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說到華語樂壇就不得不提到臺灣了,這個神奇的小島對華語樂壇的貢獻可以說是功勳卓著的,影響力也是摧枯拉朽的。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

這是唱給流浪人群的一張專輯,在專輯文案上,有這樣的話:“總是念著什麼時候才停止流浪,事實上,人生就是流浪。被過去趕著逃,被未來牽著跑。”這是一名臺灣八十年代音樂人的生命感言,但是二十年後,它依然沒有過時。同時,這也是一張灰色至極的專輯,是一篇書寫青春殘酷逝去的音樂日記。當大多數流行音樂唱片都在進行歌頌式主旋律的唯美營造時,李壽全選擇了單槍匹馬式的揭露與驗傷。專輯的名字《8又二分之一》大約源於意大利費里尼的同名電影《8又二分之一》吧,也許李壽全是想借用這部令人目眩神迷卻又難以言喻的電影來表達一種迷惘和困惑。整張專輯內斂大氣,旋律上簡約流暢,詞作樸實真切,感性的知覺和理性的思忖兼具。李壽全成熟低沉的男性嗓音將這張專輯演繹的算不上完美卻極富生命力。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這張專輯花了九個月才錄製完成,《之乎者也》的成功帶來了無數的爭議和期許,使羅大佑在這段時間遭遇到了極大的壓力。“這其實是最慘痛的一張唱片,碰到的挫折,失敗的感覺是最多的。”《未來的主人翁》從頭到尾彌散著一種抑鬱蒼涼的情緒,相信和作者當時內在面臨的矛盾,以及外界充滿無力感的時代氣氛都有關係。

“一定是第二張唱片最難做。因為第一張你可以慢慢做,完全沒有前面的負擔,所有前面的年輕生命的積累都可以放在第一張。如果第一張不幸成功,人家會要求第二張也成功,而且要變...又要有成長,又要有磨練,又要有新的東西,新的看法,新的音樂方向,然後在音樂上必須誠實,因為新的方向必須是來自你自己人生觀,音樂觀的徹底改變。”羅大佑這番話對《未來的主人翁》裡面的種種改變作了最好的註解。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蘇芮《搭錯車》

毫無疑問,蘇芮的"搭錯車"電影原聲大碟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星程碑式的作品,內容上兼容幷蓄,形式上承前啟後,它和羅大佑的"之乎者也"一起被視為之前青春校園的民歌時代與之後都市男女抒情時期的分界線。

真的應該感謝李壽全,是他讓我們認識了蘇芮。一個嗓音嘹亮,歌聲豪放的黑衣女子,聲音是需要開拓的,就像作品中所表現的人性--拋開可笑的言語糾纏。直接從每個人內心深處一觸既發的親情鄉情入手,作品積極具畫面感,留在故事裡的歌聲,活在歌聲裡的蘇芮,冰冷的音色在積聚包容性的音樂中釋放驚人的力量。

主題歌"一樣的目光",在都市文明對現代人本性的侵襲和瓦解上做出冷靜的批駁,著墨不多但發人深省。最具震撼力的"灑幹倘賣無"是電影的延續。用最簡單最質樸最催人淚下的音樂言語實現了熱切情感在剎那間的噴發!

與以往精緻的女性唱法不同,蘇芮的歌聲狂放不羈,波瀾壯闊,整張大碟呈現出高亢激昂的抒情搖滾曲風。奠定蘇芮人文女唱將的位置。憑藉此類歌曲的廣泛影響,蘇芮樹立起來了個性鮮明的黑衣女歌手形象,冷峻高傲,卓而不凡。

一個歌手能夠遇到成全自己的作品,真是一種莫大的幸運。所以我們應該記住並懷念李壽全,候德健,羅大佑,梁弘志等這些不同凡響的名字!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1986年出版的《生命中的精靈》,是李宗盛的第一張個人專輯, 恐怕也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這張唱片灌注了他畢生累積的所有生命經驗,每首歌都是一個小小的世界,簡練淺白的歌詞背後,是一則則暗潮洶湧、 五味雜陳的故事。李宗盛後來儘管揚名立萬,從「小李」變成了「大哥」,卻再也沒能回到《生命中的精靈》這麼義無反顧、坦蕩誠實的境界了。

從「開場白」玎琮的木吉他前奏,到「一個人」波瀾壯闊的結尾, 李宗盛在這張專輯裡已經展露出超凡的創作天賦,從頭到尾絕無冷場。整張專輯的編曲,以木吉他為基調,偶爾綴以簡約的樂團伴奏,凝鍊、集中、張力十足的音場,是臺灣流行音樂前所未聞的創舉。

現在市面上的CD版專輯,連帶把李宗盛在《生命中的精靈》問世之後才發表的五首早期創作也收錄進去,可以聽出他流行歌曲創作能力的急速成長,但也更加強烈地對照出《生命中的精靈》那種誠摯、自省的氣質是多麼珍貴難得。這絕對是臺灣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創作專輯之一。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羅大佑《之乎者也》

《羅大佑:之乎者也》這是羅大佑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他把從事歌曲創作六、七年以來累積的一切反覆咀嚼之後,貫注全力提煉出來的嘔心瀝血之作,雖然僅僅是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已經有著極高的完成度和收放自如的成熟火候。專輯當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批判性的歌詞。標題曲《之乎者也》用輕快地雷鬼節奏和文白夾雜的詼諧語調,諷刺僵化的教育機構、風花雪月的流行歌曲和鄉愿冷漠的社會。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黃舒駿《雁渡寒潭》

由於黃舒駿在完成這張專輯之後就將要入伍,所以在做這張專輯時沒有太多的顧慮,沒有過多地考慮市場的問題,自由自在地發揮,造就了這張臺灣音樂史上獨一無二的專輯。《雁渡寒潭》和《三跪九叩》是二首和“禪”有關的曲子。禪宗主張“拂塵看盡”,“雁渡寒潭”更是其中的精粹之一,即所謂“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三跪九叩》裡女播音員的解說和佛國絲竹之聲相映,儼然透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也可謂獨具匠心。《戀愛症候群》和《她以為她很美麗》都是很具諷剌意味的作品,在嬉笑怒罵之餘,末了才點出一句讓人回味的歌詞,一句是“我要對你說愛你愛你愛你愛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不管是夢中或是清醒 深深愛你”;另一句是“只要是女孩子就可以”。短短的一首《你》,卻道盡了一個女子一生的經歷,“什麼事情什麼人改變了你的命運,什麼事情什麼人使你成為現在的你”,聽來總讓人嘆息不已。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齊秦《絲路》

齊秦在多年音樂探索之後向簡約曲風迴歸的一張專輯《絲路》,專輯的啟示語裡這樣寫道:“絲路不是一條路,而只是一個去處,那個地方只有方向而沒有盡頭,很象是愛情。”是齊秦與王祖賢複合後出版的一張專輯,當時齊秦還成了對愛情執著的絕佳榜樣。但想想過去,再想想現在,不禁讓人感慨———“音樂比人生簡單多了。”

這麼多年,有了不凡的生命經歷後,心態成熟的齊秦懂得了絢爛歸於平淡,才是心與自然最近的熨貼。因此齊秦在〈絲路〉專輯裡有了一次“反樸歸真”的革命,一如他在外表上的改變。這張專輯音樂風格平和,回覆到最原始的創作動機,很顯然齊秦在往回探溯最初的自己。11首情詩的吶喊與激情,在豎琴、吉他、鋼琴寧靜的交錯聲中,沿著心頭的一條“絲路”走向愛情。齊秦希望在繁複做作的流行音樂界,“讓每首歌都找到素淨的臉”,正如他所期待的,“但願風風雨雨之後,是心靈的雲淡風清”。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張雨生《口是心非》

封面上的匹諾曹再現了童年寓言裡的畫面,說謊的孩子長出了長鼻子,這麼說起來,張雨生也是一個說了假話的“壞孩子”,唱片文案裡信誓旦旦做下的保證“這張專輯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張……”,卻在面市一週後就因為歌者本人的遭遇車禍,而成了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從此雨生歸去天堂,甚至連變長鼻子的機會都不讓歌迷看見。

正是因為去世,正是因為《口是心非》成為張雨生音樂生涯的絕筆,這張專輯的音樂意義反而因為感情用事而被忽略或者說是異化了,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有關張雨生的生命如果得到延續,他的前途將怎樣無可限量及他對臺灣流行樂壇的品質將有何種程度的改觀之若干假設和想像。


臺灣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陳昇《夏》

陳昇永遠象是在遊蕩,延續著孩子般尋找快樂的方式,音樂在歡笑和空氣中誕生。聽陳昇的歌,有許多對快樂與不快樂的想念,沒有因,沒有由。

陳昇一直延續著"撕裂天空"的唱法和赤著腳彈吉他的隨性形象,音樂由自由放縱、反流行、叛逆,到既鄉土味十足又有強烈歐美樂風個性音樂,呈現出臺灣 流行樂少有的真實。從1996年的《夏》開始,陳昇就已經嘗試曲風的變化,充分注重嗓音的運用。這張專輯是少見的好作品,但這卻並不是陳昇音樂夢想的終點。陳昇,這個不安份的名字,誰又知道明天會實踐怎樣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