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文|吾恩淇


盛如蘭,盛家的四個女兒裡唯一嫁給愛情的姑娘。

我眼裡的盛如蘭,性格橫衝直撞,敢愛敢恨,還很倔強。這樣的人,大都是單純的。

我看《知否》原著時,每每讀到盛如蘭的章節時,都會被她直爽的性格所吸引。當我看到她幹一些盛明蘭根本不敢幹的衝動事時,我的心情都跟著愉悅起來了。

盛如蘭,真的是那種能讓人看了就覺得開心的女子。

也許正是因為盛明蘭的這種性格,也註定了她在婚後也能幸福吧。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盛如蘭有自己的堅持。

盛家的姐妹裡,除了華蘭早嫁,其他三個女兒在選擇夫婿的這件事情上:盛墨蘭一心想要嫁進高門大戶,她認為自己餘生的光耀和幸福要靠男人的地位所決定;盛明蘭一心想嫁給能讓活得輕鬆自在的男人,所以她覺得賀弘文是最適合她的;而盛如蘭,一心只想嫁給愛情,那就是她愛上的男人,文炎敬。

盛如蘭神經大條,且只有一根。她沒有墨蘭、明蘭那麼多的花花心思。她覺得,她的敬哥哥人品好,對她也好,就夠了。

要知道,文炎敬最初是盛紘給盛墨蘭挑的夫婿。可人家盛墨蘭根本看不上,盛如蘭卻把他當成了寶。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她不在乎文炎敬家境貧寒,不在乎未來會面對一個素質低又刻薄的婆婆,她只想,自己能嫁給那個和她彼此相愛的男人,此生便無憾了。

為了文炎敬,盛如蘭連顧廷燁這樣高門大戶的王孫公子都不放在眼裡。

盛如蘭知道顧廷燁向她的大姐夫提親,說要娶盛家嫡女時,她的天都塌了。盛明蘭見到她時,她哭得不成樣子。

原著裡這樣寫的:“只如蘭一人伏在桌上哭,本來她已沒什麼哭聲了,捏著一方帕子抽泣,她一見明蘭來了,立刻撲上來,一把捉住明蘭高聲哭了起來。”

可見,盛如蘭是“多麼”地認為:自己太委屈了。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並且,她還跟盛明蘭發願說:“若不讓我嫁敬哥哥,我就一頭撞死,不然剪了頭髮當姑子去。”

這,就是盛如蘭。

真是純粹得不能再純粹了。

如果是別的女子在得知被顧廷燁這樣的男子看上,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如此傷心?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這是因為,盛如蘭知道錢財不能給她帶來真正的快樂。

盛如蘭是盛家嫡女,她身份尊貴,從小錦衣玉食,穿戴上也都是姐妹裡最好的。但唯獨一點,她從小就是被父母長輩忽視的那個。

她比不上大姐華蘭的榮華富貴,不如明蘭那般天生的惹人憐愛,就連那個身為庶女的盛墨蘭,也總能輕易搶走的她的風頭。所以從小到大,她的心理都是有空缺的。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從小被忽視的孩子,即使享受豐厚的物質條件,也彌補不了她內心因缺乏“存在感”而導致的情感缺陷。

所以,文炎敬給予盛如蘭的那種重視和喜愛,極大地填補了她內心的空缺。盛如蘭才發現,比起金尊玉貴的物質生活,她更在乎精神上的滿足。

這種滿足,才會讓她真的快樂。然而,一個懂得快樂生活的人,她定然不會是真“傻”的。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盛如蘭雖然愛文炎敬,但她卻不是“戀愛腦”。

盛如蘭有“愛情”,但她並沒有一心指望愛情而生活。她見識過林姨娘是如何挑撥她“父母不和”的,她也知道婚姻裡的殘酷,是多種多樣的。

所以她相信愛情,卻沒有指望愛情。

她和盛明蘭說:“太太自會給我置上厚厚的嫁妝,我有孃家撐腰,看文家人哪個敢來和我囉嗦。”

盛如蘭有自己的霸氣,這一點,她也她的生母王氏很像。

嫁妝豐厚讓她們的腰板變硬。但更重要的,是那種一定要“硬氣”的心態。否則,若如宥陽盛家嫡長女盛淑蘭一樣,即使有豐厚的嫁妝,還不是讓孫志高母子踩得翻不了身。

然而,盛如蘭不僅主意拿得定,她還甚是有“手段”。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利用自己的“傻”,把“哀兵”計策實施成功。

文家有個小丫環從小服侍文炎敬,在盛如蘭懷孕時,文老太太就想把那個小丫環提成文炎敬的通房丫頭。

盛如蘭自己思忖著,這樣絕對不行。

因為,她實在怕這種從小就培養的“感情”,會影響到她和文炎敬之間的夫妻關係。於是,她開始為自己籌謀。

盛如蘭見識過林姨娘在父親盛紘面前的示弱,可以不動一兵一草,就能輕鬆贏得勝利。所以這一次,她沒有哭鬧,而是使出了“哀兵”計策。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原著裡這樣寫的:“雨中哭泣,她只是個吃醋而茫然的小女子,深深愛戀丈夫不能自拔,因害怕丈夫變心,而不知如何是好,什麼規矩禮教,都忘諸腦後,只能像孩子一樣,躲在雨中偷哭。文炎敬果然大受感動,深覺自己三生有幸,怎麼也不能辜負這般深情厚意,次日便親自動手發嫁了那個丫頭,之後連如蘭從自己陪嫁丫頭中挑人出來作通房,他也沒去碰。”

可見,盛如蘭真是比她母親王氏高明多了。

她知道對她來說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一定要好好守護住的。她和文炎敬的這段婚姻來得並不容易,所以她定會倍加珍惜。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盛如蘭贏得了文炎敬的“愛”,也贏得他的“護”。

當她的婆婆文老太太刁難她時,文炎敬就會幫她說話:“你既看不上人家閨女,如何好意思住著人家宅子,趕緊搬出罷。”

她的婆婆便不敢多說什麼了。我看到這裡,真的為盛如蘭欣喜。

她不是真的“傻”。

她只是,一直都在用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去“拼”那個想要的人生罷了。傻,不過是她最好的保護傘。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古代女人的命運,很難掌握在自己手裡。而盛如蘭,憑著她那種倔強的“傻氣”,反而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兩點間直線最短。

盛如蘭利用“傻”,大大縮短了通往幸福的道路。所以我說,她哪裡是傻,她才是真真兒的“精明”。

人生路,漫漫長。有康莊大道,也會荊棘滿從。

面對未知的未來,人們自然會萌發一種恐懼心理。從而在對未來的選擇上猶豫不定,躑躅不前。最終錯失一些好的機會,然後抱憾終身。

《知否》原著盛如蘭式的“精明”:傻,是我走向成功的“保護傘”

莫言在《豐乳肥臀》裡寫道:“菜太多了,人不知該吃什麼菜,草太多了,羊不知該吃什麼草。”

意思是,太多選擇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與其在眾多選擇中迷茫、徘徊不定,還不如少點貪心,把握好自己已經認定好的事情,這樣,一旦機會來了,你才會在第一時間就能穩穩地抓住。

我們都該學學盛如蘭: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旦機會來臨,就死死抱住。並且在得到以後,又能好好地珍惜。

如果你也能做到這些,你想不幸福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