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4月的戈壁,万物复苏。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陵园石牌楼上,“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走进陵园大门,苍松掩映,红柳成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墓碑和高大的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聂荣臻元帅的墓碑上,有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字——“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聂帅墓碑后,是从将军到士兵依次排列的整齐军阵,寂然伫立,如同整装待发的将士,令人肃然。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4月4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工作者、试验队人员、部队官兵和东风中小学师生代表在这里举行祭扫活动,深切缅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元帅,深情追思为中心建设发展英勇献身的英烈们,沉重哀悼牺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烈士和同胞们。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安葬着包括聂荣臻元帅和13位共和国将军在内的760多位航天英烈。他们中,有在长征路上指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中将,有为了搜索火箭残骸捐躯大漠的李再林烈士,还有14名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上午9时57分许,参加祭扫活动的发射中心主任张志芬、党委书记纪多和大家整齐列队,祭扫仪式正式开始。

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大家一起向聂帅和先烈们,以及牺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们默哀3分钟。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随后,大家仔细祭扫每一位英烈的墓碑,零距离感悟航天先辈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牺牲奉献精神。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凝望着陵园内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英烈的故事涌上心头。

站在脚下这片被习主席赞誉为“承载着民族复兴光荣与梦想的土地”上,举目远眺,“两弹结合”试验遗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塔架依稀可见。在这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戈壁,老一辈航天人凭借着忠诚使命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干出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十几个第一,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回想当年老帅怒发冲冠:“再穷,也不能没有一根打狗棍!”第一代航天人在自然条件和生活保障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吃野菜、住地窝,挖水库、建塔架,很多人因为重度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倒在了戈壁滩,埋在了青山头……

眼前的石碑上,是一个年轻的英雄:王来,1965年10月20日为抢救战友牺牲。

时间回到那天下午6时。一次大型试验任务合练圆满完成,在剩余液氧即将排完时,意外发生了!4号车液氧洒进了一簇红柳,红柳迅速燃起大火,见此情景,王来飞奔相救,身上顷刻间燃起熊熊大火。为了保护战友生命和设备安全,已成火人的王来向无人的戈壁深处跑去,10米、20米、30米……王来最终倒下,在戈壁滩上留下了38个焦黑的脚印。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堙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如今,“两弹结合七勇士”中的高震亚、颜振清、王世成、张其彬已长眠于此。轻抚着石碑上刚劲有力的名字,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英雄们无畏的脸庞。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西风呼啸,长歌当哭,伫立在这肃穆的陵园,仰视着威严的钢铁军阵,只觉得满腔的热血撞击着胸怀。

壮哉!大漠中不朽的军阵,青史永著,勇者长存……

大漠中,那不朽的航天军阵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下面通过一段短视频,一起缅怀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航天事业默默奉献、奋斗终生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先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