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履不停》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

——《步履不停》

成年后的子女,面对日渐老去的父母亲,心里总有一点矛盾。虽抱着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希望有一天能“报得三春晖”,可言行却是逐渐疏远父母。直到看到父母的衰老、死亡,才深刻领悟“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与无奈。

《步履不停》就是日本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缅怀刚过世的母亲创造的作品。比起沉湎于失去母亲的悲痛,是枝裕和更怀念在日常与母亲相处的点滴。于是,他将自己的经历改编成《步履不停》电影,并写成小说。是枝导演说,这是一部为自己而做的作品,却受到了意外的收获。此片不仅在日本国内横扫当年的电影奖项,还获得了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影片。

故事讲述了中年无业男子横山良多带着新婚妻子由香里和她的儿子,在哥哥的祭日回到父母家,与父母共同度过一日一夜的经历。故事围绕吃饭、散步、洗澡、拜祭、闲聊,这些日常琐碎细节,谱写了一部温情却悲凉的家庭协奏曲。

从《步履不停》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步履不停


捧起《步履不停》,随着是枝裕和笔下良多的叙述,最初会感到有点琐碎乏味,看到最后却蓦然流泪。

下面,我将从这个故事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望子成龙”的专制家庭教育让父母与子女越走越远

故事开始,良多抱着不情不愿的心态回老家。作为家中次子的良多,自幼活在哥哥的优秀下,父亲是小镇里有名医生,哥哥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出色的医生。15年前一场意外,大儿子救出溺水小孩后身亡,大大打击良多的父母。所以,大儿子早逝,父亲将“望子成龙”渴望变本加厉放在良多身上,良多不堪重负,只能离家在外闯荡,与父亲关系交恶。

夹在父子之间的母亲只会毫不留情骂丈夫,宠溺小儿子。她一心只想儿子幸福,谁料良多四十岁才找了个有拖油瓶的寡妇结婚。

“望子成龙”的教育似乎成了东南亚国家社会共识家庭观念。父母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按照他们的想法安排子女的将来。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子女能少走弯路,更快成功。因此,在家长的权威下,他们要求子女按照他们预定的人生轨道前行,却忽视了子女自己的意愿。

父母一再压制,子女一再坚持,双方像困兽之斗一样,争得精竭力疲。而结果令父母与子女间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来自心与心的鸿沟。子女逃离,父母叹息,亲子之间越走越远。

从《步履不停》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良多与父亲散步


矛盾的缘起是过度保护,只有尊重、沟通才能解决问题。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意愿,理解子女的想法;子女也应尊重父母的建议,坦诚相待,与父母交心沟通。我们始终要相信,父母是世界上最爱子女的人。

子女只管风雨前行,却忘记回头看父母了

在良多与继子入浴前,父亲在浴室欲言又止;在父子三人散步时,父亲欲说还休。严肃骄傲的父亲关心儿子,却只能蜻蜓点水,像普通人一般,只能寒暄道“工作好吗?”、“生活好吗?”。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父母疼爱子女的心,不会因为子女长大而减少,却会因子女的离去而越发浓郁。大儿子离世多年,只有母亲维持大儿子房间的原状,每年坚持要求那个获救的孩子来家祭拜。她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大儿子,不愿抹去大儿子活过的痕迹。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从《步履不停》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良多与母亲上山拜祭


父母看着孩子背影渐行渐远,只能含泪挥别。子女又有谁会回头看看,此时的父母是否泪眼婆娑?我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就像良多一家坐着公共汽车回程时,父亲头都不回就走,母亲立在车后目送了许久,直到看不到车为止。子女无法想象父母目送孩子那种心酸,人生之路始终推着我们前行,我们来不及回头看父母一眼,或者根本就忘了要回头看看父母的身影。

“养儿方知父母恩”,却憾成“子欲养而亲不待”

故事的最后,良多有了自己的女儿。当他在医院看到女儿的出生,第一次抱着女儿时,他明白了父亲对他的苦心。当他牵着女儿的手,走在当日他与母亲一起走过的路,说着母亲曾告诉他的故事时,良多感触地想起了母亲。这种真挚而细腻的情感,只有失去了至亲才感到彻骨之痛。

当了父母后,才慢慢体会到父母的无奈。子女小时候一切都依赖着父母,从软绵绵的一小团逐渐长大成比父母更强大的成人。这个过程对于子女是成长,对于父母是送别。送走日渐独立的子女,这种无助感,为人父母后会慢慢感受着,那是当年我们的远去带给父母的。

从《步履不停》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多年后,良多携妻带儿上山拜祭


良多对于与父母这一天经历发生的事情一直记忆犹新。从前父母对自己的专横要求,经历了这一天后,他感觉到父母的无助。父母不再是以前那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避风港。他们在衰老,甚至慢慢走向死亡,作为子女眼看着父母这些变化,却什么都不能做。

在失去后,子女才逐渐领悟到,有些过错无法挽回,有些爱说的太迟,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人生最无奈,是我们的人生不会因父母的苍老、甚至死亡而停步。无论有多不舍,我们被都推着走。父母容颜衰老、动作迟缓、记忆退化、白发丛生,子女却只能不知所措看着父母改变,无可奈何地接受。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别总想如何报答父母,让父母享福,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是照顾好自己。而我们余生能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

从《步履不停》看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三种形态

横山一家难得的相聚时光


结语

有别于一味歌颂父母对子女卖命式付出的作品,《步履不停》就像家常小菜一样,很平凡,却充满家的味道。这不就是我们与父母的日常故事吗?有争执、有妥协、有唠叨、有埋怨,更有欢乐。正是这琐碎而细腻的细节饱含家人间最珍贵的亲情。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不要总是慢一步。

父母都在,就是最好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