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两宋时期,家具的种类又有所增加。有床、榻、桌、案、椅、凳、绣墩箱、柜、衣架、巾架、曲足盆架、屏风和镜台等,南北朝时盛行的三足凭几和腋下几在这时也还在使用。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宋代还出现了专用家具,如弹琴用的琴桌、对弈用的棋桌、筵享用的宴桌以及专为摆设花卉盆景用的高花几等。家具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仅桌子一项就有正方形、长方形、长条形、圆形、半圆形等,此外还有炕桌、炕几等。凳类有方凳、圆凳、月牙発、长条発以及花鼓墩、藤墩等椅类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太师椅等。

宋代发明的“燕几”,曾轰动时,当时各仕宦大家贵族为装点园林,竞相仿造,有人还写出介绍燕几的专书《燕几图》。

这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家具专书,它详细介绍了燕几的特点、制作方法和各种组合形式。燕几,即宴几。由七件长短不同的长条桌组成,有特定的比例和规格。它的突出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根据实际需要,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长可方,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宋代家具在制作手法上也有了不少的变化,各种装饰手法开始使用,如束腰做法。束腰也作缩腰,早在唐代初期即有使用,但不普遍。进人宋代以后,这种做法才得到普遍应用。

其他如马蹄足、云头足、蚂蚱腿、莲花托等线脚装饰,还有牙板、罗锅枨、矮老、霸王枨、托泥、茶盅脚等各式结构部件以及侧脚、收分等造型特点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山西明应王殿壁画《卖鱼图》中的方桌,不但有桌牙,而且用了双罗锅枨和茶盅脚,四腿作葫芦形,这种形式现代只有用车床才能加工出来。这说明中国在宋元时期,已开始使用机械来加工家具部件。

宋代李公蘭《高会学琴图》中的琴桌,既作出内翻马蹄、又有托泥。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宋微宗《听琴图》中的琴桌,还作出音箱,弹琴时琴音在音箱中引起共鸣,以提高琴声的音色效果,琴桌四面的镶板还描绘着精美的花纹。

宋代《梧阴清暇图》《十八学士图》中的家具以及河北钜鹿出土的宋代长方桌、靠背椅等,都有明显的侧脚和收分。郑州南关外北宋墓室砖雕家具衣架上出现了矮柱(即矮老)。辽宁朝阳金代墓室壁画中的方桌,横枨与桌牙之间用了两组双矮老,桌腿下段两侧饰两层云纹抱腿牙。

《梧阴清暇图》中的长方桌足下有蹼。这些都是家具趋向美观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经验的丰富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家具在造型、结构方面开始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有些不合理的和不适用的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如缩面桌(一种桌面小于四面桌牙的家具)、凭几等。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总之宋代是家具艺术的繁荣时期,家具趋向多样化,虽然和明代完美的家具相比它还不算完全成熟,但却为后来明式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宋时期的家具风格,大体还保留着唐五代的遗风。表现最明显的是床榻,这时的床榻,大多无围子,俗称四面床。如南宋《白描罗汉册》中第一幅罗汉所坐的禅床,李公麟《高会学琴图》中弹琴人所坐炕榻,《维摩像》《梧阴清暇图》《槐荫消夏图》《宫沼纳凉图》《白描大士图》中的坐,均都没有围子,在使用这些床梮时,仍须辅以凭几和隐囊。其他种类的家具如《高会学琴图》《会昌九老图》中的椅子,《梧阴清暇图》中的长方桌等,式样都较新颖。有的家具形式,我们还很难为其确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如《十八学士图》中的椅子,即是一例。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宋代时,砖室墓墙壁多浮雕和彩绘各种家具形象、出土的家具模型也较多,但因砖雕受各种条件限制,雕刻比较简单,模型专为陪葬,制作也较为粗糙。从众多的资料来看,宋代家具品种齐全,应用空前普及,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应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描绘。当时市肆小店内摆放的家具,以长方桌、长条桌、长条凳为主,而仕宦大家或有名望的人家中多置交椅。在

《清明上河图》末端赵太丞家就摆放着交椅。这种交椅,在当时是家具中的高档货,一般平民百姓是无资格使用的。在皇家官廷,统治阶级还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档家具,如宋代帝后像中的椅子,从其外形看,用料粗壮,装饰华丽,属于装饰性较强的家具类型。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宋代家具中也有较为简装饰性较强的家具类型。宋代家具中也有较为简练、朴素的类型,艺术性也较高,如河北钜鹿出土的宋代家具、《会昌九老图》中的圈椅,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可以体现宋代家具艺术的水平。

可以说,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能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明代家具正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去粗取精,逐步趋于科学实用,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亚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品读宋画:宋代家具如何会趋向多样化,又为艺术的繁荣怎样加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