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朝,看看長安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

作為一個吃貨,每每晚上追劇長安十二時辰都是一種折磨,張小敬動不動拿刀子割肉大快朵頤(羊肉),動不動就是一大碗湯餅,伴隨著他吃飯呼嚕呼嚕的聲音,那個饞呀、那個餓呀。第一反應就是翻冰箱,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下嘴的。

首先說說劇裡水盆羊肉是怎麼來的呀,這裡還有個小故事,就是漢宣帝時期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有了一定復甦,因為有個“宣帝之治”嘛。那時候跟匈奴就不怎麼打仗了,他兒子漢元帝時期又開始和親了,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既然跟匈奴和好了,匈奴就說了,我們這裡當年武帝的時候派來一個人,就是著名的蘇武,這人是條漢子,怎麼都不投降,就發配到北海放羊去了(現在的貝加爾湖)。現在咱們兩家和好了,就把他送回去吧,這才有了蘇武牧羊的故事。這蘇武回來以後應該是一50多歲的老頭了,但是紅光滿面,精神矍鑠,那身體棒棒的。宣帝就問了,你這身體是怎麼保養的,蘇武就說了,我在那裡經常吃燉羊肉,所以身體才這麼好。這下這燉羊肉可就身價倍增了,經過後代人的各種加工,就有了張小敬的那盤讓人垂涎欲滴的水盆羊肉。又經過上千年演變,就有了今天西安的水盆羊肉,看著圖片都嚥唾沫。

穿越唐朝,看看長安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

再有,張小敬吃的那一大碗湯餅到底是什麼呢(飯量太好,那一大碗放到今天估計是3個人的量)?說白了就湯麵條。說到湯餅就要說一個廚神,誰呢?還是咱們前邊講到的漢宣帝,這漢宣帝怎麼成了廚神了?漢宣帝小時候是在長安吃百家飯長大的,他動不動就去各種麵館吃飯,只要是漢宣帝吃過的麵館,大家就都去排隊吃,一來二去的漢宣帝就變成了做麵食的偶像,大家都供著他,所以漢宣帝就變成了一個廚神。這麵食怎麼來的,當然最早出土的麵條不是小麥,都是粟、黍做的。真正用麥子磨成粉、加水變成團、然後再變成麵條,就是西漢開始有的。但那時候的麵條不叫麵條,各種麵食都叫“餅”,烤的麵糰叫胡餅,蒸的麵糰叫蒸餅,中間帶餡兒的叫燒餅,而帶湯就叫湯餅嘍。一碗用肉湯做成的湯餅,呼嚕呼嚕連吃帶喝,吃完拍拍肚子,打個飽嗝兒,那個香呀(又咽唾沫了)。

穿越唐朝,看看長安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

有了肉當然是離不開酒嘍,唐朝人愛喝什麼酒呢?答案是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嘛。這葡萄酒最早是波斯人釀造,唐朝打通了西域,這葡萄酒也就隨著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這裡有一個問題呀,並不是所有的外來之物都能被唐朝人接受,為什麼葡萄酒這種飲料能讓中國人喜愛呢?當然嘍,首先必須得好喝,其次是葡萄的特性,就是葡萄好養活,不難伺候。再有就是中國人覺得葡萄這種水果跟中國的文化很貼切。顏色上葡萄是紫紅色的,葡萄酒也是紫紅色的,中國自古認為紫色和紅色乃祥瑞之色,“紫氣東來”、“紅光滿面”等等。再有葡萄多子,而中國人古代就對多子的東西感興趣,像石榴、蜜瓜之類,象徵多子多福。而葡萄也是多子的,剛好迎合了中國的文化。喝上一杯酸酸甜甜的葡萄酒、加上紫紅的顏色,從感官到味覺都是一種美美的享受。

穿越唐朝,看看長安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

前邊說的水盆羊肉,在唐代可不是一般老百姓想吃就能吃的,吃不上就只能轉而求其次嘍。吃什麼肉呢?就是咱們今天大眾吃的最多的,豬肉。咱們今天就有比較高級的豬肉了,像什麼花雕茯苓豬、蕨麻豬等等。其實在唐代就有跟今天類似的豬,這種豬可不是在家裡吃飼料的,這種豬也是放養的,而且專門吃那種野外的草藥苗。你想想這種草藥豬第一個它是放養的,總是跑,所以皮下只有一層很淺的脂肪(可不是今天所謂的吃瘦肉精的豬呀),大部分都是精肉,而且吃草藥呀,那肉質本身就有一種草藥的香氣。唐代人怎麼做這種豬肉呢?先把豬肉洗乾淨切成大塊,然後用芭蕉葉把豬肉包裹起來,清蒸。等蒸熟了之後,用一種用杏肉做成的汁子澆在蒸熟的豬肉上。你想想豬肉是紅色的,澆上杏肉汁,盛到盤子裡那顏色真是鮮豔欲滴。用筷子一夾,整個豬肉都是酥爛的,放到嘴裡直接就化了(再次嚥唾沫),那感覺……你懂得。

穿越唐朝,看看長安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

還有一種美食讓唐代人慾罷不能,是啥呢?生魚片,沒有搞錯就是生魚片。大家也要問了,這生魚片不是日本的美食嗎?對的是日本的美食,但是是從中國唐朝傳過去的。這日本人也是厲害,當時唐朝的什麼東西都學,可以說是全盤接受,讓這些東西變成自身的。當時的遣唐使也把生魚片帶回了日本,最終在日本發揚光大。不過在唐朝的時候生魚片不叫生魚片,叫“魚膾”,膾炙人口嗎。唐代的魚膾可不是切片的,而是把魚肉切成絲,佔著佐料吃。不過有個問題了,當時魚膾都是吃的淺水的淡水魚,這就有個問題,就是容易得寄生蟲病。(雖然容易得病,但還是架不住愛吃呀)

這吃魚膾容易得寄生蟲病,唐代人就發明了另外一種吃魚膾的方法。也是先把魚肉切絲,然後用一種煮沸的豆豉做的汁,澆在魚膾上,把它燙熟,再佔著事先調好的蘸水吃。這蘸水非常講究,是用蒔蘿(土茴香)、橘子皮、蕪荑(藥材)、姜、胡椒,這些香辛料調成的蘸水。那吃起來的滋味……還是你懂得。魚膾這種古老的吃法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就在廣東的順德,那裡的人還是這麼吃。

穿越唐朝,看看長安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

這裡多說一點呀,現在很多古法現做的館子做出來的古法菜,現代人吃了也沒感覺多好吃呀。那是因為現代人吃飯放的作料太多,已經把味覺變壞了。而古代沒有那麼多作料,所以才追求一個鮮字,講究原汁原味。日本人完全繼承了唐朝的文化,上千年都沒有改變過,當然生魚片能在日本發揚光大了,他們的飯就是清淡,講究一個原汁原味。

為什麼唐代會讓人如此嚮往?還有這麼多的美食呢?就是因為唐朝的強大,給了社會和人民一個富足的生活環境。還有唐朝人開放的胸懷,好多外來食品和香料都可以被唐朝人所接受。一個富足、文明、開放的唐朝,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好處,而對老百姓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吃了,可以吃飽、可以吃好,民以食為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