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 离娄上》,含义是:事情做得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孟子曰:“爱人不仁,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却不能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做到位。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得美好的幸福生活。”

尧帝反躬自省

尧帝看到了他的两个人民犯罪,了解到是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没有东西吃,不得已偷了人家的东西,被发现了抓起来要押进监狱。尧帝诚恳地请求狱官把这两个人放了,把自己抓起来,说自己没有把百姓教导好,没尽好君王的责任。说自己作为君主没有德行,导致上天久旱不雨,结果尧帝话音刚落,本来万里无云的天空就下起了雨。

《说苑》称赞尧帝:“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

尧帝就是用“先恕而后教”的方法治理百姓,凡事都反求诸己。

舜:“事天”

就是遵循自然之道,自然而然的规律和秩序去对待事物。

让水自然流淌,自然是先流到低洼的地方;用火点燃材禾,先燃起的一定是比较干燥的材;像尧帝那样贤德的君主,感召的也一定都是贤良的,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臣子;

夏桀王感召的都是德行缺失,奸诈狡猾的人。《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大禹

大禹出行,遇到一个犯罪的人,大声哭泣,说尧舜时代的人都以尧舜的仁爱之心为己心,而我做了君王,我的百姓却以自己的私心为己心,这说明我的德行不足啊!

汤王: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汤王为了提醒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在自己的脸盆上刻上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时提醒自己,在德行上要不断进步。

天气大旱他祈雨时,祈祷文写的是:“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意思是:如果我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过都应归结到我的身上。

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都是如何做的呢?不是互相指责埋怨,就是怨天怨地怨时运。为什么古圣先贤特别重视和讲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呢?

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比如:有一对夫妻,感情不融洽,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家里鸡犬不宁。

他们对门也住着一对夫妻,感情非常融洽,结婚多年,不但不吵架,感情却越来越深,这对经常吵架的夫妻看到了非常羡慕,于是登门求教。

女主人给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天早上丈夫要出门上班,妻子给丈夫倒了一杯水,放到桌子上,丈夫穿衣服时不小心把水杯碰掉了地上,这时妻子说:都是我不好,没把杯子放好,丈夫说:怎么能怪你呢?是我穿衣服不小心才把水杯碰掉地上的,于是夫妻二人抢着拿抹布擦地。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了反求诸己的重要性。

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我们的境缘是我们内心的体现。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一次二人在一起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自己像什么?佛印禅师看了看,说:我看你的样子很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后很得意。过一会儿,禅师又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佛印禅师身上袈裟拖拉不整,说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后也笑了,没有作声。苏东坡迫不及待赶回家中和他的妹妹说起这件事,说自己赢了,但是妹妹告诉他说:这次你又输了!禅师的心地是清净无染的,所以他看谁都是佛,而你看别人是牛粪,正说明你的心不纯净,修养不够。

俗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读懂了之后,福气住你家!

德未修,感未至

大舜之所以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是因为他遇到了那么恶毒的后母,三番五次地要加害于他,他不但没有怀恨,还不断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最终感动了后母。

《礼记 中庸》:“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我们所作所为之所以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不能感化别人。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先恕而后教,”是让我们有宽大的心量,遇到事情先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而不是先去埋怨。“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凡事找自己的原因,端正自己的身心,不怪罪别人,就会天下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