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800减300的消费券刺激消费,它真能拉动消费活跃市场吗?

不辦牛马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r

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国闭关自锁已成趋势,外贸出口变成重灾区,基建投资也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能快速见效的也只有消费了。\r

但是发放消费券真的刺激消费么?短期刺激消费,我认为还是可行的。

南京、济南、宁波、杭州等各地方都在发放不通形式的消费券,目的就是吸引老百姓去消费。国人大多爱贪小便宜,有便宜就爱占啊。看看之前搞返现补贴(变相发放消费券)的滴滴打车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r

但是发放消费券短期有用,长期肯定不行。\r

第一、\t消费券也不能无限制发放。它也是地方财政的支出或者商家的变相让利。\r

第二、\t老百姓的口袋的钱也是有限的,会量入为出,不会无限制的乱花。占小便宜可以,为占小便宜而大出血,那是不可能的。\r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灾后复工期间,还是要从政策上扶持指引,减税让利,促进就业,增厚老百姓的口袋,藏富于民。

老百姓的口袋鼓了,无需发券,消费自来。





清风轩看股市


用处肯定是有一些的,它至少能让一些原来不打算消费的人群也考虑适当消费了。比如我在厦门市收到的这张满减券,满100.01减100,周末就不想做饭、去外面吃饭拉倒了。

话说回来,这种满减券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它本身,可能引导作用大过拉动作用、短期效应大过长期效应、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疫情对人们消费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了人们的预期收入,使得消费能力下降;二是人们担心聚集类活动使导致传染风险,普遍不敢外出活动和消费。我们具体来看,消费券能否解决这两个问题。

能否提升消费能力

无论是满减券,还是发现金,都有一点作用,会在短期内刺激一下消费市场。但是也存在问题,就是挤占了本来就存在的刚需消费,或者是透支了未来的消费。比如说,我本来就是要买两袋大米的,你无论有没有消费券,我都会买,现在有了消费券只是我占了一点便宜而已,并没有增加市场的消费总量;又比如说,我本来这个月只需要两袋米的,但是一看有消费券,我就一下子买了八袋,把后面两个月的米都一次性买齐了。这样看下,这个月的消费是上去了,但是后面两个月又会掉下来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使得人们的预期收入下降了,几张消费券根本不足以抵消收入的降幅,想让人们在几张消费券的带动下恢复正常消费能力,不太可能。

能否打消聚集活动的担忧

不太可能,一些行业,比如旅游、电影、餐饮等,人们的担心不完全是没钱,而是怕被传染肺炎。你发再多的券,我也不在乎,毕竟健康第一。

那么,发消费券的真实意义在哪里呢?是通过短期刺激的方式,让人们从担忧中走出来,让市场热闹起来,让消费经济运转起来,而进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商家的经营信心——有信心,才能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