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陷落后,幼天王尚有十余万大军,为何三个月就全军覆没?

1864年7月19日正午时分,湘军用四万斤炸药,轰开了天京太平门的城墙,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到黄昏时分,太平天国的都城完全陷落。清军克复南京时,天王洪秀全早已“升天”,他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却逃了出去。洪天贵福在众人的保护之下,从太平门突围,先来到淳化镇,接着来到了安徽广德。

此后,在安徽境内的太平军陆续前来会合,在江浙一带的太平军也赶来会师。这些人包括干王洪仁玕、恤王洪仁政、堵王黄文金、昭王黄文英、尊王刘庆汉、辅王杨辅清等一百多个王爷。经过一番整合,此时幼天王麾下的太平军达到十余万人。可是谁也想不到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这支军队就全军覆没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天京陷落后,幼天王尚有十余万大军,为何三个月就全军覆没?

原因一:全军士气低落

打仗靠士气,拼的是全军将士的战斗意志。当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的时候,仅有万余兵力却能突破清军数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到如今,随着天王的“升天”、天京的陷落,再加上清军的堵截,让整个太平军的士气陷入低迷,许多人都感到迷茫。比如说洪仁发的大儿子洪和元是幼天王的堂兄,被封为巨王,他就在广德吞食鸦片自杀。

在广德期间,天国的另一位权贵、幼西王萧有和也病死了。洪和元、萧有和属于“第二代权贵”,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创业的艰难,一直享受荣华富贵,当天国前途未卜之际,他们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了死亡的道路。与此同时,许多中级将领也开始心怀鬼胎,不断有人投靠清军。

天京陷落后,幼天王尚有十余万大军,为何三个月就全军覆没?

原因二:全军缺乏领导核心

常言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领导核心对一个团队至关重要。别看太平军当时有十余万,但却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幼天王洪天贵福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干王洪仁玕虽然很有远见,但却没有指挥军队的能力;黄文金虽然是一员猛将,但却没有统帅之才。

在十余万大军南下的过程中,黄文金在浙江昌化负伤而亡,全军拥戴黄文金的弟弟黄文英为主帅。黄文英的能力更差,此后这支太平军更加混乱,屡战屡败,屡败屡走,期间不断有人投靠清军,或者开小差。兵败如山倒,那些将士们更加不服从管理,有一次遭到清军追击,洪仁玕甚至跪求奉王黄朋厚,要求率军抵挡。

天京陷落后,幼天王尚有十余万大军,为何三个月就全军覆没?

这支太平军一路上遭到清军的围追堵截,“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在安徽徽州附近的一场战斗中,太平军损失一万多人。在渡河时,太平军又遭到清军的追击,一万多人未能过河,遭到清军剿杀。10月9日,仅剩万余人的太平军逃到了江西境内的石城杨家牌。

太平军在此地烧火造饭,结果被追击的清军发现,清军趁着夜色发起了攻击,这支太平军彻底溃败!洪仁玕、洪仁政、黄文英等人被俘,之后惨遭凌迟处死。洪天贵福虽然暂时逃过一劫,但很快就被清军发现。11月18日,洪天贵福在南昌被凌迟处死。临死前,他还向清朝写诗祈命,“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参考资料:1.《太平天国史》;2《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