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公司機器人佈局又下一城,與伯克希爾格雷達成協議

近日,軟銀公司(SoftBank)與倉儲機器人公司伯克希爾格雷(Berkshire Grey)達成了一項新的協議。這筆交易將增加軟銀不斷擴張的機器人產品系列,旗下擁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產品,其中包括人形機器人Pepper和Nao,以及仿動物機器人BigDog和Spot。

伯克希爾格雷是一家倉儲機器人公司,致力於為零售商提供倉儲機器人,幫助它們在自動化倉儲運營上跟上在線零售巨頭亞馬遜的步伐。


軟銀公司機器人佈局又下一城,與伯克希爾格雷達成協議


伯克希爾格雷總部位於波士頓郊外,由室內真空吸塵器製造商iRobot的前首席技術Tom Wagner於2013年創辦。該團隊人員的來自Kiva Systems、優步、特斯拉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知名企業機構。其中Kiva Systems於2012年被亞馬遜斥資7.75億美元收購,Kiva公司是一家在倉庫周圍運送貨架的機器人公司,隨後亞馬遜將之更名為亞馬遜機器人(Amazon Robotics)。

在訪問了一家零售配送中心後, Wagner發現很多零售商似乎沒有意識到,在競爭激烈的快遞業務中, 機器人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為此他成立了這家公司。

截止到去年年底,伯克希爾格雷從五年的秘密研發中脫穎而出。其公司網站列出了來自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Khosla Ventures和Canaan Partners的董事會成員和顧問的投資者。

Wagner在談到這個行業時說: "這是一個勞動非常密集型的行業,而這些工作本身並不是人們所追求的。"

看似這是個輕描淡寫的說法,卻一語道破了零售倉庫工作,對體力要求很高, 工資卻很低的事實。即使在自動化時代, 很多公司也常常難以找到足夠的工人。

不僅如此,該工作還面臨著員工對低工資、剝削性和不安全環境的不斷批判。亞馬遜在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曾出現,工人在輪班時走出來抗議情況。

至今為止,亞馬遜和其他零售商的倉庫,仍然使用人來揀取物品,而機器人想要像人手一樣去輕鬆地抓住燈泡, 對機器人技術而言是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而伯克希爾格雷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生產的機器人,可有效替代人,並解決這些麻煩。

伯克希爾格雷首席科學家、專門研究抓地力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馬特·梅森表示, 關鍵的技術突破是吸盤。

梅森和伯克希爾格雷的一百多名員工在一個研發實驗室裡,他們設計了一個系統。使用與人工智能軟件連接的攝像機掃描和識別每個物體, 驗證它屬於運輸隊列, 並確定在哪裡抓住它。該軟件指導一個機器人手臂與一個靈活位於手臂底部的吸盤, 並搭配一個空氣壓縮機, 以形成一個真空吸力, 從FlexBot的托盤上提起物品,並將其扔在一個用於運輸的盒子裡。


軟銀公司機器人佈局又下一城,與伯克希爾格雷達成協議


Wagner表示,伯克希爾格雷的機器人系統超越了亞馬遜的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在進行揀選、包裝和運送大多數物品時,通常沒有任何人與人接觸的過程。這些被稱為 FlexBots 的小型機器人就像小型自駕遊車一樣, 在貨架下拉起, 並將裝滿貨物的塑料小箱推上他們的平臺。然後, 機器人將週轉箱帶到機器人手臂下, 抓住物品並將其放置在運輸週轉箱中, 然後由另一組機器人手臂和傳送帶進行分類。

在技術為王的時代,讓伯克希爾格雷的機器人產品大受歡迎。

據悉,伯克希爾格雷已經簽約了多家大型零售和運輸公司, 其客戶已經將揀選商品的人工成本降低了多達80%。

未來,即使伯克希爾格雷對亞馬遜機器人的技術優勢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但目前其機器人可能是其他零售商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