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在2019年的下半年,很多人都被兩個熱詞顛覆了三觀,那就是"炒鞋"和"炒盲盒"。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AJ

據媒體報道,2019年的炒盲盒熱潮中,有將近20萬消費者每個月在電商平臺上花費大量資金購買盲盒。另據相關球鞋交易平臺統計數據:2019年8月19日當天,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產品中,有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與此同時,大量與炒鞋、炒盲盒相關的App、創業項目也隨之誕生。

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

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炒到"血虧"的年輕人

"網上都說(炒鞋)月入百萬,但我是血虧了好幾萬。"

在深圳南山區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李維,是一名95後平面設計師。從2019年中開始,他便加入了炒鞋的行列。為了購買名牌限量款的潮鞋,他先後多次通過信用卡套現超過六萬元,統統投入了潮鞋的購買。

因為自己排隊買不到限量款,他便通過黃牛加價,或是其他渠道高價購買潮鞋。"以AJ1為例,有的人能夠翻至少五倍價格賣出。我尋思著在線上找黃牛買雖然貴一些,但也能賺一兩倍。"李維開始在二手電商平臺上尋購相關的潮鞋款式,並以原價的一兩倍價格瘋狂"進貨"看好的款式。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其中,不乏備受熱捧的AJ1、AJ3、Yeezy 350等,他原本希望在手裡壓一段時間之後,鞋價會炒得更高。然而,不到年底炒鞋的熱潮開始退燒,瘋狂刷屏的現象不再,自己購入的鞋子也不如之前那麼好賣了。

"一開始還能高於購入價出手,最近官方價也不好出了,現在真的怕爛在手裡。"李維告訴懂懂筆記,2019年年底,他以官方原價虧本出售了幾雙限量版潮鞋,目前家裡還有十幾雙高價貨難以出手,"不行春節前就虧本出了,畢竟要還卡債。"

讓他感到慶幸的是,儘管是借錢炒鞋,但依舊在承受範圍之內,總比身邊幾位為了炒鞋賣掉房子、辭去工作的朋友好了很多,"我有一個鐵哥們為了炒鞋,將用於結婚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現在正和未婚妻鬧分手。"

同樣通過借錢方式加入炒物行列的,還有廣州某外語外貿大學的大二學生孫怡。和李維不同的是,孫怡炒的是泡泡瑪特的盲盒公仔Molly。她的原始資金則是從父母每個月給的幾千元生活費裡"攢"的,一開始是想著拿幾千元試試水。

"隱藏款很值錢,但一開始在門店、盲盒機上很難抽到隱藏款的Molly,幾率太低了。"她告訴懂懂筆記,每抽取一次盲盒要50元,每次都會扔進去幾百元,第一個月用5000元抽到的都是一些普通款Molly公仔。

為了儘快找到隱藏款的Molly公仔,她在同學的指點下轉而從電商平臺購入,"直接買別人抽到的隱藏款,等市場一漲價就賣出去,第二個月我就把前面的投入賺回來了。"至於購買隱藏款公仔的錢,都是向室友同學借的。希望運氣越來越好的她,在去年十一長假購入了不少隱藏款公仔之後,開始等待網傳的"39倍溢價出現",誰知道最後等來的卻是市場價格不斷暴跌。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十幾個隱藏款公仔甚至以成本價掛出來都難以脫手。我爸現在知道這件事,同意先幫我還錢給同學,真的是太沒面子了。"她告訴懂懂筆記,自己本想在大學期間通過炒盲盒的方式實現"財務自由",起碼可以不用向家裡人要生活費了,但結果卻事與願違。

顯然,很多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在2019年和2020年交接之際,無奈地成為了炒物經濟的接盤俠。擊鼓傳花的遊戲,在這個新年終於將紅花扔在了"最晚入場的人"手裡。

只想簡單賺點兒錢

"我本身都不愛打籃球,更別說喜歡球鞋了。"

李維告訴懂懂筆記,當初之所以會想炒鞋,目的也很簡單,純粹是為了增值、賺錢。他身邊有不少朋友,也都是因為這個理由而加入炒鞋隊伍的。

作為一名球鞋、潮鞋的門外漢,他當時一有空就泡在論壇、應用上,鑽研潮鞋的品牌、型號,以及鑑定鞋子的真假的方式,"一開始小試牛刀,入手了幾雙鞋子,還都賣出了不錯的價格,以為真的遇到商機了。"

在他看來,自己這一代炒鞋,和四五十歲的人炒股票一樣,都是在賭一把,賭對了就有可能賺到人生裡的第一通金,"一開始身邊有朋友的確賺到了些錢,所以我才決定跟著試一試。"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除此之外,網上大量媒體報道、新聞故事也成為李維和朋友加入炒鞋的助推劑。試問下,面對大量月入百萬、年入千萬、一夜暴富的炒鞋案例,誰能不為之心動,而且這些炒鞋的人大多也是95後。"我心想人家可以,我也可以呀,而且自己對收集互聯網資訊很在行,中英文網站看起來也不費力。我也不想真的月入百萬,能夠有幾萬元外快就行。"他坦言,絕大部分年輕人都希望工作之餘擁有一份簡單、高收入的外快收入,而炒鞋恰巧滿足了以上需求。

同樣,炒盲盒的孫怡,也是在朋友的慫恿和示範下,開始了炒盲盒的歷程。她的大學同學中有不少女生都有收集盲盒公仔的興趣愛好,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話題,她才開始嘗試瞭解盲盒的背景。

"當時網上有很多新聞,說(隱藏款公仔)有幾十倍的溢價,堪比炒鞋的。"身邊的同學裡,偶爾也有抽中隱藏款公仔的,轉身就掛在二手電商平臺上賣出了幾倍高價,這些都讓她為之動心。

但是隻要開始加入炒物大潮,就會發現東西一買進市場就下滑。"不知道怎麼到了我手裡,這隱藏版就開始不值錢了。"在他們看來,自己還是運氣不好,要是早半年一年投入進去,說不定就能賺到第一桶金了。

這些東西有投資價值?

"就像60後、70後堅信炒股賺錢一樣,也就是95後、00後相信這些潮鞋、盲盒能增值。"

一位不具名資深黃牛告訴懂懂筆記,炒鞋,從一開始就是一些炒家、平臺、資本針對年輕消費者設下的投資圈套,盲盒也是一樣。無論是潮鞋,還是盲盒,都不具備投資價值。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任何投資品都有共同的特徵,那就是能夠鑑別真偽。是否能鑑別真假,是物品有無投資價值的首要前提。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各類潮鞋、盲盒公仔,都很難鑑定真偽,甚至是魚龍混雜。

"之前收藏潮鞋的人有一些,但都是小眾愛好。2018年開始突然間就都流行起來了,你想想背後的故事。"這位黃牛透露,之所以潮鞋、盲盒等商品會一夜之間成為網絡熱議話題,背後都是有機構在推動,這些機構包括品牌代理商、潮流平臺和一些資本機構等。

各方的目的十分簡單:通過話題的營銷,形成消費潮流,通過抬高相關產品的市場價值從中獲益,"我也是跟在這些(機構)背後,順路賺點小錢而已,去年最火的時候還要僱人,參與搶號、排隊買鞋呢。"

"如果是最早入場的,還能賺到大錢,但那也是極個別的案例。被網絡一炒作,還成了大家的勵志故事了。"實際上,包括黃牛黨、商家、機構都會在社交平臺大肆轉發這樣的勵志故事,只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從而加入到炒鞋、炒盲盒的行列當中。

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也接觸了一些95後、00後年輕炒家,其實都是看了網上的故事加入炒客大軍的,"雖然是跟風買鞋,但自己都不這麼認為。都覺得是自己看新聞和消息後經過獨立思考,才決定了投資的舉動,相當執拗。"

當然,如今很多95後、00後不怕投資失敗,也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因為最後即便失敗,也有父母兜底。這也是為何機構、黃牛黨從一開始便針對這個消費群體"下手"的原因之一。

而在炒物經濟中,真正"肥"了的除了炒作潮鞋價值的平臺,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還有就是製假販假的不法分子。尤其是潮鞋市場中,一直充斥著大量以假亂真的"莆田鞋"。這樣的商品,怎麼可能具有投資價值、增值空間?

【結束語】

2020年新年之後的潮鞋市場,依舊會有一些噱頭和炒作在等待著年輕人入局。90後、95後炒鞋者,以及00後的炒盲盒同學們,可能仍會有篤信炒作這些物品可以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收益的人。殊不知,從一開始潮鞋、甚至炒盲盒就成為了一場資本遊戲,一入迷局,你就會成為別人無法叫醒的"裝睡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