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順醋業--從醋視角看,恆順的希望在哪裡(深度第二篇)

A股近期消費內需板塊表現相對強勢,主要是市場擔憂海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當下全球化經濟,一損俱損。國內內需驅動佔主導,消費券等政策集中出臺,必備消費轉而成為市場資金的風口。

小獵豹要給大家提個醒,雖然必備消費受到疫情影響較小,但是否值得當下買入,需要審視各個公司的基本情況。從影響股價的因素看,股價短期受到看資金和情緒影響大於公司基本面和業績,但長期影響股價走勢的是公司業績會大於資金和情緒

另外誰都無法準確預測疫情拐點的出現,也無法預期經濟拐點的出現,我們能做的是在等待疫情拐點出生之中審視自己的持倉,疫情對公司影響是短暫的還是致命的,同時我們堅信人類一定能戰勝本次疫情,世界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送上查理芒格老先生的名言“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有所作為的”。

很多投資者可能在公司股價上漲的時候,對公司的美好未來充滿憧憬,當然這個時候市場上也瀰漫著各種公司的利好因素,但買入之後往往事與願違,虧錢也是大有所在。

基於消費股大漲,恆順醋業漲幅較大,本文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延後發出來(等跌),其中意味深長。

本系列對恆順醋業進行研究和分析,全基於分享與探討。請不要把自己的操作機會跟本文直接掛鉤,但歡迎大家交流和探討。

題幹再次羅列,方便你我他,對於一家公司業的研究,小獵豹主要是從五大方面:(問題一二可查看上文)

一、追本來溯源,看公司歷史發展的成與敗,研究“根”生長的地方。

二、好行業出好公司,食醋行業賽道優質與否?能抗海天等龍頭的“暴擊”?

三、重壁壘是核心,公司產品實力如何?

四、看預期有夢想,改革是否能釋放動能?

五、模糊的準確,預測未來公司業績增速與估值?

回到主題,上文已就公司歷史發展,行業天花板、行業的特殊性分析進行分析

,恆順醋業的過去,錯過調味品行業高增長的十年。是否真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恆順醋業的未來將走向何方?我們一步一步來分析。

在分析食醋行業我們得出,食醋行業產品高度同質化,同質化也是調味品的現狀,大多數調味品都是沿襲傳統釀造工藝和手工作坊的生產發展起來的,在技術方面的科技壁壘幾乎為零。目前四大名醋又割據四方,背後受到傳統飲食文化影響,區域擴展難上加難。

基於這些現狀,看公司都做了些什麼?

恆順醋業在迴歸調味品主業之後,調味品營收佔比95%,調味品是公司賴以生存的根本,一旦公司又不務正業之時,與其對應的也將是賣出之時。

公司歷史發展上有過不務正業(上篇有重點分析),大局觀如果沒有,本文所有的數據和邏輯將不再成立。

銷售模式--看公司怎麼賺錢

不管是食醋還是調味品,其銷售模式主要是餐飲渠道和零售渠道。

恆順醋業目前主要是靠零售渠道,恆順在餐飲渠道佔比不到2成(17年餐飲佔比13%,此後沒公佈,簡單用營收增速10%複合2年計算)。公司年報數據裡面的描述“公司以 KA、流通、餐飲渠道為主”,直接就挑明瞭餐飲渠道在公司的地位。

調味品的餐飲渠道壁壘最高,廚師的烹飪手法,疊加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先佔為王”。因此,恆順在餐飲渠道上還需加把勁,佔山為王拼品質更拼速度,從華東的餐飲入手,有先天優勢。目前調味品裡面餐飲渠道最牛的是海天味業,大家腦補海天的市值和股價走勢。

在零售渠道上,目前恆順側重點在華東地區,其他地區良莠不齊。從區域營收佔比上,華東佔據半壁江山(48%),華中華南均在15%左右,華北西部均不到10%。

恆順在華東的渠道下沉充分,基本覆蓋到華東地區鄉鎮級別行政單位,增速也是最快的(18年報數據)。但是在華東以為地區的渠道佈局相對緩慢,很多人認為這是恆順應該加速華東以外的渠道佈局,順著渠道下沉,潛力巨大?也有人用海天味業,甚至涪陵榨菜在渠道上打法,來跟恆順對比,認為恆順複製該模式,市場空間巨大?這可謂是

論證邏輯錯誤,其默認了華東地區以外食醋文化相同,以及默認食醋和其他調味品具備完全相同。

殊不知忽略了食醋的口味區域性,如果簡單拿醬油或者榨菜的渠道推廣來對比,小獵豹認為是或將出現“喧賓奪主”,效果不佳。四大名醋,有著上千年的傳統飲食文化,恆順要全國化推廣,可謂是極其困難。

恆順看增長,華東為主,其他地區為輔。

華東市場:存在量價空間。

量的空間,主要來源餐飲消費和家庭消費。餐飲行業的復甦與大眾餐飲的興起使得調味品的質與量均有提升,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訴求趨勢是確定性的。家庭消費,70、80後一代會比較樂於嘗試新事物,在調味品的甄選更加重質重量。飲食多樣化也使得調味品需求增加。

價的空間,華東經濟基礎較好,價格敏感度低

在上篇我們分析過食醋目前行業集中度低,家庭作坊佔比多,華東地區經濟基礎較好,消費升級疊加健康意識的提高,對於產品的口感和健康屬性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從恆順華東大區銷售毛利就可以驗證,華東毛利率是48%,而其他區域只有華南是42%外都不超過40%。另外,華東是香醋的大本營,醋擴展難,反過來,新增長者打進去也難。

恆順作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產企業,也是唯一一家食醋上市企業,特別是在新董事長上任之後,在渠道有三大改革,營銷體制上劃定4大戰區等等有效改革(下文再做討論),未來還是可期。當然,這裡的不確定還存在,需要繼續跟蹤公司業績情況和銷量來驗證。

華東市場以外:“重在參與”,效果需驗證

華東以外食醋市場,恆順是最為具備全國化佈局,主要分三點:價格、口味、收購當地的品牌(當地產能)

價格:

公司從平價產品到高端產品全覆蓋,且現代化程度高,規模優勢明顯,降價搶市場也未嘗不可。

口味:公司的產品總酸度從 4.5g/ml到 8g/ml不等,基本也可以覆蓋上,特別疊加異地開廠。

收購當地的品牌:通過收購當地的品牌,加以改進,突破鎮江香醋,佈局四大名醋,也未嘗不可。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都通過收購一些原本當地的醋企業,賦能貼牌。

當然,如果能推廣發展起來,恆順將會迎來戴維斯雙擊。

業務模式

恆順在渠道上業務模式,主要是“款到發貨”、“保證金”的業務形式,用大白話表述,我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我又給你保證金額度,來抵貨款。大家看看恆順的應收款數據就知道,基本是也就是1個億左右,其中18年擴大到1.4億。“款到發貨”的好處在於,公司能夠保障現金流安全,“保證金”好處在於對規範渠道價格管理,管控市場的發展。

產品競爭力--看公司靠什麼賺錢

產品競爭力主要是分析,在3個方面,其一是產品的市場地位,其二技術優勢,其三質量優勢

重傳統,重品牌是傳統消費的特徵,有著百年老字號的恆順醋業品牌優勢突出,而這也正是調味品的獨有的護城河,簡單來說,別人明明知道你是怎麼賺錢了,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無法撼動。

恆順目前的產品包括醋(香醋為主,白醋,陳醋)、料酒、醬油等系列,醋在公司18年營收佔比76%,料酒佔比13%。其中最高端是年份醋,毛利率也是最高。

在市場地位上,最為直接就是市佔率和提價權

首先食醋行業中,恆順市佔率最高,特別在香醋領域,從營收上可以直接體現。

其次,提加權是一個產品力最直觀的表現,請注意,提價帶來量價齊升才能算具備提加權,舉個例子,東阿阿膠提價而銷量出現明顯下降,證明其不具備提加權。恆順醋業每隔兩到三年均對部分產品進行提價,但對銷量影響較小,銷售噸量還能保持持續增長。

當然,目前恆順市佔率太低,具備的提價權仍不夠鞏固。

在技術優勢上,主要體現在製作工藝。

香醋主要是靠固態分層發酵(發酵越充分、產品品質越高),製作分為制酒、制醅、淋醋三大工藝、大小40多道工藝,約 180 天以上時間的貯存。獨具“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愈存愈醇”的特色。目前,該工藝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從製造工藝上看,恆順有著極高壁壘,非遺不是隨便進的。

在質量優勢上,主要是品控和安全風險。

食醋本身具有較高酸度,不易變質,恆順醋基本上在5度以上,高端的6度以上,因此食品安全問題風險較低。品質上,公司建立了食品鏈可追溯管理,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從原材料農田種植在產品出庫一整套管理體系。

最後,在產品佈局上,恆順香醋基本覆蓋所有價格等級,但沒有出現核心大單品(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均有核心大單品),這點實屬不改,需加把勁。

本章小結,公司產品力、品牌力等核心競爭力在食醋行業中突出,但恆順醋業在餐飲渠道能力、核心大單品等還有很大改進地方

在未來,公司的增長點主要看深化產品和渠道策略,重點拓展華東區餐飲渠道,再逐步向外滲透。而全國化推廣難,不是作為業績增長點的主要支撐。

那麼接下來恆順醋業的後續研究側重點,將在於:

1、公司新管理改革是否能釋放動能?

2、財務分析,模糊預測未來公司業績增速與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