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生活在和平年代,豐衣足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可是1200多年前的755年,是個戰亂的年代,安史之亂。

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在哪個戰亂的背景下,能存活就是奇蹟,當經歷過戰亂人們或者親朋摯友們再相聚時。心中一定會欣喜若狂。


當然當代文學家和詩人也不例外,他們以優秀的文學作品記錄當下的“盛況”。


為此,和平年代的我們才能有幸瞭解那時的情況。


因此,今天的我們才能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和平歲月。

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下面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寫的: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的歌唱家,由於戰亂後了淪落到民間歌唱的歌者。


花開時你我能見,花落時你我又能相見,真是奇遇。更何況作者在當下那個戰亂的的年代,那種危難的背景下相見又重逢真是十分有幸。


歧王的含義是睿宗第四子李範。


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崔九的含義是指與玄宗關係極為親密,用為秘書監。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當年杜甫在歧王府裡常和李龜年見面,在崔九堂前又多次聽李龜年唱歌。如今正是江南風光無限美好之時,落花時節又高興地與你相逢。

從杜甫的這首詩裡可以看出戰亂後的時代變遷,不僅令人惋惜,又不得不繼續努力生活的樣子,戰前戰後的鮮明對比。

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寫於安史之亂後,漂泊江南喜遇李龜年的時候所寫的。從同一個地方由於戰亂流落到另一個同樣的地方還能碰到對方的的欣喜之情。


試想當代人如果經歷過同樣的苦難在某一個地方還能碰到,真是一種喜出望外的驚喜。


詩人杜甫與李龜年為老友,這首詩體現了他們在戰亂後又重逢的思想感情,詩人憶昔思今,感慨萬千。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重逢,實屬不易,也表達了他們複雜的心情。

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下面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中所寫,寫出來戰亂時驚心動魄的場面: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長安是現陝西省西安。

國破的意思國家殘破,此處指安史之亂,國都長安淪陷。

城春是指長安城的春天。

烽火是指安史之亂的戰火。

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國家雖已殘破,山河依然常在,暮春的古京城一片草木叢生。感傷時事,看到花開反而落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更加傷心。戰火連綿不斷一年又三月,接到一封家書勝過萬兩黃金滿頭白髮越抓撓越感到短少,稀疏得簡直插不住髮簪。


本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中身陷長安城,第二年春天所寫。


詩中描寫戰亂中山河殘破荒蕪的景色,描寫了詩人在戰亂中的憂慮愁苦,抒發了詩人愛國傷時、思家恨別的深情,意境悲涼,感人至深。

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和安史之亂後寫的兩首詩,感人至深


杜甫的這首詩《春望》貼合現在大家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抗戰,每一種思想感情像極了心牽武漢和奮戰在一線和疫情作鬥爭的白衣天使們和所有人員。希望大家早日戰勝疫情。每每看到你們心裡就非常難受。春天象徵著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