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顺醋业--从醋视角看,恒顺的希望在哪里(深度第二篇)

A股近期消费内需板块表现相对强势,主要是市场担忧海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当下全球化经济,一损俱损。国内内需驱动占主导,消费券等政策集中出台,必备消费转而成为市场资金的风口。

小猎豹要给大家提个醒,虽然必备消费受到疫情影响较小,但是否值得当下买入,需要审视各个公司的基本情况。从影响股价的因素看,股价短期受到看资金和情绪影响大于公司基本面和业绩,但长期影响股价走势的是公司业绩会大于资金和情绪

另外谁都无法准确预测疫情拐点的出现,也无法预期经济拐点的出现,我们能做的是在等待疫情拐点出生之中审视自己的持仓,疫情对公司影响是短暂的还是致命的,同时我们坚信人类一定能战胜本次疫情,世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送上查理芒格老先生的名言“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

很多投资者可能在公司股价上涨的时候,对公司的美好未来充满憧憬,当然这个时候市场上也弥漫着各种公司的利好因素,但买入之后往往事与愿违,亏钱也是大有所在。

基于消费股大涨,恒顺醋业涨幅较大,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延后发出来(等跌),其中意味深长。

本系列对恒顺醋业进行研究和分析,全基于分享与探讨。请不要把自己的操作机会跟本文直接挂钩,但欢迎大家交流和探讨。

题干再次罗列,方便你我他,对于一家公司业的研究,小猎豹主要是从五大方面:(问题一二可查看上文)

一、追本来溯源,看公司历史发展的成与败,研究“根”生长的地方。

二、好行业出好公司,食醋行业赛道优质与否?能抗海天等龙头的“暴击”?

三、重壁垒是核心,公司产品实力如何?

四、看预期有梦想,改革是否能释放动能?

五、模糊的准确,预测未来公司业绩增速与估值?

回到主题,上文已就公司历史发展,行业天花板、行业的特殊性分析进行分析

,恒顺醋业的过去,错过调味品行业高增长的十年。是否真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恒顺醋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在分析食醋行业我们得出,食醋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同质化也是调味品的现状,大多数调味品都是沿袭传统酿造工艺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发展起来的,在技术方面的科技壁垒几乎为零。目前四大名醋又割据四方,背后受到传统饮食文化影响,区域扩展难上加难。

基于这些现状,看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恒顺醋业在回归调味品主业之后,调味品营收占比95%,调味品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一旦公司又不务正业之时,与其对应的也将是卖出之时。

公司历史发展上有过不务正业(上篇有重点分析),大局观如果没有,本文所有的数据和逻辑将不再成立。

销售模式--看公司怎么赚钱

不管是食醋还是调味品,其销售模式主要是餐饮渠道和零售渠道。

恒顺醋业目前主要是靠零售渠道,恒顺在餐饮渠道占比不到2成(17年餐饮占比13%,此后没公布,简单用营收增速10%复合2年计算)。公司年报数据里面的描述“公司以 KA、流通、餐饮渠道为主”,直接就挑明了餐饮渠道在公司的地位。

调味品的餐饮渠道壁垒最高,厨师的烹饪手法,叠加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先占为王”。因此,恒顺在餐饮渠道上还需加把劲,占山为王拼品质更拼速度,从华东的餐饮入手,有先天优势。目前调味品里面餐饮渠道最牛的是海天味业,大家脑补海天的市值和股价走势。

在零售渠道上,目前恒顺侧重点在华东地区,其他地区良莠不齐。从区域营收占比上,华东占据半壁江山(48%),华中华南均在15%左右,华北西部均不到10%。

恒顺在华东的渠道下沉充分,基本覆盖到华东地区乡镇级别行政单位,增速也是最快的(18年报数据)。但是在华东以为地区的渠道布局相对缓慢,很多人认为这是恒顺应该加速华东以外的渠道布局,顺着渠道下沉,潜力巨大?也有人用海天味业,甚至涪陵榨菜在渠道上打法,来跟恒顺对比,认为恒顺复制该模式,市场空间巨大?这可谓是

论证逻辑错误,其默认了华东地区以外食醋文化相同,以及默认食醋和其他调味品具备完全相同。

殊不知忽略了食醋的口味区域性,如果简单拿酱油或者榨菜的渠道推广来对比,小猎豹认为是或将出现“喧宾夺主”,效果不佳。四大名醋,有着上千年的传统饮食文化,恒顺要全国化推广,可谓是极其困难。

恒顺看增长,华东为主,其他地区为辅。

华东市场:存在量价空间。

量的空间,主要来源餐饮消费和家庭消费。餐饮行业的复苏与大众餐饮的兴起使得调味品的质与量均有提升,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诉求趋势是确定性的。家庭消费,70、80后一代会比较乐于尝试新事物,在调味品的甄选更加重质重量。饮食多样化也使得调味品需求增加。

价的空间,华东经济基础较好,价格敏感度低

在上篇我们分析过食醋目前行业集中度低,家庭作坊占比多,华东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消费升级叠加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产品的口感和健康属性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从恒顺华东大区销售毛利就可以验证,华东毛利率是48%,而其他区域只有华南是42%外都不超过40%。另外,华东是香醋的大本营,醋扩展难,反过来,新增长者打进去也难。

恒顺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产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食醋上市企业,特别是在新董事长上任之后,在渠道有三大改革,营销体制上划定4大战区等等有效改革(下文再做讨论),未来还是可期。当然,这里的不确定还存在,需要继续跟踪公司业绩情况和销量来验证。

华东市场以外:“重在参与”,效果需验证

华东以外食醋市场,恒顺是最为具备全国化布局,主要分三点:价格、口味、收购当地的品牌(当地产能)

价格:

公司从平价产品到高端产品全覆盖,且现代化程度高,规模优势明显,降价抢市场也未尝不可。

口味:公司的产品总酸度从 4.5g/ml到 8g/ml不等,基本也可以覆盖上,特别叠加异地开厂。

收购当地的品牌:通过收购当地的品牌,加以改进,突破镇江香醋,布局四大名醋,也未尝不可。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都通过收购一些原本当地的醋企业,赋能贴牌。

当然,如果能推广发展起来,恒顺将会迎来戴维斯双击。

业务模式

恒顺在渠道上业务模式,主要是“款到发货”、“保证金”的业务形式,用大白话表述,我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我又给你保证金额度,来抵货款。大家看看恒顺的应收款数据就知道,基本是也就是1个亿左右,其中18年扩大到1.4亿。“款到发货”的好处在于,公司能够保障现金流安全,“保证金”好处在于对规范渠道价格管理,管控市场的发展。

产品竞争力--看公司靠什么赚钱

产品竞争力主要是分析,在3个方面,其一是产品的市场地位,其二技术优势,其三质量优势

重传统,重品牌是传统消费的特征,有着百年老字号的恒顺醋业品牌优势突出,而这也正是调味品的独有的护城河,简单来说,别人明明知道你是怎么赚钱了,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法撼动。

恒顺目前的产品包括醋(香醋为主,白醋,陈醋)、料酒、酱油等系列,醋在公司18年营收占比76%,料酒占比13%。其中最高端是年份醋,毛利率也是最高。

在市场地位上,最为直接就是市占率和提价权

首先食醋行业中,恒顺市占率最高,特别在香醋领域,从营收上可以直接体现。

其次,提加权是一个产品力最直观的表现,请注意,提价带来量价齐升才能算具备提加权,举个例子,东阿阿胶提价而销量出现明显下降,证明其不具备提加权。恒顺醋业每隔两到三年均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但对销量影响较小,销售吨量还能保持持续增长。

当然,目前恒顺市占率太低,具备的提价权仍不够巩固。

在技术优势上,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

香醋主要是靠固态分层发酵(发酵越充分、产品品质越高),制作分为制酒、制醅、淋醋三大工艺、大小40多道工艺,约 180 天以上时间的贮存。独具“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的特色。目前,该工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从制造工艺上看,恒顺有着极高壁垒,非遗不是随便进的。

在质量优势上,主要是品控和安全风险。

食醋本身具有较高酸度,不易变质,恒顺醋基本上在5度以上,高端的6度以上,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风险较低。品质上,公司建立了食品链可追溯管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从原材料农田种植在产品出库一整套管理体系。

最后,在产品布局上,恒顺香醋基本覆盖所有价格等级,但没有出现核心大单品(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均有核心大单品),这点实属不改,需加把劲。

本章小结,公司产品力、品牌力等核心竞争力在食醋行业中突出,但恒顺醋业在餐饮渠道能力、核心大单品等还有很大改进地方

在未来,公司的增长点主要看深化产品和渠道策略,重点拓展华东区餐饮渠道,再逐步向外渗透。而全国化推广难,不是作为业绩增长点的主要支撑。

那么接下来恒顺醋业的后续研究侧重点,将在于:

1、公司新管理改革是否能释放动能?

2、财务分析,模糊预测未来公司业绩增速与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