北面内蒙古高原南端的一系列山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南面是祁连山,这之间是天然的长条形地理通道。)北面为沙漠,南面为青藏高原。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河西走廊地形图

河西走廊是古代国际大通道(东到长安,西接西域,向西中亚、西亚,如波斯、阿富汗;向北欧洲;向南印度。)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是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古丝绸之路

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位置 (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大河西重镇,敦煌就是最西端的丝路明珠。)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就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

季羡林先生《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讲到: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关于敦煌二字的解释:东汉应劭解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唐人李吉甫又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敦煌得名的本身就与丝路交通的开辟息息相关。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二、敦煌学的缘起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王圆箓


敦煌学的发端,是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的发现密切相关。公元1900年6月22日(农历5月26日),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王圆箓雇了几个伙计清扫堆积在第16窟甬道中的积沙时,意外的发现了藏经洞。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莫高窟第17窟


从此开始,在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Aurel Stein)、法国人伯希和(Paul Pelliot)、年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登堡(S.F.Oldenburg)等接踵而至,将数万件精美的文书和绢画等文物掠往国外。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世界

藏经洞内的敦煌文书


敦煌文书的流散

1907年英国斯坦因取走第一批写卷;

1908年法国伯希和又取走一批写卷;

1909年秋,伯希和竟将他取走的敦煌写卷在北京展览,罗振玉、王仁俊、蒋伯斧等学者看到大为吃惊;

1910年清政府开始押运经卷,但遭到极大破坏;

1912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窃走1000卷左右;

1914年斯坦因再次窃走一批写卷;

1914—1915年间俄国的奥登堡多次到敦煌窃走18000卷左右;

三、敦煌学一名的提出

“敦煌学”一名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于1930年首次提出来的。是年著名学者北平师范大学教授陈垣完成了《敦煌劫余录》一书,遂请陈寅恪先生为之作序。陈寅恪在序言中说:“一时代之学问,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20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英法,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回眸百年敦煌学历程,敦煌学研究从小到大,从零到系统,从无序到有组织、有规划, 研究保护相得益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如今,研究的重镇与高地都在中国。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几代学者的推动。敦煌研究院已多次举办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使敦煌学更加深入人心。也印证了季羡林先生的那句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