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說到古代的體育項目,你肯定和我一樣,第一個就想到蹴鞠了吧。蹴鞠,“蹴”有用腳蹴、蹋、踢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蹴鞠即是民間的娛樂遊戲,又是兵家的練兵之法。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蹴鞠即是民間的娛樂遊戲,又是兵家的練兵之法。

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唐朝時,由於唐太宗、唐玄宗都愛看“蹴鞠”,“蹴鞠”運動迅速流行開來,宮中皇帝與官吏也愛上了“蹴鞠”。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個瘋狂“球迷”,這 從現存的《宋太祖蹴鞠圖》中便可以看出。《宋太祖蹴鞠圖》寬28.6釐米,長56.3釐米,原作者為北宋的著名畫家蘇漢臣,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則是元代 錢選的臨摹品。畫面設色淡雅,用線古拙,踢球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宋太宗,觀看的是大臣趙普、楚昭輔、党進、石守信等四位宋朝開國功勳。趙匡胤踢球在當 時是赫赫有名的,他尤其擅長“白打”,也就是現在人們口中的“花式足球”,即踢球時,用頭、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觸球,靈活變化,隨心所欲,可使 “球終日不墜”。

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元代以後,蹴鞠活動已經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很多女士也愛上了蹴鞠。明畫家杜堇繪有《仕女蹴鞠圖》,描繪了仕女們在花園中玩蹴鞠的情景。與現代女子 足球崇尚力量與速度不同,女子蹴鞠因為以表演為主,對從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藝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稱為“美人蹴鞠”,它體現的 是女子在蹴鞠時的一種特有的陰柔之美。明錢福有《蹴鞠》詩,“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 曳露金蓮。幾回蹴罷嬌無力,恨煞長安美少年”。可見當時的綺麗風情了。據說,唐代宮中“女足”整體水平很高,被視為“皇家女子足球隊”,遺憾的是,五代以 後,由於纏足惡俗的出現,直接剝奪了女性踢球的權利,“女足”漸漸走向落沒。

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宋的滅亡,蹴鞠這項運動也走過了它的高峰,開始滑坡了。元際,蹴鞠不再是節日的活動內容,成為妓女娛客和個人娛樂的工具。明清統治者或許是吸取了唐宋亡國的教訓,朱元璋稱帝之後,曾下旨嚴厲禁止軍人踢球。到了清代,史籍上有關足球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現代足球蓬勃興起,並發展為“世界第一運動”,而蹴鞠只能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