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百年極簡史:幾分鐘看懂“五個二十年”的關鍵詞

自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新一首白話詩以來,已歷百年的中國新詩大體可以濃縮為“五個二十年”。

第一個二十年(五四運動到抗戰爆發前):從無到有的啟蒙

關鍵詞:蝴蝶、女神、新月、雨巷、繁星

——蝴蝶 胡適的《蝴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白話新詩,它猶如亞馬遜森林蝴蝶的翅膀一振,帶來新詩的百年風雲。

——女神 師法美國自由派詩歌的郭沫若(那時候郭老還是郭沫若)發表的浪漫主義詩集《女神》,以火一般的熱烈徹底燒掉了所有舊體詩的體系,被視為新詩的奠基石。

——新月 師法英國詩歌的徐志摩、聞一多、朱湘等幾人形成的新月派,試圖找到新詩與古典傳統的結合點,建立新的審美標準。

——雨巷 師法法國詩歌的李金髮、穆木天、卞之琳、戴望舒、馮至等人給中國帶來了象徵主義,李金髮的《微雨》、戴望舒的《雨巷》是著名代表。

——繁星 受印度詩人泰戈爾影響,小詩派曾風靡一時,冰心創作的《繁星》就是其中一顆明星。

新詩百年極簡史:幾分鐘看懂“五個二十年”的關鍵詞

徐志摩

第二個二十年(抗戰爆發到建國初期):融入時代的成長

關鍵詞:七月、土地、九葉

——七月 艾青、胡風、田間、彭燕郊、牛漢、鄒荻帆等以《七月》和《希望》雜誌為陣地的詩人群體,史稱七月派。它創造了現代主義與抗日救亡現實結合的新成就。

——土地 艾青代表著這一時期的創作高峰,他的《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名篇。他的“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成為至今傳誦的名句。

——九葉 四十年代最有影響的“中國新詩派”倖存者辛笛、杭約赫、陳敬容、鄭敏、穆旦、杜運燮、唐湜、唐祈、袁可嘉9人,於1981年出版詩合集《九葉集》,因而得名“九葉派”。其中,穆旦的詩歌知性和感性深層融合,是一直站在新詩潮前端的詩人。

新詩百年極簡史:幾分鐘看懂“五個二十年”的關鍵詞

艾青

第三個二十年(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集體歌唱的強音

關鍵詞:時代、頌歌、戰士

——時代 以郭小川、賀敬之為代表的歌頌偉大時代的政治抒情詩是此時期主流詩歌。郭小川的《望星空》、賀敬之《回延安》為一時名作。

——頌歌 以李季、聞捷、田間為代表的讚頌新變化的新生活敘事詩也是此時期另一大亮點。

——戰士 以李瑛、公劉為代表的軍旅詩歌也為時人所矚目。

第四個二十年(改革開放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前所未有的詩歌神話

關鍵詞:朦朧詩、臺港熱、青春潮

——朦朧詩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末起,以食指、多多、芒克、北島、顧城、舒婷、楊煉、江河、梁小斌、翟永明、海子等為代表的詩人群體,運用象徵、隱喻、意象等藝術手法打造了全新的詩歌語言和審美境界,實現了從集體崇高向個人崇高的迴歸,開闢了新詩發展史上空前繁榮的黃金時期。其中,北島的《回答》被公認代表了一代人的聲音。

新詩百年極簡史:幾分鐘看懂“五個二十年”的關鍵詞

北島

——臺港熱 隨著改革開放,臺灣詩人紀弦、洛夫、余光中等人的作品為大陸所熟知。其中,席慕容的詩以愛情和青春為基調,最為公眾所喜愛,形成了相當龐大的讀者群。

——青春潮 在朦朧詩逐漸降溫的九十年代初,汪國真以主旋律、正能量的年輕系列作品,在青少年讀者中形成轟動效應。

第五個二十年(從上世紀九十年中期至今):個人化寫作的時代

關鍵詞:第三代詩人、爭議不斷

——第三代詩人 這是一個後朦朧詩時代對先鋒詩人集體的泛稱,包括了非非、他們、莽漢、海上等眾多流派,與朦朧詩不同的是其平民化、平庸化的創作取向。其中,以西川、陳東東、臧棣、歐陽江河等為代表“知識分子寫作”和以于堅、韓東、李亞偉等為代表的“民間寫作”最為著名。

——爭議不斷 從新世紀以來,公眾通過網絡對“下半身寫作”和以梨花體、羊羔體、烏青體為典型的口水詩、垃圾詩表達嚴重的擔憂、不滿和抗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