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小旮其實一直想寫寫瀋陽回回營,但總是怕自己寫不好,辜負了養我那麼多年的回回營的牛油和回頭。

作為一個在西關回回營裡轉悠了差不多半個小學生時代的小旮來說,對西關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和感恩。當年的小旮,從正在動遷的正陽一校,借讀到當時的小西二校,於是,就和回回營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和牽掛,這麼多年過去,很多人和事都還能時時記起,只是,這個地方,已經不現當年景象。今天寫下來,為了那些曾經在這裡和小旮逗留過的同學,還有總去回民同學家蹭飯的那些親切的叔叔阿姨。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你所知道的瀋陽西關,是什麼樣子的?

瀋陽六百年“西關”,歷史穿越元明清

瀋陽的“回回營”,又稱西關,是瀋陽回族最大的一處聚居區,始建於1625年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當時主要坐落於小西門附近,後經過多次擴大面積,廣義地講,北到瀋陽北站,南到中山路,西到北市場,東到小西門。對,你想的沒錯,如果這麼算起,當年當了瀋陽這麼多年城市中心的原市政府和原市府廣場,其實都屬於回回營的範疇之內。當然,這麼多年過去,瀋陽這個城市在發展,回回營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變遷。這裡,有一座遼寧省內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南寺,有近370年曆史,確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瀋陽南清真寺

遼寧回族其先民大體是在元末明初時期也就是十四世紀五六十年代陸續從全國各地遷來,至少已有六七百年曆史。現存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元代《瀋陽路都城隍廟碑》記載:“本廟營建……院地東至回回五哥院牆,南至孫百戶界牆西北”。這裡的“回回五哥”,就是一戶回族人家。這說明瀋陽至少在630年前就有回族先民在這裡居住。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老照片:小西門裡

遷徙到遼寧來的回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軍政官宦避難來此。 明朝“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回族人鐵鉉時任兵部尚書留守濟南與燕王朱棣交戰,屢敗燕王。朱棣稱帝后,鐵鉉被誅戮。其族人於永樂元年(1403年)避難至山海關,隱居今錦州地區狼君洞。他們成為瀋陽鐵氏祖先。如今,鐵姓已成為遼瀋地區回族望族了。明末清初鐵姓遷到瀋陽的有鐵福、鐵仲、鐵奎、鐵桂、鐵元等祖輩幾代。有六人為官,其中鐵奎、鐵桂及其子鐵範金,皆為清代回族中較為顯赫的軍政官員。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小西門舊稱:外攘門

皇太極崇政五年(1633年)他們首先在瀋陽建立了南清真寺(又說清天聰元年,即明天啟七年(1627年)。此後,回族人圍寺而居,便形成了後來的“回回營”,也就是瀋陽回族人的聚居點。乾隆、嘉慶年間,由於回族日益增多,又建成了東、北兩座清真寺。

二、因自然災害逃荒至此。錦州任氏在明嘉靖二年(1523年)因災荒由河北安次來到錦州。清朝黃河氾濫,兩岸災民中有一些回族人,從山東、河北來沈謀生,“回回營”聚居區不斷擴大。黑、洪、劉、沙、穆、白、馬、戴、回、常,是較早來沈定居的回族十大姓氏。之後,馮、趙、楊、於、傅、張、李、王、吳、雷等姓氏的回族相繼遷入;又如,營口大石橋的回族也是清同治年間開始遷入的。

三、移民。清順治至康熙年間,清政府向東北移民有七次之多。順治八年移民至沈的回族有尹姓;營口戴、馬、張等姓也是此間移民過來的

四、謀生。蓋縣、熊嶽的回族是清咸豐、同治年間從河北、山東等地來關外謀生至此的;撫順、丹東、岫巖、本溪等地的回族也基於此因而來。 關於回族來遼寧的路線。遼寧地處沿海,是我國東北地區交通樞紐,自古水陸兩通。根據現有資料分析,外地回族人來遼寧的主要路線是陸路,從水上來的也有,但為數很少。陸路主要是經過山海關、錦西、錦州等遼西地區,再到遼北、遼東、遼南各地。從河北來遼寧的回族,也有取道喜峰口、承德到凌源、朝陽等地的。

回民英雄馬本齋:在瀋陽從軍,情繫西關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回民支隊隊長:馬本齋

眾所周知的回民英雄馬本齋,其實早年是在咱瀋陽從的軍,是他一生戎馬生涯的起點。資料記載,馬本齋13歲那年,家鄉遭了大旱災,僅讀兩年私塾的他輟學在家務農。馬本齋曾經隨父親到張家口、內蒙古等地謀生,後來流落到東北。他曾經在林海雪原扛大木、趕爬犁、修鐵路,在不斷的流浪生活中,最後投身奉軍,在張作霖的隊伍裡當了兵。

後來,馬本齋得到上級的通知,到奉天(今瀋陽)東北講武堂參加學習。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於1906年,是東北地區歷史最久、培養幹部最多的軍事機構,被稱為中國四大軍官學校之一。馬本齋憑藉在講武堂學習到的理論與技能,多次在比武競賽中名列前茅,並且在戰鬥中顯露才華。此後,馬本齋被授予排長職務,很快又升為連長。在奉天時,馬本齋最愛去的地方是小西門外的回回營,那裡有很多回族同胞,有他喜歡喝的羊湯,喜歡吃的年糕,還有純正的燒麥、開口餡餅……。東北講武堂曾經出過三位共產黨的高級將領,馬本齋就是其中之一,另兩位是呂正操將軍和萬毅將軍。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回民支隊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時,馬本齋已經被任命為“槓子軍”營長,主要負責後勤運輸任務。1928年,在奉軍任職的馬本齋,率“槓子軍”隨部隊開到萊陽,取得了戰鬥的勝利,被任命為團長。馬本齋因此成為當時奉軍中最年輕的一名團長。1931年9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全境。馬本齋聞訊後怒不可遏,向上司請戰,要求率部北上抗日,以身報國。然而,現實的情形只能讓他無奈和惆悵。

之後,馬本齋離開東北,回到了河北老家。從此走向抗日救國的道路,成為後來赫赫有名的“回民支隊”的領袖。

說起當時馬本齋在西關吃的那些美食,瀋陽很多人也都吃過,比如年糕、燒麥、開口餡餅、羊湯,當然,還有一個本地的特色,也是發源於瀋陽回回營的美食,那就是“回頭”。很多外地的遊客都直白地說“回頭”二字,其實,這裡的這個“頭”字是念輕聲的,當作食品講。論起來這回頭還有一段傳說呢。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這個東西,老瀋陽人都應該吃過的吧?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家回族生意人在瀋陽北門裡開設燒餅鋪謀生。因為經營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節,生意更加蕭條,時至中午尚不見食客上門,店主茫然,遂將鐵匣內幾枚銅錢取出,買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餡,將燒餅面擀成薄皮,一折一疊地包攏起來,準備自家過節食用。這時,從外面忽然進來一位差人,進店見鍋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經品嚐,品味甚佳。這位差人當即告訴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館驛,眾人食後齊聲叫絕。此後,這種食品一時名聲大振,官民爭相購買,生意日趨興隆,故而取名"回頭"。這個名字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表示,這種美食是由瀋陽回回營產生。另一層意思就是,這東西味道非常好,讓人一吃難忘,每每回頭來買,顧名思義。

清真寺、亞洲電影院,記憶小旮童年

由於瀋陽西關回回營太有名氣了,面積也超大,所以,這裡還出現了一些瀋陽的固有地名。比如

格林豪森、比如小西車庫、比如梅杉賓館,比如亞洲電影院,比如美食一條街等等。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小旮小的時候,還沒這條美食街呢,有倆涼糕不錯了

這其中,最有名的地名就屬南清真寺和亞洲電影院了,我只是個人覺得啊,當然

西關回民市場是最著名的地標了,而且出了瀋陽第一家百貨公司嘛,但小旮最想說的還是南清真寺和亞洲電影院,因為,這兩個地方見證了小旮童年的重要時期。先說南清真寺,其實回回營裡一共三個清真寺的,一個南,一個北,一個東,北清真寺應該就在現在菸草專賣局附近,格林豪森對面的地方。後來經過這麼多年之後,只剩下了南清真寺。小旮不是穆斯林,為什麼會對南清真寺這麼記憶尤新呢?還是因為當時借讀經歷。1987年當時小旮就讀的正陽一校要原址拆遷,我們就成了沒孃的孩兒了,後來應該是瀋河教委給協調了,讓我們五年、六年兩個年級到小西二校上課。那個時候,還沒有奉天街這條街呢,小西二校可是埋在一大片小西門以西的回民居住的棚戶區裡的。當然,後來市政府把回回營做了動拆改造,還做了大片的回民小區,但小西二校,一直沒動。當然,後來還成了什麼十八中學,後來又成了什麼私立中學什麼的,但那個學校那棟樓還一直都在。這所學校,現在還坐落在南清寺的南側一點兒。那個時候為什麼會知道清真寺呢?因為有一個很特別的節叫作“開齋節”。

那時候小旮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開齋節,但是突然之間就上著上著課就覺著,怎麼就開始唸經了呢?而且覺得聲音是從離自己非常非常近的地方傳來的。後來就跟同學打聽嘛,小旮同學里正經有不少回民同學呢,說是回民都過這個節,具體也說不清,但基本上都吃涼的東西,而且得晚上吃。小旮當時一驚就問,能吃什麼涼的東西呀?那同學說,就像涼糕那種東西就可以。小旮一聽這話,就根本不想接著上課了。你知道那種回民做的特別乾淨的涼糕,一般推車出來賣的人,都用一個玻璃透明小箱子,放在自行車後座上賣,那個小箱子,除了玻璃的地方整個全是藍色的,然後上面還有阿拉伯的字兒。小旮那時候一個五年級小孩兒,對什麼宗教,什麼經文,完全不懂,但一聽到涼糕,那是完全抵擋不住。結果好說歹說還是把那個回民同學拉去清真寺了,那時候大家都在領吃的嘛,小旮也進去取了一份“白食”來,吃掉。那時候,你要知道,當時小旮一週的零花錢也就一塊錢,那一塊涼糕可是五毛錢哪,而且小旮那天還吃的不止四五塊、五六塊那麼多,真的是人家是開齋,我是混吃開心節了。對回回營的美好印象,那頓白來的涼糕,真的是一個異常美好的開端。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這個市場,可是瀋陽最早的 SHOPPINGMALL!

後來,自從我在回回營上學之後,我媽也開始讓我帶一些牛油回家,後來再帶牛肉,所以,那時候小旮最熟的,就是那些回民副食店了。因為那時候物資實在太少,一年也吃不上幾頓肉,我們那時候去回民副食買肉、買牛油,多多少少是蹭了點兒回民兄弟的補助的,但那時候小旮完全沒意識到。但是,從那以後,小旮的家裡,完全是一股牛油和味道。

家裡來客人,第一反應都是“你家是回民嗎?”,那意思是說“你家怎麼這麼大羶味兒?所以,你可以想見,那時候小旮的家裡,牛肉和牛油的使用量之大吧?那時候的小旮,渾身是勁兒,眼睛鋥亮,有不少小西二的老師都以為小旮是回民同學呢。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亞洲電影院”原址現狀

當然,還是著名的亞洲電影院。這個電影院現在已成為歷史了。

具體的位置應該是在市府大路奉天崗到廣宜崗之間的位置,電影院是在路南,門朝北開。那陣子的很多電影都是在那兒看的,當時的小西二校的對口電影院是那兒嘛,那陣子我們就會從小西二校沿著現在奉天街這個位置的衚衕一直走到市府大路,然後再拐到亞洲電影院,開學典禮結業典禮全在這裡。更主要的是,小旮每天走讀回二零四的車站,就在亞洲電影院。那時候的6路和16路。6路電車就是現在的243路公交,那時候的16路公交就是現在的230路,那時候230的終點還不是瀋陽北站,那時候的終點是鐵西勞動公園,6路電車的終點是瀋陽站。那個時候的市府大路,就是小旮的生命中軸線,小旮時而這邊、時而那邊,始終不知何時是走讀的終點,直到考回大東109中學。但那時候在等車之餘,在亞洲電影院門前,賣賣呆,看一看新上映電影的大海報,真的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多年之後,意大利有一部電影叫《天堂電影院》,我看了之後非常感動,要知道,當年的亞洲電影院,就是小旮的“天堂影院”,是小旮望向外邊的最好通道,也是小旮向外延伸的重要支點。

穿越“瀋陽回回營”:從小西二校到亞洲電影院

小旮當年,比這小孩大點兒,不多

太多年過去了,小旮還記得1987年在亞洲電影院後身衚衕裡,學校冬季長跑哈出的長長的哈氣,還有亞洲電影院裡,電影開演前,演“加片”廣告的時候,我們所有同學往放映機射線裡扔帽子扔手套的情形。這裡是“亞洲”,這裡是“西關”,這裡更是“小西車庫”和“梅杉賓館”,這裡,載著我童年時候的香甜味道,她屬於牛肉回頭、屬於羊湯,更屬於那一塊沁心的涼糕,是我生命無限美好的起點,是我對瀋陽心存依戀的,真實化現。

記錄回憶,記錄一切,

就在這旮,讀懂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