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曾反思“聯想做錯了什麼?”有血性的企業家都懂得自我批評

“面對失誤,聯想一定要有一個非常虛心的態度,要直面現實,要認真的、反覆的覆盤,去尋找自己的問題。”——柳傳志


柳傳志曾反思“聯想做錯了什麼?”有血性的企業家都懂得自我批評

作為聯想的創始人、中國“企業教父”,每當有人向柳傳志求取經驗,他常會提醒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覆盤——

每當企業經歷的重大事件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最好都再重新演練一番,看最初的目標是什麼,操作的正確不正確,邊界條件是否有變化,這樣才能取得真正的收穫。

1984年,聯想搭乘改革開放的東風緊握良好的時機崛起,而緊跟著柳傳志就意識到,在積累資金的同時,維護領導者的名譽與公司的聲譽也至關重要,人品低劣者在圈子裡將無法立足,不義之財也會讓公司未來難以生存。1986年前後,在沒有代理資質的前提下,聯想曾從國外轉手賣出過一臺工作站,這臺工作站出售後有了問題,而客戶卻無法退貨。後來在一次展會上,公司高層遇到客戶,主動把款項如數退還給對方並誠懇道歉。

“我看重的聲譽是什麼?不是富有、光宗耀祖,而是一個人要有擔當敢負責。今天,聯想整體還是這個風格,不會去做損人利己的事情,這就是聯想積累的價值觀。”

在柳傳志的記憶裡,另一次讓他印象深刻的犯錯是在1993年,當時公司上下全都在為聯想在香港上市忙碌,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被拋在腦後。沒想到接下來的一年出現外資企業大舉進入中國,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讓聯想應對不暇,差點出大簍子。事後柳傳志反省了很長時間,他開始明白CEO必須得提升自己的高度,要能看清所處的商業環境,然後帶領公司向長遠發展。他說:“不但要把企業做強,還要把企業做長。”

今日的聯想仍然在創造著可觀的利潤,但作為最早進入計算機、互聯網領域的公司之一,它卻沒能成為BAT,在這一點上,柳傳志坦誠地承認自己當時戰略制定能力還不成熟——目光只看到河對岸的蘋果樹,全心想要渡河過去,卻沒留意到回頭身後就有更好的果樹,有更好的蘋果。他也總結了聯想沒能成為BAT的原因:

第一是缺乏毅力;第二是公司在穩定後失去了理想和願景;第三則是適應變化的能力比較差。

在多維不確定的時代,聯想一方面要為利潤服務,一方面又要滿足國人希望它有更多社會擔當的要求。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艱難重疊對掌控企業方向的領導人有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嚴苛的要求。現在聯想依然有著穩定的營收規模,但從外部環境看,仍然危機四伏。不過,我們也許不必對柳傳志有更多擔心,因為他反覆提起過閱讀《曾國藩》:

第一, 屢敗屢戰。

第二, 有自知之明。

第三, 能夠覆盤。

第四, 選擇跟自己有關的,能用得上的方法。

放眼企業界,任正非、柳傳正、張瑞敏等傑出的企業家,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善於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出了錯誤及時反省、止損。這是作為企業家的一種品質,這種品質推動企業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