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中庸》中有一句话,叫做“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上海市位育中学校名的“位育”一词便撷取于此。

其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李楚材先生将它生动地表述为“生长创造”。

上海市位育中学创办于1943年,是上海市重点中学、上海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2005年2月,位育中学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77年来,位育中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一切教学工作的“C位”,不断凸显“双自主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和基本追求,走出了一条具有“位育”特色的有序推进实施的育人之路。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图:校园鸟瞰)

深入建设“基础型课程”

“高分”其实有诀窍

对于一所高中来说,往往社会衡量它最直观的方法来自于它的“出口”。

我们先来看一组“位育数据”:长期以来,复旦、交大自主招生的通过率均高于平均水平,2017届复旦、交大综招通过率高于74%,高考一本率始终保持稳定在80%左右。近几年,更有不少位育学子被芝加哥大学,埃默里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等多所著名院校录取。

这一切都源自于学校对基础课程,尤其是国家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建设的重视。

2008年起,学校以校本“学科教学指南”的编撰、修订做为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校本指南”的编撰和修订,带动了广大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基本要求的研读、理解、把握,带动了广大教师对“位育学生”的理解、把握,带动了广大教师对过去一单元、一学期、一学年教学得失的反思,并促进了调整和改进。

通过对“校本指南”的编撰、修订,以及语文、英语等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的位育特色的“阅读”等校本化体系,使国家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水平和质量有了提升,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育人目标的落实有了保证,收到了负担不过重、质量比较高的效果。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图:学校创新实验室、室内游泳馆和冰壶馆,为学生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提供硬件保证)

十余年来,学校努力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要求,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式,学会在勤奋、反思、调整、坚持中去进步、发展、提升。

然而,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一个仅仅只有“高分”的孩子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的需求。

秉持着“双自主发展”为核心办学理念和基本办学追求,位育中学在基础性课程建设之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丰富学生自主发展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取得自主发展的成果。

于是,一套体系成熟、层次丰富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就成了培养位育学子自主发展的重要通道。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图:位育学子风采)

创新开展“研究型课程”

打破你的“学霸”偏见

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同时兼顾校学生会与各类社团中的各个“要职”。她懂数学建模,也会设计海报、举办活动,会做研究性课题,还会研发小程序,各类技能奖状拿到手软。

而这样“成绩”“能力”双丰收的她,是位育中学的一名高一生,也是位育中学几千名学子的一个缩影。

在位育中学,“研究型课程”不是针对优秀学生的一种“筛选性拔高”,而是针对位育每一位学子的一种“必要性培养”。

以学校“南京社会考察”这一研究型课程为例: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个人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课题,进行为期5天的外地研究考察。

研学开始后,由各小组组长分派任务,组员们需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特长做好分工配合,包括收集资料、搜集路线、问卷调查、器材保管、统计数据、执笔等。大家各司其职,自主调研、汇总,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性论文报告,并发表展示。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图:绍兴社会考察)

据学校的年级组长郑老师介绍,高一年级的“南京社会考察”与高二年级的“绍兴文化考察”是每一位位育学子都需要参加的研究型课程。

除此之外,每位学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中发现可供探究的事物,完成一个自选课题。

两年下来,位育中学的每一位学生至少都承担或参与了两个课题的研究,通过集中数天的实际社会考察、文化考察,加深、形成了对社会现实情况的初步理解,并基本掌握或了解了研究问题、合作学习的一般规范过程和原则方法。

有的学生还会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直至它成为一份相对成熟的作品。更有同学会因为这次研究性学习,打开了对该领域的兴趣与探究思维。

肖璨就是这样一位学生,以她为队长的小组参与的课题获得了学校“南京社会实践考察”课题评比的一等奖,之后,她又基于当时考察的数据,做了一份“基于客流量分布的商场内布局优化——以书店为例”的课题。这份更深入的课题一举获得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小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在她看来,研究型课程不仅让她学会了如何做课题,更培养了她勇于创新与探究的思维。现在她还和同学合作,设计了一款名叫“实词斩”的手机应用,并预备明年报名参加创新项目比赛。

如果说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能够青灯黄卷独自完成的话,与人相处的能力则只能在实践中提升。而

研究型课程作为开辟位育学子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通道,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它就像一把成长的钥匙,打开了位育学子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也打破了你对学霸的固有偏见。

究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再研究思考。

十余年来,位育中学的研究型课程由浅层面的认识逐次转向较高层面提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位育特色”。郑老师认为,现在位育的研究型课程在内容涉及、实施方式和课程资源开发上已形成了一套完备且成熟的实施体系,“成熟”就是它最大的魅力。

关注“教师队伍”发展

加快从“学者”到“教师”的身份蜕变

一位新入职的青年数学博士,并不等同于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只有当他具备一定的能力,根据教学要求把学科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教育观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化转化并具体落实到学生后,他才从“青年数学博士”蜕变成了“青年数学教师”。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对年轻的,尤其是刚入职的教师感到不放心的原因。但位育中学学子的家长,则大可不必担心这一点。

位育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教职工队伍建设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情怀。“双自主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和基本办学追求,使得学校更加强了对教职工队伍建设的认识。

因此,学校所做的,就是帮助教师队伍加快从“知识分子”到“青年教师”的这一蜕变过程,引领教师去深刻体悟教师的专业性核心能力不在于具有某学科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而在于能更快速有效地使学生具有某学科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根据每一类教师的特点,学校从常规与个性化培养结合出发,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不同年龄与教学经历的教师自主发展工作机制,促进教师的队伍建设。

如对于青年教师,发挥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作用,通过“班主任工作研究”积极培训青年班主任,以“双培训”有效解决教师成长的困惑;

针对5年内新教师,学校持续多年举办“位育之星”教学大奖赛,助力职初教师的成长;骨干教师“名师化”的个性培养机制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特长发展,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

云探校 | 坚持“师生双自主发展”特色,只为孩子的“生长创造”

(图:印在学校墙上的四育和位育好教师标准)

除此之外,学校还鼓励职初期教师尝试“3年循环”,即如果一名职初期教师在考察阶段内各方面一直表现良好,那么他就可以完成从“高一”到“高三”的一个循环带班。

郑老师认为,让一名职初期教师尽快完成高中三年周期循环,与高考接轨,不仅有利于该教师了解高考趋势与重难点了解,从而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有针对性,更有助于教师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快实现从“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的成长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依照徐汇区两年一次的“育人奖”“耕耘奖”“骏马奖”评选程序和节奏,举办对应的评选活动,借力而行,促进课堂转变。从教研组备课研讨,到复赛时校内40余人组成评委组听评课,再到校长主持答辩、教工大会3分钟演讲,让每一位教师在过程中学习与反思。

近10年来,学校共有9位教师获得“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教学评比”特等奖等18个全国与市级专业竞赛奖项。在位育“双自主发展”的推进步伐下,教师的能力得到了长足且迅速的提升。

对于位育中学而言,育人的关键在于发掘和养成学生“生长创造”的内在意愿和外显实践,而“师生双自主发展”这一位育特色,将为每一位位育师生的“生长创造”提供更为丰厚的成长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