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如果某一天有人突然告訴你,你所經歷的人生其實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你會作何感想?


電影主人公楚門近期接二連三遭遇怪事:先是在街道上遇到自己幼年時死於船難的父親,剛要上前相認,父親卻被陌生人迅速架走;接著汽車廣播串臺傳出了演播現場的指揮聲,彷彿有人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然後他驚奇地發現,在打開的電梯大門後面什麼也沒有,還沒弄清原委就被大廈保安匆匆驅逐。楚門越發感覺自己陷入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對周圍的一切開始產生了懷疑。

他想要逃離這個一直生活的海景島,但一切似乎都被安排好了一樣,機票售罄、長途汽車拋錨、開私家車也遇到交通堵塞等各種阻攔而不得不被迫折返。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居然也叫得出自己的名字。


《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全世界都知道這是一場大型真人生活直播秀,只有楚門一人被矇在鼓裡,不知道自己始終生活在隱式攝像機的鏡頭之下,還以為只是和芸芸眾生一樣,平凡地過著自己的人生。


楚門從一出生就被放置在海景島這個全球最大的實景攝影棚中,他的父母、妻子、甚至於一起長大最信任最要好的朋友,以及身邊來來往往的路人都是節目組僱來配合他人生表演的演員。導演按照設定好的劇本干預著楚門的成長和生活,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長大後的楚門離開攝影棚。楚門從小的夢想是當個麥哲倫那樣的探險家,於是節目組就設計了父親因他對於行船的執著而被海水淹死的橋段,讓他對水產生恐懼,徹底打消冒險的念頭。所有的演員都“苦心孤詣”地攜手欺騙楚門,令他與真相隔絕。


當楚門克服畏水心理,不顧一切揚帆起航,很快就撞到了“世界的盡頭”——攝影棚的佈景板牆。他問導演:“我是誰?一切都是假的?”導演回答:“你是明星。你,是真的。”

在導演眼中,楚門早已不再是個活生生的人,而是自己傾心塑造的成功角色。


《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而鏡頭外的觀眾非但沒有對攝製組剝奪楚門正常生活、侵犯楚門人權的行為做出反對和制止,反而為這部真人大秀的精彩生動而沉醉著迷,失去了道德正義感,更加鼓舞了節目組對於楚門的拘禁和操控,成為推波助瀾、謀殺楚門人生的幫兇。


這場畸形的鬧劇反映了集體狂歡下的智力喪失。社會心理學家勒龐表示,當有著鮮明個性特徵的個人融入到群體之後,他獨特的思想、情感會隨之湮滅,最終被群體的認知所取代。個體的情緒逐漸走向簡單極端,行為趨於一致,即所謂心智歸一。大家不再提出異議,丟失了最基本的判斷力,表現出對於群體意見的篤信和盲從。


《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在影片中,人們一旦成為楚門秀的演員或受眾之一,便在攝製組的威權引導下,接受並認可了這樣一種節目錄制的形式。由於受到大家廣泛追捧,楚門秀熱播了三十年,也讓節目組賺得盆滿缽滿。雖然也有以絲薇婭為代表的極少數人對此事表示憤慨,試圖告知楚門真相,但他們就像指出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一樣,微弱的真話無法戰勝群體性的理性出走。


電視臺採訪製作人:楚門為什麼從沒發現真相?製作人解釋,每個人都會接受眼前的世界。而對楚門而言,在生命的開端就被灌輸進了一個指鹿為馬的謊言,他原本從未獲得過分辨真假的能力。製作人不僅不對自己在楚門身上的所作所為感到愧疚,甚至認為是自己讓楚門避開了真實但病態的世界,在自己一手打造的理想國度裡過上正常的生活,實乃公德一件。這種想法本身不僅荒謬至極,而且顛倒黑白。


《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影片的最後,楚門走出了演出棚,觀眾們為之歡呼不已。他的離開對大家來說,不過意味著一部追了三十年的真人秀的圓滿落幕,又到了該尋找下一個節目的時候。卻並沒有人真正關心過被節目深深傷害了的楚門,他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楚門的前半生在社會的集體麻木中完全犧牲了,既滿足了大眾的窺視欲和好奇心,又滿足了製作人對於收視率和利益的追求。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都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輕易被群體的想法所牽制和左右。對錯真假不以支持人數的多少而區分,時刻保持理性和懷疑,才能避免更多楚門的悲劇。



用今日頭條APP搜索“楚門的世界”,觀看原版電影或瞭解更多詳情!



《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楚門的世界》:群體性失智下的畸形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