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学生的感知抽象,难于理解,再加上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单调的数据,乏味的演算,抽象的推理,的确没有其它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起来更容易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无疑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

我认为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应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实现学习的高效率和课业的低负担应实施六个环节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定位目标,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疑。

(四)课堂讨论,精讲点拨。

(五)基础练习,达标拓展。

(六)归纳升华,小结收获。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3分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饥饿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求知欲望很强时,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必然会产生迫切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只有创设真实的鲜明生动的问题情境,才足以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才能全心地投入求知活动中。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就用课件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时,他们在经过火焰山时,非常口渴了。神通广大的悟空师兄摘得一个大西瓜,孙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1份。贪吃的猪八戒不准了,说“每人才1块啊,太小了。”此时,孙悟空想了一个办法,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2块。老师及时引导:同学们,现在你知道猪八戒的西瓜比原来分的多了吗?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利用课件形象生动地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定位目标,自主学习。(约5分钟)

第一环节教师利用课件《西游记》的故事轻松而愉悦的让学生们有了对新知强烈的求知欲。紧接着就通过课件出示今天的学习目标及自学提示,让学生知道本课应知道什么,会什么,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

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向,及时把握自学中表现出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达到的高度、深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和依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高效教学的核心。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状况、进展过程,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疑。(约8分钟)

小组互助是基于小组建设和小组内外互动、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老师应教会学生什么时候质疑、质疑什么和怎么样质疑;老师抛出问题应有技巧,不妨把大问题支解成有梯度的小问题,使每个问题都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就容易打开话匣子。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观点上的分歧处,启发学生进一步质疑。训练学生会从不同角度甚至换个方向思考问题,他们就会有“我要主宰课堂”的自信!

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教师在成功的引入新知,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此时就可以利用准备好的PPT(西瓜、苹果等)让学生自主互助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技能。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发现知识,会更好的掌握技能并运用于生活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参与,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创设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最终获得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问题和活动设计的层层推进,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每当学生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都给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尽量展现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状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透。特别是当学生发现份数多时每个人得到的就少,反之得到的就多时给予了充分的交流机会,促进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对自己发现和总结出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精讲点拨。(约6分钟)

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要贪多,努力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和提高。首先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操作材料,动口之前要动手动脑,引导他们边做边思考,积累下讨论的素材,学生的讨论才更有价值。

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时:小组成员是如何分的西瓜,分了多少次,每次分的多少份,最后得到了只要是平均分,其实组内每个人得到的西瓜都是和原来(分4份)一样多……

其他学生必须学会倾听,自己才能更好地参与讨论或评价别人。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认知的对与错会原形毕露,生生之间对与错的辨论交锋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是老师的讲不可代替的甚至是达不到的。

在精讲点拨时,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应该出现在黑板上,而不应出现在PPT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我们教学时的辅助,但它替代不了板书,板书更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理解本课重难点内容。

(五)基础练习,达标拓展。(约15分钟)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练习的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习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设计的练习,以学生准备的实物教具(苹果、正方形等)进行练习。

在基础练习之后,达标检测之前给学生2分钟左右来对本课所学基本的知识技能(特别是概念性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这样学生在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就能更充分的得到记忆,实现当堂学习当堂消化,为本课的达标检测做了很扎实的铺垫。

达标检测习题的设计都是本课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是对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最直接、最基本的评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设计有拓展提高的习题,这样不仅能检测多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通过检测来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能知道哪些学生(学困生)还需要个别进行辅导。

(六)归纳升华,小结收获。(约3分钟)

作为一个结束的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分享同伴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学还要在师生教与学以后,学生应学会经常地小结、反思、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我能运用 。最值得我学习的小组或同学是 ,因为 ,今后我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是 )。这样会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也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本课学习中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技能,又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在今后运用于生活中。

通过学生谈谈本课的学习收获,可使学生明确本课知识的接受情况和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让学生提出别人的能让自己学习的优点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人学习的积极性。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二、取得的效果

在以信息技术为辅助、自主互助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减少了许多语言来解释能用信息技术展现的直观的知识,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现在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思路的分析与说明,条理清晰,可以体现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有条不紊。课堂上学生敢于质疑、会质疑,问题质疑的恰如其分、环环紧扣,甚至有的问题成了不同教学环节间的润滑剂,有赏心悦目之感。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呈现多层次、多侧面,少了隔膜,没了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从学生体验成功时眼中放出的异彩可觉察到他们主动学习的自信,他们正逐渐拥有成功的钥匙。

总之,在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下,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从而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自主互助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