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談吃憶親情

常言道:吃啥補啥。皮膚不好的可以多吃豬皮、雞皮、鵝皮,到時皮膚補的跟豬皮、雞皮、鵝皮一樣好不用謝我。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樂於助人是我的本性。

每當燉雞或燉大鵝時,父母總是對我說:“你為人憨厚老實,在外容易吃虧,吃個心眼吧!吃啥補啥,多吃總沒壞處”。

那時候,家裡面我吃的雞心、鵝心最多,也不見長心眼,依舊憨厚、老實,有些木納,有些不盡人情。對家裡人,我從未當面表達過對他們的愛,哪怕是一句簡單的“爸爸我愛你”“媽媽我想你”。

清明談吃憶親情

噓寒問暖我不會,虛情假意我不屑於此。我知道這樣很不合群,很不好。大概本性如此,很難改變。就像家裡小雞燉蘑菇,味道總是那麼美,從未改變。

憨厚、木訥的外表下,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一個幽默的靈魂。這是我對自己的評價。我喜歡和同事、朋友妙語連珠、幽默調侃,逗的他們前仰後合、開懷大笑,感覺很輕鬆,很快樂。一到家中,馬上變得沉悶了,幽默風趣的一面蕩然無存、消失怠盡了。

清明談吃憶親情


我和家人已經親密到無話可說、默默無語的地步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感覺和他們之間有一層或幾層無時無刻存在的,無形的隔膜,有揮之不去的無形的壓力。這邪惡的隔膜,這可惡的壓力,使我不能敞開心扉,不能暢所欲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放假獨處時。清明三天小長假,叫我怎能不想他?

謹以此文,聊表思念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