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學習多自覺啊!""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中學了,你怎麼就沒人家這麼爭氣呢!"……小時候是否經常聽到父母嘮叨這些熟悉的話語,您現在是否也常對孩子這樣說呢?2011年2月,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網上"走紅",網友們紛紛響應"別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敵",因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著長大的。上學時,比的是成績,畢業時,比的是證書,而畢業後比的則是職業、收入,退休後比的是孩子。

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比別人不如比自己

廣州市越秀區某中學心理諮詢室的黃老師表示,很多父母愛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家的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甚至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導致孩子對父母冷漠化。

父母應該讓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別人比",例如拿孩子這次成績和上次成績進行比較,拿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來比較。此外,如果確實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學習的話,那麼最好先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好的方面給予表揚和肯定,然後再客觀分析別的孩子表現比較好的方面,之後才在此基礎建議孩子如何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孩子的心理會更容易接受。

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尊重差異,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由於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等眾多原因,每個孩子的發展速率、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孩子即時的、外顯的行為沒有優劣之分。最好的教育是,每個孩子在學校中無論開朗還是內向,無論動手能力強還是語言能力強,都有機會進行選擇,以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來活動。

但是,現在的中小學也許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差異和個性,因此家長請不要給孩子施壓,當自己最親近的人也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會受到永久的傷害。[1]

聰明的家長表揚孩子時,從不與其他孩子作比較,而是和孩子的過去比。對於幼兒來說,他的自我意識最初是通過成人的評價獲得的。而對於年長的孩子來說,家長能夠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之處,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你充滿感激。

讚美孩子不是越多越好

表揚不是越多越好,孩子需要適度的肯定,一方面是語言適度: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語氣來表揚。比如對低幼和害羞的孩子,語言可以誇張些,以增強激勵性;對中小學生來說則可以用平和些的語氣,隨和的情感反饋更令孩子感激成人的讚揚;對好表現自己的孩子既要具體肯定,又不要過於誇張,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幫助他調節情緒。另一方面是語態適度: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孩子,在口頭表揚的同時,可配合使用舉舉大拇指、摸摸頭、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體語言,強化誇獎的效果;而對大年齡和性格靦腆的孩子,可以配合使用親切的眼神,適當的手勢。表揚不是目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感受到成人對他們的愛和欣賞,使孩子受到鼓舞不斷進步,並且悅納自己。

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於年幼的孩子,都應該蹲下來觀察孩子,發現他獨特的能力和特點,給予適宜的表揚和肯定,而且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的讚美應該讓他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

孩子需要真實的表揚

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真實的表揚意味著表揚孩子要具有指向性--針對一件具體的事情,避免空泛、虛偽。事實上,結合孩子完成任務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運用的智慧來誇獎效果最好,如"你真努力!"、"你很會想辦法!"這能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遇到困難願意自己嘗試各種方法,把心思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用擔心會受到批評。智慧的家長會實事求是地根據孩子的行為作出真實的評價,比如:"你這次確實比上次做得更好"等。

而對於低幼年齡的孩子,要避免使用"鼓勵弱項的言語",譬如"平常不愛說話的鼕鼕今天也告訴大家自己最喜歡的人是誰";"最愛說話的敏敏今天也能做個安靜的小聽眾了",看似表揚,其實會讓孩子感到很惱火。

對於孩子來說,終身受益的是和諧的親子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所以,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與孩子以誠相待,經常和孩子進行感情交流,這會孩子感受到"老師/爸爸媽媽是值得信賴的:老師/爸爸媽媽體諒我;老師/爸爸媽媽明白我的難為情;老師/爸爸媽媽發現了我的進步;老師/爸爸媽媽是愛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