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僅喜愛放風箏,還愛將風箏入詩入畫,把生機勃勃的春天展現在眼前,寄託了別樣的情愫。筆者一朋友藏有一件清晚期文盤,描繪的正是放風箏的景象。
這件“牧牛童子放風箏”文盤製作於清代同治年間,文盤長方倭角,長約20釐米,寬約14釐米,四周裝飾以描金紋。文盤通體以淺絳彩繪山水風景圖,遠處巒峰高聳,皴出山石脈絡,石上簡繪一叢茂盛的松木,巒石依勢布行,延綿而去,其餘寥寥數筆;近處花樹妖嬈,隱遮幾間茅屋,茅屋右側留大片空白,無任何筆墨點綴,亦能表現出幽遠僻靜之感。當中一位童子騎行在大水牛背上,水牛膘肥體壯,悠閒地甩著尾巴昂首向前。童子頭扎髮髻,綠衣紅褲,扭頭回看。但見他左手執線軸,右手拉出長長的風箏線,翩翩的蝴蝶風箏彷彿活了一般。畫面以淡赭、花青、淡綠、淡黃等色彩渲染山石、草木,淡雅柔和,生動自然。整個文盤佈局明朗而有新意,筆法流暢細膩,設色清新悅目,全圖幽靜恬淡,可以想象是當時文人雅士所崇尚、追求的生活意境,正如盤中詩云:“山村正是春光好,綠樹紅花景緻新。牧牛童子放風箏,汗流額上難知累”。
文盤是古時文人用來放置案頭、歸納一些文房用具的托盤,有著很強的裝飾性及收納效果。文盤一般尺寸不大,既方便託承,又能保持文具的整齊潔淨,還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氣息。文盤材質多為木料,也偶有玉石、漆器、瓷等,其形態各異,工藝精美,彰顯了灑脫清雅之意。
閱讀更多 終南文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