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對現今80後和90後的父母來說,都是一件讓人頭疼不已的事。個人感覺教育孩子要分兩個階段,一個就是12歲以前的懵懂階段,一個就是12歲以後青春期階段,只要是在這兩個階段教育好自己孩子,那就會事半功倍。

咱們小時候往往會問父母一個問題,就是會問父母,我是怎麼來的,而父母往往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不是我親生的,你是我垃圾堆裡撿來的。現在的又多了說法,就是你是充話費送的。這樣一說弄得小孩子惶恐不安,父母看到孩子這樣還在那偷著樂?但是孩子則認為,自己真是垃圾箱裡撿來的,他當真了,就會去想自己到底是樓下那個垃圾箱裡撿來的。這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迴避性教育,才這麼說。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再有,父母很喜愛貶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你難看的,像個豬一樣,黑的像煤球一樣。但是孩子們最接受不了是當著外人貶損孩子,這樣更容易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時候怎麼辦呢?你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貶損你,是為了讓你更成熟,如果連這點話都接受不了,那將來走向社會你怎麼辦。這裡還是涉及到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就是“當面教子,背後教妻”,也就是當著別人的面教育自己的孩子才管用,讓他知道羞恥和錯誤。

現在動不動就爆出孩子因為受不了老師或父母的責備,而選擇跳樓、自殺的人倫慘劇。其實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是太敏感了,經不得別人說他,一說就不行。為了防止孩子將來以後做什麼事,就必須要在孩子12歲前做什麼事,怎麼說呢?就是要讓現在的孩子“脫敏”,就是對某一類不好的東西慢慢去適應,而不是一下子就接觸。聰明的父母會在孩子小的時候,以開玩笑的口吻來貶損他,或者就是急了直接吼他,他打小就開始適應了這種東西,他就會慢慢習慣,等到他長大或是青春期的時候,別人說他幾句,就沒什麼問題了。但現在是孩子就一個,父母家長在他小的時候就對他百依百順,等到了初中開始真正學習的時候,成績上不去,這時候父母急了,再去吼他,他就接受不了了。就是該跟孩子急的時候沒有急,等初中以後你再跟他急,他就會跟你對著幹,或是幹出出格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練就孩子的鈍感力,說白了就是練就一個厚臉皮。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我們小時候是捱罵、捱揍那是常有的事,我們才不會做出傻事,而且我們還會交流捱揍的經驗。當你父母打你屁股的時候,一定是先把屁股撅起來,然後隨著父母打你的時候把屁股縮回來,這樣可以減少打你的力量,不怎麼疼。再有就是大聲喊救命,這時候鄰居就會過來敲門,開門之後,鄰居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孩子該打,但是你也不能往死裡打,必定是孩子嘛,知道錯、知道疼就行了,這時候父母才會停手。以為當時的社會有這樣一層共識,棍棒底下出孝子嘛,而且孩子也不會因為父母打了他,而懷恨在心。

現在的孩子就是要經歷挫折教育,簡單說就是練就厚臉皮,讓孩子脫敏,有承受能力。但是現今的教育是一種放縱教育,對於這一塊學校老師都是躲著的。像古時候的私塾教育,你今天背不會課文,是要用戒尺當著你同學的面打你的手心的,誰背不會都要打手心,這樣你只會知恥而後勇,那種極端的事件就會很少發生。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裡一定要有樣東西,讓孩子感覺到害怕。當你的孩子犯了錯的時候一定要打,但家長要知道這個打的界限在哪裡。其實打小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對你要有敬畏之心,這個敬畏首先要讓孩子怕你,只有先怕了你,然後才能尊敬。為什麼孩子在學校裡尊敬老師,因為孩子是怕老師,所以在家裡首先要讓孩子怕你。我小時候最怕的就是家裡的電線,因為只要我一犯錯我媽就拿電線抽我。但是長大了我從來都沒有記恨過我的父母,像我結婚談戀愛什麼的,都是放縱我的,而我反而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給他立威。

當然現在不能隨便打孩子,但是你要讓你的孩子有一怕。這個打孩子的過程可以是雷聲大雨點小,怎麼說呢?就是當你特別生氣準備要打孩子的時候,你的氣勢一定要很足,足夠能嚇住他,但是打的結果可以很輕,你就是要讓他知道,他這麼做過界了是要捱揍的,讓孩子對你有敬畏之心。

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說話算數,比如答應了週六陪他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確實應為有事去不了,你要向他道歉,而且一定要把這個錯誤彌補回來。再比如說了這個玩具明天買,哪怕是孩子再哭鬧一定都是明天買,如果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了,那以後就要妥協無數次。

所以當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12歲以前,該說就得說、該吼就得吼、該裡規矩就要立規矩、該打就得打。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你給他說他還聽你的。不能錯過這個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而且孩子越小說越好,你像現在小孩看平板電腦,你就要立規矩,只能看半小時,看多就要收走,堅決不能在讓看。他要是對你動手,你要麼走開不理睬他,要麼你就揍他讓他知道疼。放下平板電腦後,你就要花時間陪他玩(誰讓孩子是你生的)。所以前邊一定要立規矩,要管教他,否則等到大了,你在給他立規矩他就不聽你的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當一個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他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時候你再管他就遲了,而且孩子這時候是有逆反心理的,跟家長的衝突肯定很大。那些管教孩子的方法最好都是在六歲之前,12歲之後父母再管教孩子是要示弱的。這時候你再跟他講道理他是不聽的,怎麼辦呢?你就可以冷眼看著他,你就跟他說,你看,你現在快成年了,你的問題我幫不上什麼忙,我覺得你應該可以管好你自己了。而且你還可以跟孩子來訴苦,你看我現在手頭這些事,讓我很煩,如果是你,你應該怎麼做,孩子這時候會想、就會給你出主意,反而能讓他更成熟。

好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慘劇往往發生在青春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開始了性發育,體內的內分泌紊亂了,因為以前沒有經歷過這個,所以最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激動,往往會做出出格的事。而我們的教育在這段時間也是最最關鍵的。你想呀,當你小的時候你是很幸福的,父母、爺爺奶奶都是寵著你的,但是當你到了初中、高中這六年,家長就開始跟你急,為什麼呢?因為六年之後你要高考了,而高考是你人生或是命運的轉折點,你要用這六年來抗你的一輩子,學習好那還行,但是學的不好了,家長肯定著急,這一急就容易跟孩子產生矛盾。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你教育孩子,首先說他話要少。12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嘮叨都是黃金,這時候他是聽你的。但是到了12歲以後的青春期,這時候你再對他嘮叨教育,他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12歲以後什麼都懂了,你說的就很難打動他了,而且搞不好說的都是已經說過千百遍的話。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你教育他就是點到為止,跟他說兩句就得了,轉身走開。或是你可以跟他商量著來,比如你給他說,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這麼這麼做,這樣做是不是更好呢?不能就直接教訓他“就你傻呀,你怎麼能這樣做呢”。這時候,你就跟他說三、五句轉身就走,孩子當時不能接受,但是事後他就會想你說的是對的。這樣做孩子反而會把你說的話當成一回事。父母當時就非要讓孩子承認自己錯了,他肯定不承認,而且肯定跟你對著幹。所以當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你要跟他說話,點到為止,或者你要跟他商量著來,他反而更容易接受你。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你最好是跟他多談談將來,比如你跟他說,我覺得你作文寫的不錯,以後可以當個編輯或是作者,或者是你動手能力強,將來可以做個高級技術工人,或者是你對電子物理感興趣,那以後你就可以在這方面工作。在高考的前夕,你就可以根據的他的特長來給他規劃好幾種以後發展的方向。這樣你的孩子也就不迷茫、不盲從了。但是現在的好多家長是不跟孩子談這個的,只在乎分數和名校,沒有給孩子真正的做出適合他的選擇。好多家長的孩子高考考了500多甚至600多分,但是不知道報哪個學校,只知道哪個大學好,就報哪個。這樣反而更不利於孩子的發展。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特長和喜好報考適合他的大學,你一定要抽出時間來給孩子做規劃,這是作為一個家長的責任。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孩子青春期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什麼呢?那就是早戀。遇到這種問題首先你要記得,一定要保持跟孩子的溝通渠道。當孩子青春期你跟他產生矛盾的時候,你要先站在他那邊,如果你跟孩子擰著幹,那孩子把他的大門一關,你跟孩子的溝通渠道就沒了,再也不知道他的想法。這時候你跟他說堅決不能這樣,要分手什麼的,孩子肯定跟你對著幹。其實你可以換個方法,如果是男孩你就跟他說,你今年13歲才喜歡女孩呀!那你也太晚了,你爸爸我12歲就喜歡女孩了。這時候你孩子肯定特感興趣,立馬就會問你怎麼回事呀?你給我說說唄,這樣溝通的渠道就打開了。過上幾天你再跟他說你的經歷,就是早戀這個事最後都沒有成的,還特別痛苦等等。這時候孩子就會記到心裡,他就會自己思考了,這早戀到底對不對,結果又是什麼。

如果是女孩你就跟她說,首先有人喜歡你,說明咱們女兒漂亮、可愛、招人疼。你先肯定她,然後再說,既然這個男孩喜歡你,那你可以問問他,能不能為了你報考同樣的大學,或是報考同一所城市的大學。你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看看他能為你付出多少,考驗他是否對你是真心的。以這種商量的方式來跟自己的女兒溝通,她肯定會理解家長的意思,孩子通過你跟他的溝通加上自己的思考往往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這裡面有一點非常重要,當你和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先不論對錯,如果一定要論對錯,那孩子就不跟你談了。你一定要先和他站在一邊,有了這個溝通渠道之後,你再跟他慢慢溝通,討論這件事的對錯。比如你孩子跟別人打架了,沒打過,這時候你可以先跟他幽默一下,就說不行老爸幫你跟他打一架,別看老爸現在歲數大了,但身體還行,肯定能打過他,先讓他的情緒得以緩解。然後再告訴他,以後遇到這種事應該怎麼辦。這就是你跟孩子溝通的技巧,先同意他,再跟他講道理,讓他自己去考慮這個事的利弊好壞,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早的成熟。

作為家長來說,他們也是人,也有情緒。當你跟孩子因為有些問題來了情緒,這種時候一定要剋制自己,讓自己的情緒緩解下來,在心裡告誡自己,慢慢來、慢慢說,所謂“事緩則圓”。再有跟孩子溝通的環境也很重要,你可以在一些比較輕鬆的環境下跟孩子談心,比如去遛狗的時候、飯後遛彎的時候、逛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等等這種環境,別動不動就是你給我過來,咱們今天談談,這整的氣氛就很嚴肅,能談出什麼呢。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是有很多方法的,對於家長來說這裡面學問大了。你要付出很多時間、很多努力,關鍵是要用心,這是家長的責任也是義務。12歲以前的立規矩,讓孩子怕你、敬畏你,12歲之後的青春期之後溝通技巧,做父母的只要抓住了這兩個時期,一定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長,從而有個美滿和諧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