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堪稱文化產業的楷模


洛陽牡丹,堪稱文化產業的楷模


牡丹是洛陽古今通用的名片。

古:

《群芳譜》曰:“唐宋時,洛陽之花為天下冠,故牡丹竟名洛陽花。”可見北宋時期牡丹獲得最高的推崇,成就“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美名,那時洛人獨稱牡丹為“花”,而決不會與它花混淆,發生誤解。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遊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帟,笙歌之聲相聞……至落花乃罷。……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由此可見,古洛陽和牡丹緊緊聯繫在一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錦上添花。

今:

在1959年,周總理蒞臨洛陽檢查的時候,瞭解到洛陽牡丹的情況後,當即批示:“牡丹花是我們傳統名花,牡丹花大氣,華貴,富麗華美,是我國繁榮昌盛的標誌,必須抓緊搶救。”而且,周總理示:“洛陽市廣建花園,大力種植牡丹花,促進牡丹花發展。”

第二年,劉少奇主席在調研洛陽時談到,要把培育牡丹譽為“美麗的事業”,而要不斷擴大牡丹品種。

洛陽政府立即制定方案,洛陽牡丹實現了迅速的恢復與發展。洛陽市內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大力種植,繁育牡丹花卉,不斷擴大牡丹新品種,而且在城市公共綠地上也大力種植牡丹花。由於經濟不斷髮展,我國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開以及旅遊產業的迅速發展,洛陽牡丹旅遊產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進步。

以上,也讓牡丹成為洛陽文化產業中的一部分而萌芽

1983年,洛陽市舉辦第一屆牡丹花會時,只有王城公園、牡丹公園等地種植的數千株牡丹,遠不能滿足節會期間眾多的觀賞需要。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洛陽市上下更加重視研究牡丹的繁育和栽培工作,牡丹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洛陽牡丹,堪稱文化產業的楷模

洛陽牡丹文化產業的歷程


早在1947年,歐洲學者就提出了文化產業的概念,長久以來,對於文化產業的研究,猶如摸石過河,還是處於比較模糊的認識,不過,有兩個觀點是受大部分人的推崇。

日本學者松下遊冶郎提出,文化產業是提供文化產品,創造與消費文化服務的產業。美國曼徹斯特學院文化研究所奧康納教授提出,文化產業表示生產與銷售符號性標誌產品,而且商品的文化價值直接決定市場商業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漸和世界的各個方面接軌,國際上新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方向。於是,文化產業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解決溫飽問題後,人們對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各地開始不遺餘力的宣傳本地文化,而節會活動是首當其衝的手段,節會宣傳文化同時,又能介紹相關產品,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刺激消費,可謂一舉多得,經濟與社會的效益雙提高。


應該看到,一些地方節會卻陷入了一種“節會搭臺、勞民傷財、政績展示、經濟不濟”的狀況。與此相比,洛陽牡丹文化節則因成功的舉辦而令人矚目,成為了著名的節會品牌。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列全國四大名會之一。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更名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取得如此佳績不得不令人讚賞。

2012年第30屆牡丹花會歷時30天,此次文化節共接待遊客196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5. 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 3%, 23. 5%。接待入境遊客16. 35萬人次,旅遊創匯396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25%, 25%。旅遊景區接待遊客1689. 5萬人次,同比增長24. 5%。

洛陽牡丹,堪稱文化產業的楷模


洛陽牡丹節成功經驗值得學習


一個節會成功舉辦一與否就在於其是否能夠最好的展示並傳承本地區文化。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悠久歷史和濃郁的牡丹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是節會活動中的核心與靈魂。

近年來,藉著洛陽牡丹花會的發展契機,牡丹種植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2010年,洛陽市將“牡丹為媒”確定為魅力城市發展定位之一,並同步啟動打造牡丹花都工程。洛陽市委農工委牡丹辦相關資料表明,2011年共增植牡丹53. 7萬株,總的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截止到2012年增植牡丹27萬多株,總數突破80萬株,牡丹栽植面積達到11萬畝,總面積是2010年的5倍。在擴大城市區牡丹配植比例的同時,打造特色牡丹觀賞園,共12家各具特色的牡丹觀賞園供遊人賞花,真可謂琳琅滿目,“人在花中游”。

只談文化,沒有實體支撐,一切將是空中樓閣,洛陽把牡丹花做好,做實,為牡丹文化乃至牡丹文化節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洛陽牡丹節才能起飛。

洛陽牡丹,堪稱文化產業的楷模


洛陽牡丹花會的成功給其他節會的舉辦帶來了普遍的經驗和啟示。相比有些勞民傷財作為政府形象工程出現的節會,洛陽牡丹文化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績是令人滿意的。因而探析其產業化發展成功原因,有著極佳的現實意義,可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我國節會向產業化發展的成功路徑。節會活動想要舉辦成功必須加大對本地區文化的挖掘力度,無論國內或國外成功的節會活動大都極力展示本地區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只有地區獨特文化元素的節會活動,才會是具有吸引力的。成功的節會活動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又能促進地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支撐。

雖然聽聞因為疫情,今年的洛陽牡丹節取消,但不妨礙洛陽牡丹節的楷模地位。作為節會的優秀作業,其他地方還是應該抄一下。


洛陽牡丹,堪稱文化產業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