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黄文化·紫檀 001

紫檀文化说,且从紫檀开始。


简单说说紫檀吧。

中华文字中最早出现的"檀"字见于《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这段话说的是伐木,砍树。

《诗经》收集的文字出自黄河流域,年代春秋,两千多年前的东周。

黄河流域的檀,与后来世代流传的紫檀,大概不可以混为一谈。


有人说《诗经·伐檀》里的就是紫檀,我觉得这样讲就牵强了,非要说这就是紫檀,大概算是强说。


接着来,继续。


《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檀”


这也是出自《诗经》,“郑风”的“风”,就是后来褒义词的风骚的风,北风南骚,说的是北方黄河流域《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与南方长江流域《离骚》的骚,风骚本意是很美好的文艺。“郑风”是《诗经》中十五国风之一,出自郑国。


顺便说一句:国从前不是那么高大上,周天子之下,好多好多的国。打打杀杀到了战国,大的国还有七个,所谓战国七雄,小的更多。那个年代说爱国,和爱本乡本庄本村本屯没太大区别。


扯远了。

反正春秋战国年代的“檀”,大概是不可以强说就是“紫檀”的。

黄河流域不出产紫檀。或者准确地说:《诗经》所在的那一片土地,不长紫檀。


或许有人硬要说,现在的黄河流域没紫檀,不等于上古时代的春秋战国就没有,也许是后来兵荒马乱绝了种的可能性么。。。须有。


这样的“么须有”就不探讨了吧。地上绝了种,地下有没有化石?

刨出来证据了再说。


史学大师傅斯年先生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无征不信,孤证不立。


所以,《诗经》里的“檀”,稳妥合理的理解,还是先不要一刀切地划做紫檀。


这是说“檀”,紫檀的发端。


林海微澜20200405


紫黄文化·紫檀 001

(紫檀的牛毛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