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清同治牧童放风筝文盘 文



【语音版】清同治牧童放风筝文盘  文/雨林

古人不仅喜爱放风筝,还爱将风筝入诗入画,把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眼前,寄托了别样的情愫。笔者一朋友藏有一件清晚期文盘,描绘的正是放风筝的景象。

  这件“牧牛童子放风筝”文盘制作于清代同治年间,文盘长方倭角,长约20厘米,宽约14厘米,四周装饰以描金纹。文盘通体以浅绛彩绘山水风景图,远处峦峰高耸,皴出山石脉络,石上简绘一丛茂盛的松木,峦石依势布行,延绵而去,其余寥寥数笔;近处花树妖娆,隐遮几间茅屋,茅屋右侧留大片空白,无任何笔墨点缀,亦能表现出幽远僻静之感。当中一位童子骑行在大水牛背上,水牛膘肥体壮,悠闲地甩着尾巴昂首向前。童子头扎发髻,绿衣红裤,扭头回看。但见他左手执线轴,右手拉出长长的风筝线,翩翩的蝴蝶风筝仿佛活了一般。画面以淡赭、花青、淡绿、淡黄等色彩渲染山石、草木,淡雅柔和,生动自然。整个文盘布局明朗而有新意,笔法流畅细腻,设色清新悦目,全图幽静恬淡,可以想象是当时文人雅士所崇尚、追求的生活意境,正如盘中诗云:“山村正是春光好,绿树红花景致新。牧牛童子放风筝,汗流额上难知累”。

  文盘是古时文人用来放置案头、归纳一些文房用具的托盘,有着很强的装饰性及收纳效果。文盘一般尺寸不大,既方便托承,又能保持文具的整齐洁净,还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文盘材质多为木料,也偶有玉石、漆器、瓷等,其形态各异,工艺精美,彰显了洒脱清雅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