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广电总局拍摄一部大型纪录片《战疫情》,你认为谁来执导最好?

ljs666666李家胜


对演员我不了解,我更不喜欢追星,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因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好多英雄,是感人肺腑值得怀念的事迹,所以必须得演一部电影纪念他们。

但前提是有三种人不可以演这场电影。

(1)加入外国国籍的不能演。

(2)没有献过爱心捐款做慈善的不能演。

(3)确实绯闻很多的不能演。

不去掉到这些要求,表演的再好别人也没意义,因为到时候人家会说,只是演戏而已。

看你外表一样的道理,罪恶多端的人长得再好看,别人都痛恨。

外表不咋滴,只要心灵美的人,他的言谈举止,都会越来越受尊重敬扬。

埃!因文化有限表达不了太多,就此收笔。


李荣海962


个人观点英雄归来就应该让英雄自己上演,不喜欢看明星表演,白衣战士白衣天使们,她们亲身经历付出多少心血勇敢精神拍成电影演绎自己,真实感人的画面是他们经历过演出了一幕幕场景感人流泪真实的效果无需模仿[祈祷]


雨箐YUQING


冯小刚

由之前冯导演的《1942》可以看出,对于灾难性电影,拿捏的非常好!下面我们看一下《1942》的主要剧情:

《1942》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抗日时期的故事,执政的政府腐败,不管老百姓的生活。最为可恨的当然是日本人,是他们残忍地杀害了无辜的百姓,也是他们数次轰炸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最可恨的是,他们竟然在灾民逃亡的路上发放粮食,压迫许多老百姓许都去为日本人打仗。当然这些责任国民政务是推卸不掉的,如果不是政府黑暗,也不至于这样。如果一心向外,抵抗外部的侵入或许中国早就解放了。

电影《1942》年,讲述了河南大气干旱,蚂蚱成灾,庄稼颗粒无收,每一天都会有人饿死。范老东家,因为保护家中的粮食和邻村的村民发生了一些矛盾,家里被烧了,家里的粮食也都被抢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全家人和长工栓柱,以及同村的瞎鹿一大家子,开始了逃荒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延津,赶赴陕西躲避遭难。用范老爷的话来说,他只是暂时去躲避灾难,灾荒一旦过去,他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东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有做东家的智慧和头脑。在逃荒的路上,还有日本飞机的轰炸,给这部电影剧情填上了许多令人心酸的场景。

犹豫日本人的沿途轰炸,他带着的很多行李都弄丢了,一下子从躲灾变成了逃荒。在去往陕西的路上,范老爷身边的许多人了都饿死了,瞎鹿、星星、花枝、留宝、铃铛、栓柱,还有他的孙子留成,一个接一个的亲人离开了人世。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到了陕西,却只剩下了范老爷一个人了。范老爷承受我们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和伤痛,沿途又遇到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姑娘,最后带着这个姑娘一同继续着逃荒的生活。

虽然1942年社会很黑暗,也都失去了光明,但是人性的还是存在的,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就比如说美国人白修德吧,他虽然只是一个报社小记者,但他自己却深入灾区,用相机拍摄下了河南的最实际的情况。最后,国民政府迫于压力不得向广大灾民博发粮食,也是他,也谅解了范老爷偷他的驴,最后他把驴和饼干都送给了范老爷。同样也是他,为了帮忙河南人民摆脱饥饿,先后找到当地政府,再之后找到宋庆龄,最后找到了蒋介石,亲口告诉了他河南的灾情。他的功劳是最大的。如果不是他,河南人民还不知道要受苦到什么时候呢。从这个点可以看出,还是有很人反对战争,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安安心心的生活的。

当然,除了白修德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老东家范老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在瞎鹿的母亲快病死的时候,他好心地给了瞎鹿一些粮食。到了最后,他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了,他还是把小女孩给留下,带着她一起回老家延津。大家要明白一个事情,在那个时候,多了一张嘴,就是多了一条命,也是非常艰难的事啊。他的这些种种举措,也都反映出了,他的爱心和人心,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毕竟这是在中国,这是我们可爱又伟大的祖国。

我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这是我们的祖国吗?在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死伤,到处都是灾难。我们饱受国民政府的压迫,还有煎受着日本人的残忍。国民政府不但不拯救水深火热的受苦群主,还反其道行之,真是令人痛恨。电影《1942》,剧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那种年代也不会再出现。因为我们现在的祖国是强大的,是值得我们信赖的,最为一个中华儿女我自豪骄傲。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心情。但是我肯定会明白他的用意是什么。18的艰辛创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肯定忍受了常人不知道的事情。这部电影带领我们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让我们勿忘那些年所受的苦难。我也希望当我们国家遭受危机的时候,我们能英勇献身,为了自己,为了我们的家人,更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我们也要去战斗,要团结一心,抵抗外敌。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拍的非常得好,是小编我看过最有感触的影片,也让我对这个社会有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

所以对于危机电影,冯小刚更加出色!








荷下青蛙


你好,这里是卷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陈为军老师就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他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作为一个新闻人出身的中国纪录片导演,骨子里就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

从1994年开始从事纪录片工作,到现在也已经创作出很多部优秀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2004年,他执导拍摄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一部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纪录片,片中什么都没有,仅仅是纪录,一种回归到生命最本质的生活纪录。此片在国际上也是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近年来,他也一直都在投身纪录片创作,2017年执导了系列纪录片《生门》,聚焦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纪录了在医院妇产科发生的种种遭遇与考验。

他的作品中总是透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还有那对生存权利的高度关注。

我认为陈为军老师,在这种题材的思考与视点的选择,甚至是细节上的把控都有着他的独到之处。

多年的摄影工作,让他对画面构图、镜头设计、以及其中一些特殊的镜头运动有着独特的见解,例如《生门》片头那个长镜头的运用。同时拥有丰富的编剧经验,会在每个特定拍摄对象的采访以及整体的叙事上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无论如何,把事情讲清楚是无论剧情片还是纪录片,都得完成的第一任务。

以上是卷卷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或者私信讨论哦


卷卷观影


我觉得以下三人是最好的人选

第一:张艺谋

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电影集民族文化、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于一体。他执著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追求构图的力度、意想的丰富和色彩的饱满,通过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独特的艺术境界。

早期张艺谋以执导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善于电影色彩学和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动人的事物。张艺谋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同时也饱含对女性反抗精神的讴歌和赞颂,他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背后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和叙事的抒情。张艺谋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中国百姓的心弦。张艺谋拍摄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城市、历史、人文、现实、爱情、武侠动作以及战争等题材,表现手法也不断更新他的影片在国内外屡屡获奖,使沉寂多时的中国影片开始受到世人瞩目。

张艺谋代表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十面埋伏》等等;张艺谋导演还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可见他在圈内的影响。

第二:陈可辛

陈可辛,中国香港导演、监制。

陈可辛的时代被划开,成为横跨香港、内地、台湾的顶级大导演,2008年他没有遗憾,这个江湖任其笑傲。

在华人电影圈,陈可辛曾有着一种标杆性的启示意义。这位早年游走于好莱坞的香港导演,对现代娱乐工业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透切,以至于他早期进入大陆电影市场时,完全移情移景,忘我投入。

他执导的电影作品,却像是不间断变化翻新的风景,或者多声部复调回旋的乐曲,始终保持了一种不断寻求转变与创新的可贵激情。

陈可辛的代表作品:《中国合伙人》,《亲爱的》,《投名状》等等

2020年,执导的电影《夺冠》在中国大陆上映。(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如期上映,很是期待!)

第三:李安

李安:中国台湾编剧、导演。

李安的电影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感受。他对于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思考,极力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其美学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出色地运用到电影拍摄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电影总是把人物塑造拿捏得恰到好处,将故事深处的哲学意味演绎得精彩绝伦[14]。他的独特价值在于他的影片开创了一种探求文化与亲情,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类型,同时他还使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

李安的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断背山》(获得第78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等等

李安导演还获得了许多国际性大奖:

《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一百人”。2009年,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2012年,获得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16年,被授予“大不列颠奖”杰出导演奖。2017年,李安出任下届金马奖主席。2018年8月,名列2018华鼎奖全球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指数第11位。10月18日,李安获得2018年美国导演工会(DGA)终身成就奖。








小顾音频


应该由王竞导演来指导

毕竟这位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教师拍摄过《万箭穿心》这样的现象级影片,而且背景是在本次疫情重灾区武汉。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被那种穿心的感觉所震撼,这也是目前武汉人民的感觉,更是全国人民的感慨。这个导演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学院派电影风格的代表人物,我认为是最佳人选。

纪录片和文艺片都是视点的寻找过程,文艺片拍的好的导演在我看来是善于寻找这方面题材的最佳人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