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奇妙的造化

生命是宇宙最偉大的奧秘之一,迄今沒有簡單的定義。我們很容易鑑定大多數什物是否有生命,例如我們知道雞犬貓兔是有生命的, 石頭是沒有生命。我們經由某些活動鑑定有無生命,例如有生命的需要食物,能成長和再生。有生物另一不同點是形成他們的物質都是組合在一起。

哲學家和其他學者自古代起即思索生命的意義,自科學萌芽後人類即對各種不同生物加以研究、瞭解生物如何成長,生物需要何種條件,如何對其周圍環境實施反應,以及如何再生,他們把生物區分為植物和動物,科學家把有關生物的知識蒐羅萬象,但仍然無法說出生命到底是什麼。

1、生命的化學基礎

有生物和無生物組成所含有的基本化學元素並無區別,當化學家分析有生物之組成時,發現都是在陸海空經常發現的元素。很有趣的是目前110種元素在有生物體內最常發現的僅有六種就佔了99% 。 其中氧佔7% 、碳18% 、氫10.5% 、氮0.3%、硫0.05%、磷0.04%,另外還包括少量鉀、鈣、鐵及鎂;更少的是鈉、氯、錳、銅、碘和氟。其中最重要的是碳,其化合物種類之繁多與複雜,無出其右者。

2、有生物之結構

生命之結構有多項,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為原形質和細胞。

A 、原形質:原形質系形成所有有生物之物質。系很多不同物質之複雜混合,包括蛋白質,水、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某些礦物質。生命之甚多特性系得自原形質。

B、細胞:原形質組成若干單位形成的細胞。細胞系生命之基本單位,最重要的是細胞等於甚多基本生命程序處理的化學工廠,細菌和原生物只包括單細胞,而成年人體內所包括之細胞約六O兆,均由於最初細胞,亦即受精卵子之連續分解,在這方面父母同等地提供了他們的遺傳。

有細胞遵照一種基本計劃對所有生物進行共同機能之提供。生物學家認為這種“共同”系血統證明,創造論者當然不能僅止於此,並認為系造主神聖計劃之證明。

在所有有機物內,細胞依同一方式完成同一基本功能。細胞自周圍環境內吸收消化各種原料,用以製成甚多不同之複雜化合混合物。由於基因之指示,諸細胞在恰當時機依正當方式分解,以便成為鮮花、樹、或一美女。啊!這可不是無知的小細胞所能獨自作成的。就是把世界上所有科學家聚在一起共同努力也作不出的。

這種奇妙的過程,依照天然率進行,可是這個天然率是否能由那些無知的小細胞獨自形成?這當然代表了宇宙間一種“超能”,這一超能的存在是無法爭議的,不深思的人稱這種超能為大自然,用頭腦的稱之為“造主”。

3、生命的根源

目前世界上的典籍,只有舊約創世紀一開始就述說天主的創造,很肯定的記述天主如何造了光,區分晝夜;造了天、水和陸、植物;創造了日、月和星辰;然後是魚、鳥;最後是陸上動物和最初人類亞當和厄娃(夏娃)。其餘典籍都是猜測。進化論者謂生命之源出自海洋的微生物,然後由蝌蚪,小型海洋生物、爬蟲等變、變、變為人獸等,真是閉著眼睛瞎猜,沒有方法交代就亂彈,另外有兩個有記錄的說法。

A、早年理論

在古代及中古,很多人相信有生物可自無生物產生,例如腐敗的肉可生出蛆來(目前很多人仍有這種想法)。這被稱為“自然出生”。屆第十七世紀意大利科學家萊迪對此發生懷疑。他把肉加以保護使與蠅類隔絕,即不再生蛆。至第十八世紀另一意大利科學家司巴郎匝尼更將肉汁裝瓶後加以封閉,使與空氣隔絕,再予以煮熟,結果連微生物都不再產生。

後來英國的尼達穆認為煮熟可能已破壞了瓶內肉汁和空氣的特性,使其無法支持生命。接著司巴郎匝尼把瓶封除去,使新鮮空氣進入,緊接著有甚多有生物出現;併成功的成長。但司氏無法證明煮熟是否已使瓶內空氣變質。

迄1860年法國巴斯特爾將司氏試驗加以改變,將裝肉汁之瓶抽長一長S形之長頸,當空氣進入時,重質點如塵、細菌和黴等都留置於彎曲處,然後加以煮熟,空氣仍能進入,但未發現任何微生物出現,因此證明消毒物質只有在遭受芽胞(胞子)或其他有生物汙染時始會生出有生物。

自該一試驗後,科學家認為自無生物自然出生有生物,在任何狀況下,均不可能,亦即所有生命,必須出自另一生命。

B、近年理論

不久前有個說法,地球的生命來自外太空,說是胞子和其他潛伏期的微生物在太空漂浮,終於降落地球,然後即開始成長和發展。鄙人認為這個說法,實在有點荒唐,地球上多處地區蔥綠如菌,動植物遍地,生物不知有多少億種,偏說來自荒涼的太空。就如同一些人(事實上是多數科學家)明明看到星體、星座、銀河系、星團……一切整齊有序,偏說其形成可能系由巨爆(Big Bang)。造主即可能依其大能全能創造宇宙,為何不可一開始就直接造成目前的形勢?好象不繞個大彎,不作個渺茫的假定,就不算科學。

以迄最近,雖然火星上似曾有過河流的跡象(亦即有過水)然迄未能證明有過生物,二十一年前海盜船一號二號探測這個最有希望發現生物痕跡的火星,每一登陸小艇攜有四萬組件的生物實驗室。在火星上挖了紅色的土壤進行化驗,尋求生長新陳代謝和呼吸等跡象,以期能找出微生物的信號,雖然在一個測驗裡發出一個“雞湯”(營養湯)的溼氣,猝然發出氧氣;另外一個測驗裡不預期的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並在實驗室裡發出一陣興奮。但諸科學家終於(雖然很勉強)作出結論,所發現之氣體,與生命無關,乃發自火星上一種奇異化學品。這個結論,因為兩個登陸艇均未發現任何無論生死之任何微生物成份跡象,而受到了支持。

屆1982年最後一海盜船沉寂後,在火星軌道上運行的太空船共傳回五萬二千張照片,包括了火星97%的面積,並決定了火星的北極有大型冰帽覆蓋。登陸艇也送回了四、五千張照片,記錄了火星的主要地震—有人說應稱火星震(里氏地震儀6.5級)並且發現了主要為二氧化碳的大氣層中有氮氣,但均無法證明有生物。

1996年美國太空總署及數所大學在記者會上宣佈一塊火星隕石上有生命跡象後,克林頓總統宣佈支持繼續探測,並決定美俄合作(俄羅斯已發射失敗)美國於1996年12月4日發射,於1997年7月4日到達火星的拓荒號太空船和逗留號小車,亦迄無具體發現。

根據以上情形,甚多科學家迄今也不接受生命來自外太空之說法。

許多生物學家和生物化學家仍相信生物系出自無生物,其過程系發生自地球歷史的早期,他們認為巴斯特爾的實驗只能證明無生物不能生出生命系屬地球之目前狀況。而在數十億年前環繞地球的大氣所包括的氣體與目前不同(又是繞大彎的幻想),並且沒有已出現的有生物會把發展中的物質在成為有生物之前食掉。(但這並無根據,亦無證據)。

不少科學家相信生命的進化是經過了一種複雜而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一開始是簡單的碳化合物。他們認為生命開始於海洋和湖沼(又是進化論者的一套)因為水裡擁有很多已溶解的化學物質,經過太陽能和數十億年的歷程,形成了複合的有機分子,例如氨基酸。

在形成我們所謂的生命之前,複合的有機分子可能互相結合成更大的分子。科學家們相信最初的有機物可能類似病原體,也就是說此種情形並不太多超越一組複合有機分子群。這些有機物生存於所有各種有機化合物甚為豐富的環境中,可能以這些化合物為“食物”維生。終於有些有機物能使用更簡單和更易獲得的無機化合物產生能。

有人認為病原體的存在可支持這種說法,病原體顯示僅包括一組複合分子的有機物得以生存。化學家的實驗顯示氨基酸將形成科學家認為生命開始時組成大氣層之氣體混合體,此一反應在能於放電加入氣體時發生。

以上又是一些人,不肯相信造主一開始就創造了各種生命,只好求助於如何由無生物演化出有生物。然而他們並不追究無生物如何出現。如無生物不可能自有,而有生物或生命又如何能自行出現。縱使生命來自無生物,而無生物不能自有,系來自造主,則生命之最初根源,自亦系來自造主。

(四)結論

我們談了生命的化學基礎,有生物之結構、生命的根源等。很顯然的生命系由一神秘的權能所控制,其餘都是無中生有,設法自圓其說。病原體的存在決不能支持生命來自無生物,因為病原體本身並非無生物,雖然在獨立狀態時一如無機物,但一遇活性細胞時即顯示其生命及繁殖力,這也是操控生命神能的一種運用。它本身可活躍繁殖,釀成疾病等,但決不可能演化成能吃能成長的大型有生物。

除了上述巴斯特爾萊迪等之實驗,證明無外來汙染,食物內不可能產生有生物外,人類一向有一種迷信,認為大小鼠類、蟑螂系在垃圾中產生,蝨蚤類亦在動物體中自然產生,蝨蚤類亦不例外。亦即自然產生生命,決無可能,生命必須出自其他生命。

各不同的科學家都曾設法計算這種由於化學物質互相交感而出現生物的機率,這裡面最崇高的人物可能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弗萊霍愛爾爵士。他雖非達爾文學派,但仍是一位進化論者,同時也是一位不可知論者(Agnostic,其真正意義為可能有天主,也可能沒有天主,誰知道?)

他由假定第一有生物,包括較今日細菌遠更為微小的酵素。但縱然這樣一甚為簡單的酵素,經由他的計算,在適時適所自由行出現的可能只有10的20次方分之一,這是一個後面有20個零的數學連寫,亦即10的20次方分之一 =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一。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渺小的機會。但請更進一步考慮,因為有無數不同的酵素,均依不同方式運作。為能把最簡單可想像的有生受造物搜合在一起,就需要能吸收並使用“能”的酵素,和能生產一細胞牆以便將“所有”收藏一起的酵素,此外還需要其他等等,根據霍愛爾爵士的分析,大約一共需要二千種不同的酵素——並且每種都是為某一特定化學工作專成的酵。

然而這些不同的酵素,經由分子的自然運動而適時出現的機會又如何呢?霍愛爾計算的結果是10的40,000次方分之一——這個數字之大,如用正常的寫法,不知要佔滿多少篇幅。

每人都同意這樣小的機率等於不可能,但進化論者認為這是令人最不愉快的結論。因此他們或是駁斥霍愛爾的發現,或是輕描淡寫地說他是一位高度非正統的科學家。計算的本身很難出錯。霍愛爾一位很尖刻的批評者也心不甘情不願地承認這個10的40,000次方分之一的數字“可能並不過度誇大”。

這位批評者對於霍愛爾的答案認為並非達爾文的信徒們所想的生命如何起源。他堅稱:“細胞的酵素體制被認為是由更簡單的體制進化而成。”但如何進化他未說明。

霍愛爾的另外一位批評家也曾企圖描述此一更簡單的方法。坦普萊是一位榮譽數學教授,在1982年宣稱一粒(或最多一對)酵素有可能形成第一個有生物,兩個簡單酵素同時發生的機會是10的40次方分之一,正好在或然率的限界內(數學家通常認為任何小於10的50次方分之一機率的就是根本不可能)

按照霍愛爾和許多他人的看法,僅僅兩個簡單酵素就可形成一有生物的觀念,簡直荒唐可笑。那兩個分子必然也會吸收“能”並與之有共同發生作用的力。同時也需要有自行繁殖的能力。最重要的,如果它們想進化,則必須擁有自其環境內選擇正確化學物質的“技巧”,並且將這些集結成其他更為複雜、甚至較其本身更為驚異的其他“有生分子”。

化學家所知任何關於分子的事物都與這種觀念相反。把這種了不起的權能歸諸分子,現有令人興奮的科學知識均予以無情的否定,幾乎認為不啻相信魔術。

霍愛爾宣稱他在科學界有很多支持者,他曾寫出:“很多我天文界的朋友是相當優秀的數學家,一旦他們有足夠的興趣自行計算時,不再寄賴於道聽途說的爭辯,很快就會看出要點之所在。”

因此,雖然霍愛爾爵士是一位不可知論者,並非一位信徒,他最後的結論是“宇宙間其他處所尚有巨大的智慧。”他繼續說,這種觀念“對大多數一般常人非常適切怡人,但對科學家們則極端感覺不快。”理由?“當然是科學家喜歡看到只有自己在宇宙間才是無可不作的能手。”

另外一位也是頂尖上的數學和天文學家魏可拉馬辛教授,他贊同霍愛爾的觀點,並且用以下的語句描述他就數學事實對那些問題的看法。他說:“生命在地球上偶然自行發生,其可行性之微渺小就如同颱風吹過垃圾場後吹成一架波音七四七客機一樣。”

自1980年代起所出現之試管嬰兒和1997年之複製羊,雖非由正常的方式出生,然均需取自造主已賦予生命者之原料(精子、卵子或細胞),我們在前面把生命的化學基礎和比例記錄得很清楚,人類可以製造一個雞蛋,形和味可能都與真蛋無異,但唯一也是最大差別的是孵不出小雞。(當然,目前大規模的企業養雞,因為沒有雄雞,所有的蛋也同樣孵不出小雞,雖然雄雞被認為最不講理,最粗暴,最沒有情調,動作最簡短,但仍證明生命及其遞傳是已被律定,同時也要依靠所律定的雙性——而在單性複製時雄仍佔四分之一,複製也不能維持多代)。

不僅此也,據說人類當初觀察到母雞孵小雞不過用腹加熱,以為人的腹部較大,自可一次孵出較多小雞,亦即效率較高。可是人孵出的小雞隻有一翅一足。後來觀察母雞孵法,發現母雞在適當時間後站起用爪將蛋翻面再孵,這時自命為萬物之靈的人才解要兩面加熱。這證明了什麼?很簡單,控制生命的造主不但控制生命,還要賦予遞傳生命者一種傳遞的本能。(目前用電孵當然不再有此問題,目前電孵廠一次可安裝百萬以上的蛋同時開孵)

在這裡我們不禁又想起民間喜歡問一個自認為很有趣的問題,就是究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認為這是一個不能破解的問題。看了前面的敘述,我們的答案當然是先有了雞,不僅先有雞,還要母雞公雞缺一不可。就如同造主造亞當,接著就造厄娃,不僅人與雞,所有動物的始祖,都是一雌一雄,如果先有蛋,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更不必談如何成為小雞了。如果雙性不是造主的安排,難道是由無機物進化為有機物後,這些小微生物就開始自行商量,你進化為雌,我進化為雄?好荒唐呀!

四、其他生物的突顯

我們談了大的宇宙、日月和地球,也談了算最小的微生物、原子和生命中各項如原形質和細胞等,現在我們略談一下中間階層的什物。

造主造了萬物,這個萬物係指所有動植物。一切有生物和無生物,只是在地球上小動物的種類,雖然經歷了許多世紀,也不可能有人真正統計完整。他創造的目的,可能是顯示他的權能和智慧,無疑的也是供他喜愛的人類享用。例如許多美麗的花,如果沒有人看,又有何意義。豬羊雞鴨如果沒有人食用,遍地腐爛,不但無用,還會汙染生態(人類不可能準備無數獸醫,為戒殺以減輕豬羊雞鴨等老病的痛苦。故不食用,任其自行死亡,其痛苦將增大多倍)。因此希望人類享用了他的造工、還報他、榮耀他。至於以小生物顯示造主的存在和他的巧妙的設計,任何生物都有它的特點和條件,我們只能順手抽幾種容易接近的作代表。

(一)奇妙的蛋

我們剛才談了人可制蛋,但無法孵出小雞,也談了先有雞或先有蛋,這些都是關於生命的問題。

一談到蛋,連販夫走卒都會感覺到,人們天天吃蛋、煮蛋、煎蛋、炒蛋、荷包蛋……..蛋有什麼稀奇,除作為食物外,還可用作很多其他的用途,例如用以準備防疫用注射疫苗、動物飼料和肥料、製造業者用以製造漆和墨水、肥皂、洗髮劑和印刷用的墨水。

無論在吃蛋和用蛋時,很少人會想到蛋(卵)的神奇和它是所有動物的出處,只有生物學裡才把蛋(卵)寫了很多頁。

雖然除了雞蛋、鴨蛋、鴿蛋和鵪鶉蛋外(國外只有雞蛋),很少其他鳥類的蛋作為人類的食物,但所有鳥類都下蛋。幾乎所有動物(包括人類)都下蛋或卵。然而只有某些動物如鳥類始將蛋產於體外。除了極低的動物外,所有動物都是由卵產生,復除少數例外如蜜蜂螞蟻,所有卵子也都在受精後成胎(蜜蜂和螞蟻未受精的卵子僅能生出不事工作的雄蜂雄蟻)

在幾乎所有哺乳性動物,受精的卵子都非常小,留置於母胎內,成胎的嬰兒也都在母胎內發展成長。而母鳥、大多數昆蟲、魚和爬蟲都將成長完成的蛋或卵排除體外,家禽和鳥蛋因為要提供發展中小鳥的食物,因而較哺乳性動物的蛋卵為大。

以雞蛋或鳥蛋為例,我們都知道蛋主要區分為五部分:蛋殼、蛋膜、蛋白、蛋黃和蛋核。蛋核發展為新動物,很少人注意到其他部分系為胎兒提供食物和保護。

我們以蛋作為食物或作用品時,都需要先打開蛋,裡邊的結構看得很清楚,但很少人去思考其秒處。造主為鳥禽、動物、爬蟲、水族都設計了為生殖或繁殖所需要的蛋或卵,不僅不可變易,而實為一極高深的造工。例如新生命開始並發展於蛋黃,這寶貴的蛋黃由蛋白環繞,而蛋白的使命就是支持發展中的嬰兒,蛋黃由彈性線的吸震支持附著於蛋殼,而包括它的這個蛋殼卻是一件了不起的傑出工程設計。雖然各種不同的雞下的蛋其殼厚薄不一,但強力弱力各有其極限,不可變易。例如必須硬得剛好,鳥臥在上面和用爪抓起或翻轉時不致破裂。但也必須軟的正好,到成熟時裡面的小鳥有能力啄破外出。它必須能防水;也必須多孔透氣,以便胎兒在內能呼吸。動物本身或人類能自行設計或改變嗎?

同時所有動物,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其出生都是經由蛋或卵、或自蛋內直接出生,或在蛋或卵內成胎,如系自行進化、自行設計、或自由選擇,怎能千篇一律,別無途徑?

五、我們本身的確證

一般而言,越是眼前的事,因為習常見慣,越容易疏忽。如果我們把自己身體最平常部位思考一下,就越容易確證造主的存在。

我們認為眉毛沒有什麼用處。是的,坐辦公室的人感覺眉毛好象只是一裝飾品。但在太陽下作苦工的人,如果沒有它,額上的汗就會直接流進眼裡。

我們的眼要不斷地眨,否則空中漂浮的各種質點,就會沾滿眼睛。因此在睡眠時要閉上。小小的眼睛能夠看得到,這已是天大的奧秘。如果我們到醫學院眼科教室,會看到牆上的掛圖,把小小的眼睛放大,分成數十個部位,每一部位有密密麻麻的說明,專書更不知有多少部,來研究這個小部位,不知多少人終生研究,多少世紀的遞傳,沒有辦法完全瞭解。如果某人喪失了一隻眼,可以換一隻假眼,就如同百貨公司服裝部模特兒的眼睛一樣美觀,但就是沒有視力。

主掌聽力的耳朵能聽得到,這與眼睛的視力有同樣的奧秘。外面還有兩個裝置捕攏聲音,以增強聽力,當然也是一個不尋常。如果要問為何在睡眠時耳朵不也關閉,以免被雜音騷擾。但如果耳朵也關閉,那在有火災或其他危險時,也將無法聽到。

鼻孔的毛好象很微賤,但沒有它,空氣中的汙染物或廢氣物,都將吸入肺裡。

我們需要吃東西就是長出了牙齒,當中的牙司咬,兩側的司嚼,被嚼的食物必須在口裡翻動,於是就長出了舌頭(當然說話也需要它)。舌頭在口裡任意翻轉運動,牙齒就咬不到它。

再看我們的雙手,伸出來是平的,但由一個拇指應對其餘四指,可以一對一、一對二、對三或四作成各種工作。拇指只有二節,其餘四指均有三節,惟有如此始可運用自如。每指的指頭又有指甲,沒有它就感不便。

人體如果只有骨骼,不但可怕,不會產生任何作用。骨節必有筋韌連接,始可不致散落。骨骼包上了肉,必須再用皮包起來。至於眼睛看不到的內臟系統,怎會發生那些不同的作用,真是無窮的奧妙呀!人類受胎後,根本無法掌握或影響各部分的形成,至於賦予各部功能,更匪夷所思。讀了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的人,都不能完全瞭解,更何能談掌控?有人說這是長期因需要自動進化來的,這種說法,不僅荒唐,簡直愚蠢。試想目前走在馬路上很危險,需要一隻向後看的眼睛,彈鋼琴的需要較長或多幾個手指,運動場上的人需要較長的腿……能否因需要進化出?

不錯,人也能造機器人,但只要注意一下滿肚子線路的機器人如何笨拙,只能作固定工作,絕對無法如人在運動場或從事任何工作或行為時,那樣自如。人可造假牙、假髮,但裝上或戴上後不能生長。造個假腿要訓練很久才能勉強使用,植皮、換腎、換心…….必須取自他人或其他動物,也就是必須用上天已造成的原料,就可知這無他,也就是證明只要稍微體察一下我們的自身,就可知道造主的存在。

(摘選自書籍《奇妙的造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