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車:雙增長背後的憂與患丨億歐讀財報

中國中車:雙增長背後的憂與患丨億歐讀財報

身為中國軌道交通的龍頭,中國中車亦有自身的憂患。

近日,中國中車發佈2019年財報,其顯示,公司全年營收約2290.1億元,同比增長4.5%,歸母淨利潤達118億元,增幅為4.3%,已連續兩年保持正向增長。

中國中車是由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組建而成,是一家由國務院國資委全資控股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2015年6月8日,中國中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2019年,其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359位。

其主要產品有動車組、機車、客車、貨車、城市軌道車輛及通用機電等,主依靠自身的技術、生產能力、生產資質,以獨立完成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的製造、修理、研發生產及交付,代表作有“復興號”動車組等。

截至2019年底,中車年產能為動車組547組,機車1530臺,客車2300輛,貨車5.15萬輛,城軌車輛總組裝(含地鐵、有軌電車、單軌、中低速磁浮)1.2萬輛,撐起了中國軌道交通的一片天。

中国中车:双增长背后的忧与患丨亿欧读财报

其中流砥柱的業務是鐵路裝備,營收可達1231.9億元,毛利率為25%,同比增長2.2%,佔企業收入的半數以上,既是營收支柱,又是利潤奶牛。

中國中車主營業務的增長,離不開中國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據中車董事長劉化龍介紹,其佔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已經接近30%。

據國家鐵路局及國鐵集團數據,2019年,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29億元,投產新線8489公里,鐵路累計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中國累計有40個城市開通城規交通運營線路達6730.3公里,有27個城市新增線路里程共計968.8公里,創歷史新高。全年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為36.6億人次,同比增長8.4%,貨物發送量43.9億噸,同比增長7.2%。

得益於中國的基建紅利和人口紅利,中車的技術實力已得到了驗證,其藉助一帶一路的發展,逐步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取得了有效進展。2019年,中車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營收達198.7億元,同比增長2.6%。

這與中車的佈局密切相關。迄今為止,中車擁有78家境外企業、29家境外機構和17個海外研發中心,海外資產達340億元,歐美等外籍員工近6000人,產品已經服務全球六大洲105個國家和地區。

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為75.8億元,跌幅近7%,連續走跌4年,是動車組及機車銷量下滑等因素所致。加之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這隻黑天鵝,中車不得不面對眼前的憂患。

在財報中,中車坦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短期內將對中車的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其正在積極應對,盡其所能將疫情傷害降到最低。

隨著科技的發展,軌道交通正不斷嘗試應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迫切地向譜系化、輕量化、高速重載化和綠色智能化等方向發展。這對中車在戰略層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加大研發投入來應對技術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

財報顯示,

中車2019年研發投入達122.7億元,佔營業收入5.4%,主要用於推動新材料、智能製造等領域前瞻基礎及共性技術研究和跨越式創新。而在營收構成中,新業務的表現頗為亮眼。

中国中车:双增长背后的忧与患丨亿欧读财报

2019年,中車新產業營收為535.7億元,毛利利率僅次於鐵路裝備,為23.7%,營收增幅近8%,主要是風電業務等增長所致。

為驅動新業務的增長,2019年底,中車電驅動系統智谷工廠正式建成投產,落成於株洲軌道交通創新創業園,為中車首個全產業鏈能力的電驅系統生產製造基地,主要用於生產新能源乘用車電驅系統及相關部件,

規劃產能30萬臺,此基地落成有助於中車構成自身汽車產業鏈生產體系。

除此之外,2019年底,中車研製的氫能源有軌電車正式落成,意味著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首次突破性嘗試,軌道交通也正式進入氫能源時代。

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到2035年,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基本建成,實現3萬噸級重載列車、時速250公里級高度輪軌貨運列車等方面重要突破。另外,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到2025年, 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左右,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已啟動規劃建設。

這既是中車未來的主要據地,也成了其發展的戰略綱領。

其財報透露,中車將圍繞“國際化、調結構、優產能”的目標,積極應對動車組、城軌車輛、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修理業務的增長,促使修理與新造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動車組、城軌車輛和機車的新造產能利用率。

2020年全球軌道交通行業市場容量約為1475億美元,正向全球化進軍的中車,若要從一席之地爭得霸主之位,必須要正視自身的產業結構,推動混改優化內部結構,以技術實力提供世界式的軌道交通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