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宣布在深莞边界开建两所大学!

新消息,据深圳交通、深圳轨道办消息:“开向深莞边界的6号线支线中武区间(中山大学站-武汉大学站)左线盾构始发啦”!这意味着中山大学之后,又一家大学也要落户深圳光明了!(武大or深理工,待官方信息为准)

中山大学将有4000学生九月入读深圳校区

据中山大学消息,3月3日上午,深圳校区搬迁工作会议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召开,由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主持。

会议通报了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各项目招投标情况以及到2020年8月31日完成本年度预算的计划安排,并对下一步搬迁筹备工作作出部署。

3月3日中大召开深圳校区搬迁工作会议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总结讲话中对目前各项搬迁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接下来的工作要紧抓快干、再接再厉,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推进的方式和路径,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

二是要及时梳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负其责、统筹协调、尽快解决。

三是各部门既要立足本职,又要关心并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保持有序协调和密切配合。

四是要严格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建立周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

深圳校区西区食堂和西区学生宿舍楼

深圳校区西区食堂和西区学生宿舍楼(摄于2020年1月)

根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资料显示,2015年11月,中山大学和深圳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深圳光明新区设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这是该校继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后的第三个校区。

2018年6月12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动工。

据深圳晚报2019年12月29日报道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预计2020年9月正式开学,第一批中大深圳校区的学生约为4000人,目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设10个学院,未来院系数量将达到20个。

目前已设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未来,还规划建设文学院、理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等,院系将达到20个,在校生人数达到2万人。

作为中山大学继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深圳校区重点考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以及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区重点建设医科、新工科、新农科等交叉学科,构建起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和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成为支撑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武汉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

关于武汉大学深圳校区的问题,除了6号支线最新消息外,目前从深圳光明官网来看,其推进的工作在《市规划国土委光明管理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中提到:完成《武汉大学深圳校区拟选址方案》初稿。推进武汉大学(深圳)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9月27日,武汉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建立武汉大学深圳校区。

武汉大学作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深圳校区将建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并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规划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该校区将结合武汉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形成以信息科学、先进制造、金融商科、生命健康、社会管理等创新型交叉学科为主的学科体系;与高等教育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融合共进、国际化、开放式一流大学校区,致力于建成治理体系完善、学科布局合理、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整合海内外各类资源,汇聚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一流创新团队,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支撑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

随着深圳再被委以重任:中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落定,希望武汉大学深圳校区能够尽快落实。

一流大学助力莞深科学城

据深圳交通、深圳轨道办消息:开向深莞边界的6号线支线中武区间(中山大学站-武汉大学站)左线盾构始发啦!

6号线支线四个站点是:翠湖站、新明医院站、中山大学站、武汉大学站。

地铁6号线支线,起自光明区6号线翠湖站,止于深莞边界,线路全长6.13公里。

据悉,这对促进深莞一体化发展、推动深圳北部发展轴及其重点地区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宣布在深莞边界开建两所大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深圳一个重大机遇!深圳再被委以重任:中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了!如此来看对国家大科学装置及大学、科研机构的吸引只会越来越强。

【7000亿经济价值】松山湖中子科学城创造力爆表

随着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建成投用,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逐渐在东莞迎来“高光时刻”海内外各方纷纷将目光投入到东莞松山湖片区当中。

东莞还将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重点规划建面达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日前,松山湖中子科学城管理局组织召开《中子科学城空间规划》专家评审会邀请全国科技创新、产业研究、规划设计综合交通、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全市各相关部门对《中子科学城空间规划》成果进行审议。

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启动建设的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是世界上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建成后将为我国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为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许多瓶颈提供先进平台支持。

根据专家预测,中国散裂中子源每年可带来7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约等于目前松山湖华为2000亿产值的3.5倍。

这12公里将见证科学意义上的“莞深融城”

而据东莞交通部门透露,两座科学城联通的日子不远了!据了解,备受关注的莞深科学城快速通道(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走向已浮出水面。推荐方案中,这条通道将由环湖路与光侨路直连,长约12公里。

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工程将按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并统筹公交方式、慢行系统、景观绿化、智慧交通等功能,力争打造成绿色道路、美丽道路、智慧道路。

其中,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工程推荐方案为环湖路与光侨路直连方案,项目起于环湖路,沿佛凹一街下穿常虎高速后,沿罗田水库东行,经过东莞深圳界线,沿着付元坑水库、铁坑水库东侧前进,终点为公常公路与光侨路交叉口,路线建设长度约12公里,造价约20亿元。其中,东莞段长度4.3公里,估算约6.7亿元,环湖路至美景路0.6km,美景路至常虎高速0.9km,常虎高速至两市分界2.8km。

另据深圳梦发布的消息显示: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其面积也由原来的53.3平方公里优化调整至90.52平方公里,整体涵盖松山湖和大朗、大岭山、黄江一园三镇具有战略价值的相关区域。

这意味着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彻底打通!

而距离松山湖科学城约500米有一个目前正在热销的项目,脉连松湖-深圳高新资产,临近地铁口,距离高速路口3分钟车程。

家附近的一流高校;置业大湾区人才高地,约1公里华为,7公里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