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彼得·弗兰科潘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宗教事件,之前一直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历史,刚好微信读书推荐了著有畅销巨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作者彼得·弗兰科潘的新书《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于是迫不及待地看了一遍。

彼得·弗兰科潘不愧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运用全新的史料,深刻地剖析了十字军东征这一狂热的宗教军事运动背后真实的权力游戏,也“顺便”让我第一次对十字军东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当然,历史上十字军东征发生了远不止一次,而彼得·弗兰科潘这本书则只关注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整个过程。

既然是探究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背后的动机,彼得·弗兰科潘在书的序言部分就提出了几个很深刻的问题。而我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小白”,根据书中的内容,按照自己的逻辑也同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争取一并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能够讲清楚。

“十字军”为什么叫“十字军”?

所有愿意加入东征的人们,“都受命在衣服上戴上一枚十字架,可用丝绸、黄金或更加简单的材料制成,以表示他们是上帝的战士,在行使他的意愿。”,因此,这支远征军被称为“十字军”。

“十字军”为什么要去东征?

11世纪90年代初,拜占庭帝国东部几乎全部被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攻占,其中包括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也沦陷了。各种传到西方的消息,都极力地描述突厥人对当地基督教徒的迫害,形容东方的基督教徒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拯救东方的基督教徒、拯救圣城耶路撒冷、赶走异教徒,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中部城镇克莱蒙发表演讲,“声情并茂地呼吁人们拿起武器,敦促善战的人们远征数千英里,前往圣城耶路撒冷。”——当然,这些都是表面原因(但又实实在在的激起了数以万计的骑士踏上了征程),而真实的原因则是来自拜占庭帝国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的求助。

拜占庭帝国皇帝为什么向罗马教皇求助呢?

1081年,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通过军事政变,篡夺了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之位。虽然在统治初期,阿莱克修斯打败了不断侵扰帝国西部的诺曼人和佩切涅格人,又借助与突厥人和苏丹缔结盟约暂时保证了帝国东方的稳固,还通过高度集权、提拔亲信盟友,把家族成员安排到拜占庭帝国各个重要位置上,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是,到了11世纪90年代,佩切涅格人对帝国西部的侵袭陡然加重,东部的突厥军事豪强也趁机起而反抗拜占庭帝国,被排除在权利圈之外的帝国贵族们也开始反抗阿莱克修斯皇帝的统治。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内忧外患导致拜占庭皇帝的统治突然变得风雨飘摇,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急需向外部求助来稳固帝国的统治。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彼得·弗兰科潘

拜占庭帝国

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什么会同意帮助拜占庭皇帝?

11世纪80年代时的西方教会处于分裂状态,教皇乌尔班二世在与敌教皇克莱芒三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乌尔班二世急于寻找更多的支持者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当时,罗马与君士坦丁堡正处于“东西教会大分裂”时期,乌尔班二世积极采取措施修复彼此的宿怨,“凭借着与君士坦丁堡实现和解,乌尔班二世有意将自己置于基督教世界领导者的位置上”。当1095年接到拜占庭帝国的求助消息时,教皇乌尔班二世敏锐地意识到一举统治教会的机会来了,“如果能把自己树立成信仰守护者的形象,并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联盟,那么他在整个教会的领袖地位就会更加稳固。”,于是,教皇乌尔班二世开始精神满满地招募人们组成一支远征军去东方抗击异教徒。

“前往耶路撒冷的武装朝圣被表述为关乎信仰的行为,而不是在规划一场军事运动。云集而来的骑士们是被为上帝服务的热情所驱动”,远征东方去拯救那里的基督教徒、拯救圣城耶路撒冷、获得精神上的救赎——虽然缺乏有效的组织,但十字军战士在激情、宗教狂热和对冒险的渴望的多重刺激下,终于在1099年7月15日攻陷了耶路撒冷。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彼得·弗兰科潘

十字军穿越欧洲的各条线路

十字军东征一路历尽千难万险、伤亡惨重,“据估计,西方的军队在到达耶路撒冷时,其规模仅剩出发时的三分之一。”,尽管最终凯旋而归的十字军战士获得了英雄的美誉,但最终全面的胜利是属于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的,正是通过十字军东征的胜利,拜占庭东方多个重要的城镇又重新回到了帝国的统治之下……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彼得·弗兰科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