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其中的科學道理,父母要了解

中國有句俗語“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並作為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傳承了上千年。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兒子長大了,要減少對母親的依戀;女兒長大了要減少對父親依戀”。隨著現代幼兒教育與心理研究的深入,這句傳承了幾千年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拋棄。為了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已經改為了“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也就是說當女兒長大時並不需要刻意地與父親保持距離。這句話可是蘊含著很大的科學道理。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其中的科學道理,父母要了解

寶寶出生之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媽媽親自照顧,所以孩子和媽媽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而且慢慢性格感性柔弱,做事情可能沒有男人的那麼剛毅果敢,所以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母親性格的影響,所以說男孩子長大了之後需要適當的和母親分開,讓父親多帶帶孩子,引導孩子。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其中的科學道理,父母要了解

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男孩子過於感性,長大之後出現女性化的情況,多讓父親引導男孩子,可以讓男孩子更加有陽剛之氣,學會有責任有擔當。如果男孩子從小到大,一直沒有和母親分開過,在性格上難免會出現優柔寡斷的情況。所以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家的孩子長得太小,所以說爸爸在育兒的道路上也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多引導男孩子。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其中的科學道理,父母要了解

這句話主要是從父親與女兒的心理依戀角度出發,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親在平時的表現會影響著女兒以後的擇偶觀、婚戀觀。女孩在生活中會經常缺乏安全感,而父親是這世界上第一個讓他們有安全感的男性,我們會發現,和父親關係好的女孩,往往性格開朗、溫和大方、陽光善良。而當父親對女兒的態度漠不關心時,女兒長大以後往往膽小、懦弱,不敢與男性交流,更會直接將父親當成一個反面教材,所以女兒對爸爸的印象將會直接影響著她以後對待生活的態度,擇偶的標準。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其中的科學道理,父母要了解

對於孩子,不同性格要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媽媽在平時要注意跟兒子的距離和教育兒子的方式,多讓兒子自己去做,去想。而爸爸在平時應多關心下女兒,不是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嗎?爸爸應該多給女兒正確的引導和信心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