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曾反思“联想做错了什么?”有血性的企业家都懂得自我批评

“面对失误,联想一定要有一个非常虚心的态度,要直面现实,要认真的、反复的复盘,去寻找自己的问题。”——柳传志


柳传志曾反思“联想做错了什么?”有血性的企业家都懂得自我批评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中国“企业教父”,每当有人向柳传志求取经验,他常会提醒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复盘——

每当企业经历的重大事件过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好都再重新演练一番,看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操作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收获。

1984年,联想搭乘改革开放的东风紧握良好的时机崛起,而紧跟着柳传志就意识到,在积累资金的同时,维护领导者的名誉与公司的声誉也至关重要,人品低劣者在圈子里将无法立足,不义之财也会让公司未来难以生存。1986年前后,在没有代理资质的前提下,联想曾从国外转手卖出过一台工作站,这台工作站出售后有了问题,而客户却无法退货。后来在一次展会上,公司高层遇到客户,主动把款项如数退还给对方并诚恳道歉。

“我看重的声誉是什么?不是富有、光宗耀祖,而是一个人要有担当敢负责。今天,联想整体还是这个风格,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就是联想积累的价值观。”

在柳传志的记忆里,另一次让他印象深刻的犯错是在1993年,当时公司上下全都在为联想在香港上市忙碌,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被抛在脑后。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年出现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让联想应对不暇,差点出大篓子。事后柳传志反省了很长时间,他开始明白CEO必须得提升自己的高度,要能看清所处的商业环境,然后带领公司向长远发展。他说:“不但要把企业做强,还要把企业做长。”

今日的联想仍然在创造着可观的利润,但作为最早进入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公司之一,它却没能成为BAT,在这一点上,柳传志坦诚地承认自己当时战略制定能力还不成熟——目光只看到河对岸的苹果树,全心想要渡河过去,却没留意到回头身后就有更好的果树,有更好的苹果。他也总结了联想没能成为BAT的原因:

第一是缺乏毅力;第二是公司在稳定后失去了理想和愿景;第三则是适应变化的能力比较差。

在多维不确定的时代,联想一方面要为利润服务,一方面又要满足国人希望它有更多社会担当的要求。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艰难重叠对掌控企业方向的领导人有比以往任何时刻都严苛的要求。现在联想依然有着稳定的营收规模,但从外部环境看,仍然危机四伏。不过,我们也许不必对柳传志有更多担心,因为他反复提起过阅读《曾国藩》:

第一, 屡败屡战。

第二, 有自知之明。

第三, 能够复盘。

第四, 选择跟自己有关的,能用得上的方法。

放眼企业界,任正非、柳传正、张瑞敏等杰出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善于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出了错误及时反省、止损。这是作为企业家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