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古人的智慧,饅頭的由來

饅頭是現如今很多中國人的主食,尤其是愛吃麵食的北方家庭,隔三差五的就要蒸一鍋饅頭。饅頭的製作方法簡單方便,先將麵粉用水和勻,靜置發酵後揉成麵糰,再放入籠屜中蒸熟,香噴噴的饅頭便可以出鍋了。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大道至簡,饅頭的製作方法充分體現了中國先人的智慧,相較於西方直接用火爐烤制面包,我們通過發明的陶器,學會利用水蒸氣作為烹飪介質,在避免烤焦食物的同時,又獲得了蓬鬆的口感,不得不說這是世界烹飪史上的一大進步。有關於饅頭的發明,還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相傳在三國時期,西蜀諸葛丞相在平定南方蠻夷叛亂時,遇到洶湧的江水阻撓部隊前進,為了順利過河,諸葛亮便帥眾人祭祀河神。在古代祭祀河神往往要用活人生祭,為了避免犧牲無辜的百姓,諸葛丞相便命人用麵糰揉成人頭的模樣,再在其中填入牛羊肉做餡料,用來替代人頭祭祀河神,這便是饅頭的由來。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所以古人吃的饅頭是有肉餡兒的,那麼為何我們現代人吃的饅頭,裡面的肉餡兒卻沒了呢?這還要從中國宋朝說起。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饅頭的改變,要從宋朝美食大爆發的年代說起

宋朝作為中國古代經濟空前繁盛,物質生活迅速發展的一個時期,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極大提高,尤其在吃的上面,猶如百花齊放,誕生了無數令現代人都羨慕不已的美食。所以現如今,一旦談到中國傳統美食,大部分都離不開宋朝,它們或是誕生於宋代,或是在宋朝發生兩重大改變,饅頭便屬於後者。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在宋朝以前,饅頭的餡料主要是牛羊肉,不過這種單一的口味已經無法滿足宋朝人對於美食的追求,於是在當時陸陸續續出現了諸如生餡饅頭、雜色煎花饅頭、筍肉饅頭、豬肉饅頭、蟹黃饅頭、灌漿饅頭和糖肉饅頭等新式餡料的饅頭(摘自《夢粱錄》)。

隨著餡料種類的豐富,食物名稱上也變得多樣,這就好比現如今很多商家為了博人眼球,吸引客戶的注意力,會在給商品起名字上格外推陳出新。所以在描寫北宋生活的《清異錄》中,便出現了關於包子的記載:

五代汴梁閶闔門外有‘張手美家’食館,以賣節令食物為主,伏日有一款‘綠荷包子。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從名字上我們可以看出,綠荷包子很可能是以有清涼解暑效果的荷葉作為餡料的素餡包子。在這一時期,饅頭的餡料偏重於肉食,包子的餡料偏重於素食,二者並沒有嚴格界限,偶爾也出現通用或混用的情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北宋人們口中所說的饅頭是有肉餡兒的。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肉餡是如何變沒的?背後的心酸故事

靖康之難(1126年-1127年)以後,新建立的南宋喪失了北方大量土地,尤其是用來放牧的草場,加上連年戰亂,南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貿易往來也變得時有時無,這使得整個國家的牛羊肉來源急劇減少,要知道羊肉是當時人們的主要肉食來源,其次是牛肉,再次才是豬肉。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但在南宋初年,民間家豬的飼養規模還很小,想要提高產量替代羊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效果的。所以當時整個國家都很缺肉,甚至飯館兒也出現沒有多少肉食可做餡料的窘境。饅頭作為老百姓的主食之一,又不能不做,店家只好將原本的肉餡兒放得越來越少,甚至乾脆就不放餡料了。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這一時期,從北方逃到南方的宋朝百姓,開始無比懷念北宋的幸福生活,我們之前提到的《夢粱錄》,以及另一本很有名的《東京夢華錄》,都創作於這一時期,文人將對前朝繁華的市井生活寄託於文字之間,而作為普通百姓,將手中餡料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餡料的麵食依舊稱之為饅頭,同樣也是表達一種對前朝的思念,以及靖康之難中遇難親人的緬懷。

雖然沒有了餡料,但心中卻是滿是心酸,五味雜陳。

與此同時,以素餡為主的包子,開始廣泛流行起來,此消彼長之下,人們漸漸便將沒有下料的稱之為饅頭,有餡兒料的統稱為包子。當然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且有所反覆的,比如現如今,一部分南方人仍然將有下料的稱之為饅頭,從中我們或許也可以找到饅頭餡兒要失去的另一個原因。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後,對中原文化並未全盤接受,依然保留了很多遊牧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特點,,連帶對中原人的飲食文化也多有保留,所以元朝統治者和貴族,很容易將饅頭和包子弄混,更很難分清楚,究竟哪個有餡料?又擁有怎樣的餡料?

所以為了方便,這些人或許便將沒有餡料的統稱為饅頭,有餡兒料的統稱為包子。這一假想也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何現如今北方人口中的饅頭肯定是沒有餡兒料的,包子肯定是有餡兒要的,而一部分南方人就保留了傳統。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無外乎在南宋末年,廣東福建等地區是宋朝遺民最後聚居地,在宋朝覆滅後,這些後人依舊將一部分習俗和文化傳承下來。

《夢粱錄》(宋)吳自牧

《清異錄》(宋)陶谷撰

透過饅頭和包子名稱的演變,來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