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何缘故?又如何规避被宰?

一早起来就看到了“从宰客到明标,雪乡又陷入宰客的声讨舆论里,对此你怎么看”这个问答,各个观点吵的是沸沸扬扬,真可谓是百家齐鸣了。每年到这个季节,雪乡都要拿出来被人讨论,已经成为常态。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悟空回答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凡是都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在讨论雪乡宰客现象,我们还是要从客观上分析宰客现象,还要想办法规避被宰,让自己的旅途变得更加顺利欢畅。。

雪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何缘故?又如何规避被宰?

市场规则:供小于需要,价格上涨

近几个月来,全国饱受猪肉价格上涨的烦恼,那是短暂供严重的小于需要,才造成价格的上涨。雪乡也是一样,我去过雪乡,有深刻的体会。雪乡以前就是一个不大的林场,由于这里的雪大而且不易融化,景致非常的美,加上这几年的旅游投入,夜晚灯光照射雪屋,如同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才引的游客纷涌而至。大批的游客进入,使得本来不大的雪乡,显得十分的热闹起来,承受压力不断加大,供小于需求,价格自然就上涨。

实例:我们一行是提前一个月定的房间,当我们入住后发现,这里的房间十分的紧张,有些没有提前预定到房间的游客,到了雪乡到处找房间,都找不到。就在我们入住的小家庭旅馆里,就看到两个年轻夫妻,提出给1000元住一宿,老板却说:你就是给我2000元,我这也没有地方。当时我还感觉老板是不是说话有点夸张,结果第二天一早我起来出门才发现,在大厅地下铺的木板,地铺上齐齐睡了6-7个人。想象一下,雪乡的夜晚都是在零下10度以上,这样极度寒冷的天气如果无房住,是多么可怕的事。

雪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何缘故?又如何规避被宰?

矛盾突出:体验不好,怨言就大

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就会有很多游客旅游体验不好,抱怨声四起,加上不排除媒体的炒作,把雪乡推到了风口浪尖。到雪乡主要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体验雪乡的风土人情,但过度的旅游开发,就失去了原有的风土人情,自然有很多游客是抱着希望去,带着失望归。

实例:冬至到雪乡肯定少不了雪乡的酸菜饺子,可上来的酸菜饺子很一般,并没有想象的东北酸菜饺子有多好,向老板讨教,老板态度很好,一边解释一边道歉。那是因为,一是客流量太大,酸菜腌制时间不够,二是腌制的酸菜因气温低,发酵不好。两个原因都是客观上存在的,也都是实实在在,可以谅解。价格也是不低,一个饺子平均1元,想想在北京火车站一个馄饨平均还1元多,也就作罢。

雪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何缘故?又如何规避被宰?

规避风险:做好功课,调整心态

如果要想去雪乡,首选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住宿,提前预定,价格相对合理。其次要提前多对雪乡有所了解,很多游玩项目,离开雪乡也能玩的,就不要在雪乡玩,如滑雪等。再次就是带好必备的吃的,在雪乡最多住两晚,实际雪乡不大,如果不参加雪乡的其他游乐项目,有一天足够,自己带上吃的可以避免被宰。当然,你是大款可以忽略此项。客观上看问题,去雪乡做好前期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效规避风险才是上策。到雪乡是为了去寻找快乐时光,如果总是怕被宰,那还是奉劝别去。12年前,都一窝蜂的去西藏,布达拉宫100元的门票被黑市炒到1000元,还是有大量的游客没有办法,终究还是按黑市价购买,就为了看看神秘的布达拉宫。雪乡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你无法接受雪乡的价格,那还是不要自己找不痛快。如果说我想去又不想挨宰,很简单,除了必须在雪乡消费的住宿外,其他都可以不消费。游玩项目出了雪乡再玩,吃的带够,就OK。

雪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何缘故?又如何规避被宰?

外出旅行,很难避免不被挨宰,要正确对待挨宰问题,如果已经被挨宰,一是考虑自己是否足够聪明,能识破宰人现象,二是明知道要被宰,没办法只好认宰。无论什么情况,一定不要影响到旅途中的心情,只当是一次旅游的阅历。如果过于耿耿于怀,那只能让你的旅行更糟心,更加烦恼。外出旅游本来就是一个烧钱的过程,花钱买乐,想开了那都不是事。


雪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何缘故?又如何规避被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