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京戲老電影(上)

幾年前,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舉辦的“京劇老唱片、老電影研討會”大放福利,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組織觀摩了三部京戲老電影:周信芳、袁美雲等合演的《斬經堂》(1937年攝),言慧珠、言少朋、言小朋的《三孃教子》(1939年攝),奚嘯伯、陳麗芳的《坐宮》(1944年攝)。作為文獻資料,看點不少。

三部京戲老電影(上)

周信芳、袁美雲《斬經堂》1937年

《斬經堂》——票友導演、影星客串

《斬經堂》一片是華安(聯華)公司於1937年攝製完成的。是年6月11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映。片名顯示:麒麟樂府第一輯《斬經堂》,麒麟當然是指周信芳的藝名麒麟童,華安影業原訂還要續拍“麒麟樂府”第二輯,戲碼為周信芳的另一代表作《明末遺恨》。後因戰爭爆發而夭折。有資料記載,《斬經堂》一片由麒派票友周翼華導演,鼎鼎大名的費穆則擔綱編劇和顧問,但影片字幕上,仍是費穆導演。

《斬經堂》演的是王莽篡位末年,王莽女婿吳漢殺妻歸漢的故事。周信芳出演主角吳漢,吳妻王蘭英(即王莽女兒)一角原定是坤伶金碧玉,據說已試鏡,不知何故換了影星袁美雲。袁美雲幼學京戲,10歲即登臺,後被天一公司的老闆發現,轉入電影界。出演王蘭英這類二路旦角還不錯。從鏡頭上看,袁美雲確實要比金碧玉漂亮。不過,袁臉上沒戲,戲班俗語“死臉子”,不知她演故事片怎麼樣?據《中國戲曲電影史》載,扮演吳母的角色是老影星宣景琳,書中還登出了劇照、化妝照,只是照片不很清楚,也無法確認。然而,影片中的吳母卻是南方的女丑湯桂芳應工,不知是否也是臨陣換角?


三部京戲老電影(上)

袁美雲、宣景琳《斬經堂》(影片中未見這樣的場景)

《斬經堂》是南方徽班的老戲。周信芳承自徽班老伶工王鴻壽(藝名“三麻子”)。吳漢一角也是揉紅臉,屬於紅生。整齣戲都唱撥子、吹腔,最後殺妻時那一段流行的“二黃碰板三眼轉垛板”《賢公主休要跪》,原來也是高撥子,周信芳的大舅子裘劍飛與王凌雲早在1927年灌過唱片。

改成現在這種海派唱腔是周信芳的創作。他在1935年在高亭公司灌過一張唱片,嗓子好得很,吹腔中“奉了”、“邁虎步”、“且把”、“吳子顏”、“含悲淚”等高腔都唱得堅實有力。


斬經堂

周信芳飾吳 漢

張世恩 司鼓 孫奎林 操琴

【1936年高亭唱片】 [吹腔]在前堂領了母親命,經堂去殺王氏蘭英。邁虎步且把經堂過,且聽王氏講說什麼?她祝告吳子顏高官榮顯,她祝告我的娘福壽綿綿。含悲淚我且把經堂叩。(王桂英接唱)是何人來叩門環?


數月後拍電影,嗓子卻不怎麼給力。當然,麒麟童是以啞嗓聞名的,大體也無妨。過去有聽老師們說他在臺上唱不上去時,往往能用夾唸的辦法帶過去,我一直不明白是怎麼以念代唱的。看了這部影片總算知道了。

那張高亭唱片,周信芳在“垛板”裡有“賢公主成全我,我把你‘忠孝節義’四字留,萬古名流”等句,電影則改成了“好夫妻成敵仇,都只為君父之恨不敢留!賢公主呀!”1958年,周信芳與金素雯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重錄此戲,也唱此新詞,我一直以為是當時戲改的成果,原來三十年代已經改了。

這部影片的拍法,在當時就引起爭議。開頭、結尾用的是故事片的手法,有實景真馬追擊搏鬥,中間又有程式化的趟馬等虛擬表演,藝術邏輯混亂。今人也認為“在戲曲與電影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上,它是比較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