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收藏古董的過程,其實也是不斷提升自己眼界和能力的過程。對一件自己不熟悉的古董文物,千萬不要妄下論斷,不然很可能會被打臉。像上圖中的惡搞“乾陵年制電視機”,用一種古今結合的反差來營造出滑稽的搞笑效果。但真正落實到考證一件文物真假的時候,往往會挑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出土一些人們根本不敢相信的到代古物。下面這四種文物,要是放在古玩地攤上,你敢買嗎?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光看這個底款,如果不是對瓷器有深度瞭解的人。想必基本都會第一時間判這件瓷器“死刑”!上面成化年制的“制”字並不是繁體字“製”,而是和現在的簡體字一模一樣,就這樣的瓷器會是真的嗎?沒錯,它的確是一件明代成化年間的民窯瓷器。其實這是很多人思維的一大誤區,人們習慣性的認為,簡體字取代繁體字是古今分界線,認為古代存在簡體字是不合邏輯的。但其實在古代,此類字體叫“俗體字”,是古人為了使用方便,將字體簡化後的成果。除了瓷器底款,還有比如唐代懷素《自敘帖》中的“為”字、柳公權《金剛經》拓本中的“禮”字等等使用的都是簡化字體。所以如果僅憑簡繁字體就判斷一件古董的真假,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同樣的,還有一種底款那更是違背常識,是正常人不可能犯的錯誤。比如說這件瓷器底款“大明康熙年制”,古玩市場確實有不少假貨都用這種底款,難道工匠們連這種錯誤都明白不過來嗎?其實在歷史上,真的有這種底款。現今在南京博物院還館藏著一件“大明康熙年制”的青花酒杯文物。至於為什麼清代的工匠敢冒大不韙造這種底款,也是眾說紛紜。一說是康熙為了避免打碎瓷器不吉利,故意命工匠使用前朝年號。但要知道清代的文字獄可不是鬧著玩的,這麼幹肯定沒什麼好結果。最大的可能是清代“反清復明”勢力造出來諷刺當朝的。不管怎麼說,歷史上真的有此種款識存在!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除了“我沒見過就是假的”這種奇葩古董鑑定方法之外,還有一種誤區就是,表面很新就是假的。要說新,不說故宮裡海量新如初造的珍貴瓷器。單單圖中這件水晶掛壁,就要亮瞎了多少人的眼睛!其晶瑩透亮的水晶圓壁,再加上和現代尼龍繩一模一樣的絲繩,很難不讓人想象它肯定是某個旅遊區地攤賣的工藝品。但其實,它出土於浙江台州黃巖區的一座南宋古墓裡面,墓主人叫趙伯澐。是真正的出土文物!距今六七百年的古物,能保存的如此完好,而且上面的掛繩就好像上週剛出廠的一樣,如此工藝,誰看了都不會再敢小看古人。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當然還有大家津津樂道的“穿越”文物,像“王莽卡尺”、“戰國水晶”杯等大量和現代器物很相似的文物,人們看到的第一眼總是覺得很驚奇,不敢相信古人為什麼也能製造出和現代一樣的東西出來。但須知我們的文化是自古傳承下來的,並不是憑空出現的。縱然如今的科技發達,生產效率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的文化從未斷層。出現一些相似的文物再正常不過了,我們總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待古人,彷彿只要是過去就代表著落後。但其實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等意識形態,幾千年來生生不息,並未有多大的改變。這才是中國文化最大的魅力!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文物,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如果上面幾種古董文物並不是古墓出土或者博物館館藏,而是出現在古玩地攤之上,又有幾個人敢真的下手購買呢?人們總是把專家說的、網上說的掛在嘴邊,從來沒有真正的用心去考證真假,最後總是陷入各種假貨和騙局裡出不來,這有一部分是市場的原因,但其實更大的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玩收藏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不是一夜暴富的路子,搞清楚這一點才能真正的玩進去!

此文章取自收藏愛好者之家,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